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活力龙山
龙山镇: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筑牢群众幸福“压舱石”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6日 17:14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今年以来,龙山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切,持续完善覆盖全民、分层分类、协同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到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健全监测预警,夯实精准施策基础

龙山镇着力构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与主动发现机制,为精准救助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常态化走访排查。整合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定期对辖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全覆盖走访摸排,年内累计走访达9600户次,及时掌握实情、感知风险。二是信息化比对核验。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强化民政、人社、医保、残联、教育等部门信息协同,通过定期数据交叉比对与分析,精准识别潜在困难家庭54户,推动社会救助模式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三是畅通诉求响应渠道。持续优化镇村两级社会救助窗口服务,公开求助热线,确保群众反映的困难与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处置,年内接收并妥善办结各类求助咨询60件。

精准落实政策,确保救助全面覆盖

严格执行各项救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一是巩固基本生活保障。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目前,全镇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580人,特困供养人员190人,年内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1140.8148万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发挥临时救助效能。对因突发事件、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简化程序、及时施救。截至目前,共实施临时救助13户4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900元,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三是强化专项救助协同。积极协调落实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政策。年内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2376人,资助困难群众参保9205人次、金额83万元;发放2025年春季“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35人、47.55万元;完成5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575人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51人次。

拓展服务供给,提升民生关爱温度

积极探索“物质保障+服务供给”的综合救助模式,不断延伸关爱服务触角。一是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与内容,为122名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多样化服务。二是加强特殊群体关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全面落实“一对一”帮扶联系人制度,年内组织开展各类关爱活动5场次。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为1794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无障碍改造等服务,年内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1.1960万元。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链接慈善资源。年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成功举办“5·8”公益日募捐活动,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民生保障合力。

强化资金监管,保障运行规范高效

始终将民生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完善监管机制。一是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救助对象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及资金发放程序,确保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发放救助资金,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加强常态监督检查。定期组织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监督,年内开展检查2次,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三是强化绩效管理导向。建立健全民生保障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将资金使用效益、政策落实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纳入核心评价指标,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政策执行效能。

下一步,龙山镇将锚定民生保障“补短板、强弱项”目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健全机制上出实招、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在提升能力上见实效,以更硬核的举措、更暖心的服务,持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