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走进镇安镇镇安坝,只见田间人头攒动,辛勤的农民有的操纵嗡嗡作响的旋耕机将土壤充分细碎,有的撒粪,有的播种,有的理墒,到处一片冬播的热闹景象。

在镇北社区小寨组的路边田,村民李永华正在自己流转的地里播种大麦。李永华说:“往年我都是到11月下旬才种大麦,今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告诉我,大麦还是要在11月中旬种植下田产量才高,既不会影响下一季作物,又能够减轻病虫害危害,因此,我今年提前做了准备工作,自己的大麦再过一两天就可以播种结束,比往年提早了近一个节令,希望今年大麦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镇安镇属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大麦是冬播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8000亩左右,但受播种期偏晚、播种量不合理、种植技术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冬播农作物生产潜力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以来,镇安镇在认真总结历年抓冬播作物经验的基础上,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专门成立了冬播农作物生产领导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服务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在品种上重点推广保大麦8号、保大麦14号,在耕、种、收上大力推进农机化,截至目前,机耕、机耙率达到97%,较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深入改革栽培模式,指导农户把板墒免耕栽培方式转变为机耕、机耙后再理墒栽培,据估计,今年机耕、机耙后再理墒栽培的面积达到95%以上。走生态绿色农业之路,引导农户增施厩粪,今年平均每亩施用厩粪均在1000公斤以上。

在推广技术的同时,镇安镇充分挖掘地理优势,在镇北社区和镇南社区分别建设了100亩的保大麦20号高产示范农业区,为农户提供看得见、可学习、能复制的样板,在镇南社区联合龙陵县农业农村局承试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的“2022-2023年保山市啤饲大麦多点试验”,引进试验品种27个,力争短期内筛选出早熟、高产、优质、多抗且适宜镇安镇未来农业生产应用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