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近年来,龙江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教育、就业、收入惠民等民生领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夯实民生之基。龙江乡持续抓实民生实事,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教育教学全面优化。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教育教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各项指标稳中有升,教师保障责任有效落实,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全面提升。2021—2022学年,全乡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三项指标均位列全县第一,平均分较全县高5.31分,及格率较全县高8.39个百分点,优分率较全县高12.48个百分点;在龙江就读中小学并参加高考192名学生,一本上线29人,本科上线123人。全乡小学综合排名全县第一名,勐柳中学7—9年级综合评价位列全县第三名,龙陵县第五中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学校”。
积极实施就业优先 托起民生之本。龙江乡始终抓民生固保障,坚定不移增福祉。坚持转移就业促增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开展各类培训12期、3517人;共摸底劳动力1578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15人;共转移就业12896人次,其中通过“红色劳务”输出90余人次;稳岗37人,实现增收2572万元。
持续优化产业格局 实现民生之源。龙江乡全力抓发展打基础,全力以赴促振兴。持续抓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在继续推广“烤烟+水稻”交替轮作、“水稻+稻花鱼”特色种养、“茶园+生态”绿色种养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推广“水稻+烤烟+果蔬”“流转+认领”“农特产品+工艺品”等模式,持续提升产业层次。抓实农业产业、旅游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力争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农人、家庭农场等上实现新突破。抓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农旅小镇”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龙江旅游品牌及辨识度,不断提升融入滇西旅游大环线的深度、知名度及不可或缺性。加快推进“稻田公园”、弄福“熊出没森林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弄岗农文旅融合发展、弄玲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力争实现稻田公园AAA景区创建。按照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金牌旅游村标准,抓好对标创建,力争2年内实现创建。逐步探索林旅、体旅、康旅、库旅等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通过稻田认领、果蔬认领、农厨出租等形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沉浸式旅游,发展“果园经济”“观光经济”“体验经济”“夜游经济”,启动等级民宿创建,拓展民宿业态,配套完善特色商品街,全力构建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域旅游雏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以“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为契机,持续抓好稻花鱼节活动,实现传承农耕文化、庆祝金秋丰收、实现旅游创收有机统一,强化宣传推介,切实将以稻花鱼节为主体的丰收节培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符号,推进丰收节化风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