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刻苦、踏实、坚韧、无私的象征。
迈过不平凡的2020年,迎来了农历辛丑牛年,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迈过2020年,龙新乡菜子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左大磊迎来了驻村的第四个年头,2018年他本着“自觉在云岭大地磨练提升自己”的初心来到深度贫困村菜子地村,至今已扎根于此三年了。
服务群众,他做蹄疾深耕的“拓荒牛”

“拓荒牛”的精神代表的是一种敢为人先大胆试、开拓创新大胆闯,积极探索走出新路子,这是需要一股子拼劲,需要“拓荒牛”的毅力和行动奋发扬蹄、披荆斩棘来实现。左大磊以拓荒牛的努力,在产业发展、为村民生活富裕方面“闯”出新路子,他驻村第一周就带着乡、村两级领导到临沧某生物公司考察,引进中药材金铁锁、龙胆草产业,并自己出资示范种植15亩金铁锁,怀揣“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在完成本职工作情况下,背起喷雾器,提起锄头,翻开教科书探索着技术,他有“一张蓝图亩绘到底”的恒心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从2018年引进大球盖菇产业,从花台种植到种植8分地,最终在2021年推广到10余亩,大胆创新,就地取材用“苦干实干巧干”精神,书写菜子地村产业探索发展的新篇章,他不仅犁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敢积极“拓荒”,发掘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一心想探索出一条能够务实让老百姓富裕的新路。
服务群众,他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

他出生在农村,从小在老黄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感染下,作为基层干部的他总是在菜子地村这一片土地上知难而进、忠诚实干地劳作,不畏征途充满艰辛,在农危改、厕所革命、脱贫攻坚等工作中他敢挑重担子、啃银骨头,特别在系统录入和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认真思考钻研业务,扎实开展工作,直面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新挑战,他在2018年接到驻村通知,与其他悲观主义者相比,他早早开始收集菜子地村村情民情,开始根据菜子地气候条件并借助自己的中草药栽培的专业知识挖掘支柱产业,迫不及待想扎根菜子地村,菜子地村2018年还是深度贫困村,他在村里用杀虫剂除过跳蚤,用粘鼠板粘过老鼠,驻村期间有三次半夜被老鼠咬醒的经历,偶尔会在雨水季节被漏雨淋醒,对于一个90后来说这些经历都是第一次,他没有过一次抱怨,而是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奉为驻村生活工作的教材,通过学习一些生活常识克服这些生活关。
服务群众,他做甘为奉献的“孺子牛”

扶贫干部就是要做一头“孺子牛”,低着头,专心致志,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前进。他本有机会可以提前一年回到县城,但是他继续选择在基层扎根,他扎得住、并往深里扎,俯下身子为百姓办事,勤恳钻研本职工作和专业知识,默默无私的奉献,并准备为下步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甘当人民公仆。在实践中他抽空把岗位基本功学扎实。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计个人得失,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进行一轮一轮地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全面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可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有些干部高高在上,年轻时不愿下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害怕吃苦、害怕吃亏、害怕跟群众打交道,即使偶尔下乡也是浮光掠影一过,不肯沉下心去了解基层而是钻头觅缝寻找升迁门路,纵然升了官有了权力依然容易滋生各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

养尊处优的人永远不会了解生活的艰难,三年驻村扶贫的磨练使左大磊由稚嫩趋于老练,由狂热趋于清醒,由天真烂漫趋于沉稳老成,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力量,作为未来时代的中流砥柱,基层给左大磊提供了广阔的历练空间,提升了工作水平和处理难题时积极应对的心态,用一言一行诠释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基层天辽地阔且土壤肥沃,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复杂的形势、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时能将信仰化为艰苦奋斗的动力,矢志不渝用“三牛”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书写精彩无悔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