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莅临镇安镇大水沟村,就当地旱地优质稻的种植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朱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聚焦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进行了深度 “把脉”,并开出“良方”。

朱有勇院士带领专家团队研发的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让杂交稻具备在干旱条件下,生长量大、分蘖力强的优点,为山区、半山区粮食生产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在大水沟村种植示范基地,朱有勇院士仔细查看土壤条件,详细了解备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朱院士从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方法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指导,并指出旱地优质稻的种植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注重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田间管理,以确保产量和质量。
随后在座谈会上,朱有勇院士结合大水沟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系统性的种植建议。他建议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通过集中培训、田间示范等方式,让农民真正掌握种植技术;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要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实现旱地优质稻的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大水沟党总支书记表示,未来将持续强化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更为紧密、高效的联动机制,并将进一步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