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魅力龙江
龙江:产业兴 百姓富 乡村美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9日 11:09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得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如今,走进龙江,只见村庄环境整洁有序,群众居住、出行条件显著改善,产业发展兴旺,群众的“钱袋子”日渐丰盈,幸福的笑容展露在村民的脸上,昔日的贫困变化太亮眼了。

一、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每天早上,上龙村村民范有品起个大早,忙完家务活后就按时到龙陵县龙浩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喂牛、打扫圈舍卫生等,月收入3000元左右,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小日子越来越好过。

龙浩千头肉牛养殖基地位于龙陵县龙江乡上龙村,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约50亩,建设标准化牛舍11亩,年出栏量预计800头以上。是一家集肉牛繁育、饲养、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养殖企业。企业秉承“诚信,利他,感恩”理念,恪守“进取不懈,成功尽享”的精神,是一家坚持以肉牛养殖为核心业务,结合相关多元化可持续农业发展为辅的本地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龙江乡肉牛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助力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60多岁的老大妈这样形容过去的日子:“缺水无电没有公路,晴天灰一身,雨天泥一身。”因为缺水,都是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喝;由于无电点煤油灯,第二天起床,房间都是黑如山洞。“现在,家家盖起新房子,路上跑着小车子,自来水哗啦啦流淌,日子别说有多好过了。”如今,三台山的杜鹃花、邦焕的特大桥、勐柳的细红软、赧等的稻花鱼、弄岗的烤烟、邦明的茶叶、蚌别的温泉,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脱贫攻坚的路上,龙江闯出了一条产业发展致富路,扶贫成效吹糠见米。

二、公路建设打通致富道路

农村公路既是致富路、脱贫路,更是民心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一座座整齐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成为了龙江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勐柳村民感叹道:“以前交通很不方便,道路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出门都要穿上水鞋。现在出行不沾泥,门口就能坐上班车。”说起修路带来的巨变,勐柳村民感慨万千。“保腾高速路在勐柳设出口,克县城看病很飞快,当天看完当天回;水泥路铺到了赧等街,克乡政府办事也便捷,早上出门下午回,去哪都方便多了 ”。

交通通畅了、道路靓丽了、百姓富裕了,越来越多的人会带上家人、朋友,自驾车到龙江品尝最地道的稻花鱼加上“海陆空”、季节菜红菌呼鸡等特色小吃,再采买一些细红软、龙眉茶等农特产品;到蚌别泡一泡温泉、看一看龙江万亩梯田风光。四通八达的道路联通了幸福、联通了平安、联通了山那边的世界,带活了产业、带火了经济、带富了群众。

三、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龙江乡15个村(社区)串户水泥路干净宽敞,孩童们在清塘3A景区边、凉亭下嬉戏。新农村的文明、和谐气息扑面而来。“文明是强村富民之本,没有文明,谈不上发展、和谐。”龙江乡党委书记说。龙江乡以建设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谋福利,真正为群众当家、理财,指导农民搞好生产奔小康。村民自行组织开展“刺绣”、“广场舞”、建起了文体娱乐广场,让村民娱乐休闲有了去处。乡容村貌环境得到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自从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村里有了大变化。以前的乡村和现在的乡村真的不可比”。

看着蜕变的乡村,谈到现在的生活,村民们收获感、幸福感满满。污水处理、串户路硬化、庭院硬化、房屋立面改造、改厕改厨、建文化活动场等人居环境打造中,村民在自建家园的同时,实现了门前就能务工,村民一个个竖起了大拇指声称“党的政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