4月5日上午,腊勐镇腊勐社区下腊勐组80多岁的杨某某老人去世,农村人讲究“入土为安”,老人的小儿子陈某希望为辛苦一辈子养育自己的母亲办一场风光的葬礼,并选定吉日要将母亲安葬到早已建好的生基墓穴中。
获知杨某某老人去世的消息后,镇殡改办多方了解得知,陈某为自己的母亲建的生基墓穴,地址位于腊勐社区格拉寨小组回头弯涡卷阵地,此地处于红色旅游线路(原滇缅公路)两侧,按照政策、文件要求属于禁葬区。5日下午,镇分管殡改工作的领导及殡改办所有人员来到死者家中,希望将殡改政策宣传给陈某及家人,并说服死者家属按照殡葬改革政策要求将老人遗体火化并安葬到腊勐镇中心公墓,未曾想工作人员还未开口并被死者家属赶了出来,工作人员不屈不挠多次登门均吃了闭门羹。
针对此情况,殡改工作人员转变工作思路,找到村寨里的党员和有名望的老人帮忙做陈某及家属思想工作,经过多方周旋,陈某及家属思想有所开通,他们同意老人的遗体火化,但骨灰必须取回安葬在已建好的墓穴里,但这也不符合政策要求,镇殡改工作人员一口回绝,工作再次陷入僵局。即便如此,工作人员依然坚持不懈,耐心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死者家属终于同意将死者遗体火化及骨灰安葬在公墓的要求。然而7日上午,死者家属又反悔,坚决要将遗体安葬到位于禁葬区的生基墓穴里。情况紧急,腊勐镇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迅速组织干部职工、镇直各相关单位、四个村(社区)的党员干部60余人,第一时间赶到集合地点,并按照分工要求迅速开展工作,有的负责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有的负责安保工作,有的负责守好死者生基墓穴,坚决不能让死者遗体安葬到生基墓穴中,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死者家属思想工作终于做通,死者遗体得以运送到龙陵殡仪馆火化。
这是腊勐全镇上下同频共振,迎难而上,严格执行上级殡改政策的一个缩影,对于全镇干部职工特别是殡改办工作人员来说,这已成了“家常便饭”。
农村丧葬旧习,是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传统陋俗,要改变非一朝一夕之事,殡葬改革这一段路程注定会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压力重重。旧俗当破,新风当立。殡葬改革不仅关系改变传统陋俗,更关系厚积善德,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改革只要有需要,无论多大阻力都要迎难而上!总结经验,全镇殡葬改革工作有效推进得益于抓实四个工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召开动员会,传达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成立了镇、村两级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宣传动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召开群众会议、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发布广告及上门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相关政策,确保殡葬改革工作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共召开宣传动员及学习会议125余场次,在镇村悬挂张贴横幅标语300多条,利用各类平台发放政策知识2100余条,涂刷永久性标语40余条,群众政策知晓率提高很大,宣传效果明显。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殡改服务水平。制定公墓发展规划,组织民政、林业、国土等站所,到各村仔细勘察初选墓址周围交通、环境情况,认真做好村级公墓选址工作,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全面推广,目前长岭岗村中心公墓已完成征地,已启动建设;松山村骨灰堂选址完成,正在进行征地工作。四是强化应急管理,抓实动态信息报送。随时掌握全镇动态,及时上报动态信息,彻底打击乱埋乱葬和修建“活人墓”等违法行为,杜绝政策落实“肠梗阻”,保证政策执行无“漏网之鱼”。
据悉,殡改工作启动以来,腊勐镇共死亡43人,火化遗体15具,公墓迁坟8具(含火化4具),除进入公墓安葬3冢外,其余20盒全部寄存于龙陵殡仪馆,待腊勐中心公墓建成后统一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