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雾缭绕的茶园步道到茶香四溢的民宿庭院,龙江乡弄玲村正以"茶旅融合"的独特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第二故乡”。弄玲村地处龙江乡中北部,这里的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近年来,弄玲村抢抓乡村振兴机遇,以“农文旅”融合为笔,用一片茶叶串联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为旅居生活注入了温暖的文化底色,更让“旅居云南”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茶旅融合:国家AAA级景区的绿色密码
弄玲村的万亩茶园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这片位于龙江乡中北部的茶园,距离乡政府5.5公里,核心区块达3000余亩。2024年,龙江万亩茶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茶园通过生态改造新增1618米蜿蜒步道,如红色丝带穿梭于翠绿茶垄间,游客漫步其中可闻茶香、听虫鸣、观云海,体验“人在草木间”的禅意生活。

景区以“茶旅融合”为核心,打造了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链条。每年春季举办的“采茶节”,吸引各地游客参与采茶斗艺、制茶评比、茶艺表演等活动,将传统茶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现代体验。2024年采茶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20%,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30万元。
茶中岁月:一片叶子的文化密码
在弄玲村,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地种植的云抗10号和白叶一号,因云雾滋养和高海拔昼夜温差,造就了茶叶“香高持久、滋味鲜爽”的品质。游客在茶园中不仅能亲手采摘鲜叶,还能在制茶工坊体验传统制茶工艺。从萎凋、揉捻到发酵、烘干,每道工序都遵循着“看茶制茶”的古法智慧,竹筛上翻腾的茶叶在掌心呼吸,铸就了时间的味觉标本。“第一次看到茶叶在竹筛上跳动,像看到生命在呼吸。”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陈女士在体验手工制茶后感慨道。

茶艺师以水为墨、以壶为笔,在杯中勾勒出“龙江春色”的意境——沸水冲破茶毫时腾起的白雾,恰似苍山雪融;茶汤在公道杯中晕染的碧色,宛如洱海晨光。当第一泡茶汤入口,山野之气顺着喉头直抵丹田,游客们忽然懂得:这片东方树叶承载的不只是唐诗宋词里的风雅,更是农耕文化最本真的哲学。
民宿温情:从“过客”到“归人”的心灵栖居
“云边嘉木”民宿创始人何东慧,是弄玲村旅居产业的开拓者。她将全部积蓄投入,在茶园旁建起8间客房,用温情服务为旅居者筑起“家”的港湾。


“民宿不是卖房间,而是推荐一种生活。”何东慧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客房内的石斛香囊、餐桌上的特色美食、共享厨房的柴火灶,皆取材于当地农户。暴雨夜为晚归游客留一盏暖灯,为过敏儿童定制无添加餐食,帮独行老人联系包车服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让来自新疆的杨长新夫妇决定取消原定行程,在此度过春节。“何姐不像老板,更像是自家大姐。”游客林女士在留言簿上写道。
自2024年元旦开业以来,“云边嘉木”已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复住率高达40%。最长停留180天的记录背后,是游客们发自肺腑的评价:“在这里,终于找到了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地方的理由。”
弄玲村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生动注脚。当万亩茶园在晨雾中苏醒,当采茶歌谣在山间回荡,这片土地用茶香与温情,为现代人提供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