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深秋,但气温一点都不降,反而比以前更觉得热了一些。雨水也变得不是那么缠绵,而是粗暴地一阵一阵地往下灌。在马家田示范点原来的指挥部和坡头两个活动场所,展示了马家田示范点的深秋不是一般的热闹非凡。那些历年种木耳的农户们,自发地组成三个组,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菌包手工加工。
“马家田示范点的木耳种植开始于2016年,得益于当年的脱贫攻坚技术引进,一直种植到现在。好的年时,种植农户达70余户。今年预计种植农户40余户,产出木耳60000多公斤,实现毛收入300多万元,农民可增收200多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沈家相说。“项目已经落地了,预计明年可以开工做菌包了。到时做菌包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农户拿自家的材料来加工菌包,厂里只收取加工费;另一种是直接出售菌包,农户只用购买菌包投放到田里,就可以管理、采收、出售,坐等收益。”
“这样挺好的,就不用白天黑夜的赶包了,还可以多种几亩呢!”农户陈吉位说。在场的种植户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菌包厂的落地表示了极大的期待,期许来年扩大生产并有好的收成。
如今,马家田示范点的木耳种植已走出了一条稳健的发展之路,特别是龙陵县乡村振兴局立项的木耳菌包厂落地之后,日产木耳菌包35000包的流水线,还可以生产香菇包。据说,香菇包价格大概每包5元,投放一年可以采收两年,只需有人有水有山地即可种植。相信来年,小木耳一定能圆了乡亲们的致富梦,走出一条宽阔平坦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