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北门镇安
镇安镇:温泉氤氲颐养地 旅居悠然栖居园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09:13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镇安镇镇北村地处龙陵县镇安镇北部,距镇政府3.1公里、龙陵县城24公里、杭瑞高速路镇安出口7公里,交通便利,生态自然条件优渥,并引入珍稀地热温泉资源。近年来,镇北村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水脉”与宜人气候,聚焦“温泉+”发展模式,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田园增色、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打造集旅居、康养、农趣于一体的温泉康养旅居目的地。2025年5月,镇北村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温泉赋能,旅居产业激活“热经济”

镇北村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温泉+旅居+地产”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全域联动的温泉旅居产业发展格局。一是主动融入“1+4+N”组团式发展格局镇北村以老梨树温泉为核心,紧紧围绕打造“温泉胜地、康养福地、旅居宝地”的定位,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方式,主动融入全县“以温泉县城建设为重点,在以县城为中心20公里半径范围内打造邦腊掌、老梨树、黄草坝、三关4个温泉康养旅居组团,多渠道盘活老民居、老校舍等资产开发适销对路旅居产品”的“1+4+N”发展格局,坚持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发力,不断完善周边服务体系,让更多人遇见镇北、浴在镇北、旅居镇北。二是创新“存量激活+增量提质”发展模式。积极协助企业运营管理好已建成的老梨树温泉酒店、热水塘温泉酒店、樾安沐野精品民宿等现有资源,督促其在服务品质上提质增效。在老梨树温泉一期、二期600套温泉入住率超80%的基础上开展摸排,有效盘活闲置温泉套房、别墅资产,鼓励引导户主提供旅居租房,进行民宿打造等,探索建立房车营地、温泉用水等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增加旅居游客容量。目前,镇北老梨树温泉片区常住居民达200余人,旅居游客达130余人,日均游客达180人,其中省外40余人。三是探索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深度挖掘“百病缠身之人卧榻而进、步行而出”等温泉文化故事,积极开展温泉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持续讲好“镇安温泉”故事,在镇安形成人人懂温泉、人人说温泉的生动局面。探索打造“春踏青赏花”“夏纳凉度假”“秋采摘体验”“冬康养温泉”的全域式精品旅游品牌,不断巩固国家级3A景区—镇北艺术田园景区创建成效,着力提升景观质量,景区“钢的琴”“鸿运门”“大电视”等特色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医养结合,康养服务打造“新引擎”

聚焦“温泉+中医”疗养品牌,通过开发多元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泡浴疗养、膳食调理、休闲度假”一体化体验。一是培育特色温泉理疗体系。依托泉水中富含有镭元素、硫化物、偏硼酸、偏硅酸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资源优势和升级改造后的龙陵县中医医院老梨树温泉中医馆,创新推出“温泉理疗+中医诊疗”特色体系,推出艾草浴、硫磺浴等12种特色泡池,结合温泉水质特性定制“祛湿养生”“关节养护”等套餐,配套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定期安排全面的特色诊疗服务,在服务项目上由专业医师根据慢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多种系统疾病进行义诊,同时根据九种中医体质辨识,开具中药方剂进行中药泡浴等特色疗法,2025年来累计服务超600人次。二是创新药膳康养服务项目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药食同源”为指引,构建“辨体—定制”的药膳服务体系。游客经中医九种体质辨证后,可直接在老梨树温泉酒店获得个性化膳食方案,有效实现药借食力、食助药威。针对泡汤后体质调理需求,创新“一汤一膳”组合,形成“外泡内调”协同效应。2025年来,该服务累计吸引游客量超1000余人,成为推动龙陵“温泉+药膳”文旅品牌的重要引擎。三是延伸温泉康养服务链条。以“全域康养”为理念,除温泉理疗与药膳调理外,串联文化体验与生态旅游,形成“泡—疗—食—动—居”五维服务链,依托向阳寨土陶制作体验、大坝烈士陵园等资源,开发“温泉+非遗”体验项目,强化游客文化体验。同时利用热水塘瀑布、达摩山、八零八水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开发“温泉+徒步”生态旅游路线,打造“身、心、灵”共养的沉浸式场景,实现“疗身+养心”双重功效。2025年来,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2—3天,镇北老梨树温泉片区住宿业收入增长10%左右。

农旅联动,百姓增收铺就“共富路”

以温泉为纽带,聚焦田园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聚焦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在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同时做好精神文明建设,让当地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乡风文明好起来。一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以“特色产业+传统产业”为抓手,着力打造田园花海、核心烟区、大棚蔬菜、鱼蟹养殖等富民产业集群。在大连理工大学援建下引入大龙蟹养殖基地,采取“稻+蟹”的种养模式,结合抓蟹、钓鱼等体验项目,2024年养殖基地收入超30万元。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2024年737亩种植规模实现产值362万元,烟后套种大麦、无筋豆,结合“合作社+农户+商超”直供模式,1500亩无筋豆与296亩蔬菜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生菜、油麦菜等蔬菜供不应求。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温泉片区务工薪金、订单农业保底金、盈利分红股金“四金叠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闲置农房入股参与项目经营,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品牌包装与市场对接,确保农户稳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2025年,镇北村以“村建租赁”模式为核心,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承租经营,将镇北田园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改建为以镇安本土茶、咖文化为特色的“一方小院”田园简餐厅,运营以来日均收入超千元。鼓励当地农户利用闲置土地、农房开设农家乐和民宿,2025年全村新增农家乐、民宿10余家。与老梨树温泉开发商协商优先招募当地村民从事物业服务、民宿管家、康养助理等岗位,直接带动长期就业50余人,季节性用工100余人,有效实现从“务农”到“务工”的转型。三是加快乡风文明建设。良好的产业发展趋势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镇北村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整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新路径,以织密“红色网格”为抓手,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构建政府、村集体、群众、企业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不断健全村庄保洁、公厕管护、垃圾清运、生活污水治理、公共设施管护等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村庄清扫保洁、日常管护等常态化、长效化。河尾自然村与老梨树自然村的白墙黛瓦间布满了以“尊老敬老爱幼”“家园整洁如新”等公约内容为主题手绘图案50余幅,搭配“红白喜事从简,厚养薄葬新风”等公约标语,真正将良好家风、移风易俗的理念巧妙融入乡村景观。

乡村振兴唯有立足资源禀赋、创新融合模式、共享发展红利,方能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镇北村以温泉为笔、康养为墨、旅居为纸,在玉带河畔绘就了一幅“温泉赋能产业、医养激活服务、农旅带动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