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北门镇安
【民族团结】淘金河村:念好“协商”经,绘好“团结”画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8日 10:04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淘金河村地处镇安镇东南部,国土面积23.73平方千米。社区辖9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618户2300人。近年来,淘金河村党总支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民族团结创建为载体,多措并举,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抓住牛鼻子,铸牢共同体

“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淘金河村按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要求,确立了做好民族工作、讲好民族故事、传好民族佳音、建好民族示范的创建任务,把民族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抓住党员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坚持“两个共同”的理念,团结、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全村形成党政主抓、村组共抓、全民参与,上下一盘旗、一股劲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格局,呈现出“人人在讲民族团结情、人人在说民族团结话、人人在办民族团结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局面,为全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堡垒。

“五子”打基础,共同谋发展

淘金河村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举全村之力开展脱贫攻坚事业,确立了“找准贫根子、与民结对子、为民找路子、多方筹票子、精准搭台子”的扶贫减贫“五子”工作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和资金,解决各族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出行难、通讯难、移风易俗整治难等问题,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难事。如今,全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

协商听众声,聚力解民忧

突出产业培植,增民族团结进步之福。倾听群众心声,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对淘金河村进行走访调研,全面了解村民小组人民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看法和建议,在尊重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村党总支主动谋划,经过以政协委员为骨干的多方主体多次改进和提炼,开展“提升基层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行动,围绕基础设施、村组干道绿化、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民族团结和村规民约更新进行集思广益。解决群众“增收难”为突破口,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深入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把种植养殖业、劳动力转移等作为各民族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进行精心培植,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美好幸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文化润精神,生活更自信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魂”。每天傍晚,随着音乐的响起,各小组文化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村民们吃过晚饭后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村子的活动场地上,跳起广场舞,群众相聚休闲、其乐融融。并搜集“民间团结小故事”,向群众讲“我最感动的民族团结小故事”、开“民族团结群众会”,进一步的宣传好民族团结工作。

突出移风易俗,绘民族团结进步之画。由各党支部牵头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组织制定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精神文明等工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群众自治、监督的能动性,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同时,组建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等“五老”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自发开展移风易俗,整治农村赌博酗酒、封建迷信等问题,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殡葬改革等民俗陋习,各族民风转好向善、互鉴良俗,村子展现出“地干净、物整洁、人精神”的优美画卷和良好风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的淘金河村民族团结之花炫丽绽放,全体村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像一颗颗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在党的光辉普照下,携手走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