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活力龙山
龙山镇:筑牢防汛“堤”绷紧防汛“弦” 促进各民族安居乐业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2日 11:25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龙陵县龙山镇有国土面积317.54平方公里。辖18个村(社区)、253个村(居)民小组。全镇分布有傈僳、彝族、香堂、傣族、阿昌、白族、景颇、回族、德昂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27人,占总人口的5.20%。龙山镇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区,强降雨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扎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各民族安居乐业。龙山镇闻“汛”而动,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科学防范,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排查隐患,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上下联动”抓防控,唱好防汛减灾“先行曲”。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村党总支书记为组员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全镇防汛工作。建立《龙山镇2024年防汛应急预案》,严格落实“1262”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和气象、水文预报预警“叫应、叫醒”机制。全镇9座水库、29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落实了有关责任人,进一步明确了防汛工作任务,确保打通预警叫应、转移避险的“最后一公里”。

1001F6

“深入一线”抓排查,筑牢防汛减灾“安全墙”。龙山镇狠抓防汛隐患排查,由安监站、自然资源管理所、水利工作站等多个镇直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水利工程、低洼易涝区、危旧房屋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风险隐患,立即落实管控措施,把各类风险降到最低。并对全镇辖区的隐患点明确了监测点负责人、应急响应人、撤离信号、撤离路线等重点,切实做到不断岗、不缺岗,确保一旦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将各族群众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

多方宣讲”抓预防,打好防汛减灾“第一仗”。多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采取“田间会”“院坝会”“村头会”等形式,运用“方言土语”、少数民族语言开展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各族群众普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旱灾害等知识。利用“跨越龙山”微信公众号定期宣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让“指尖学习”成为常态化。到龙山镇阿昌族聚居区蛮旦寨,用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双语”宣讲防灾减灾知识,开展汛期各项灾害避险培训,确保党组织在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能够稳妥有序动员和转移群众避险。

   “提前叫醒”抓应急,织密防汛减灾“防护网”。强化应急协同联动,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畅通沟通协调,加强防汛监测预报预警,全天候监测预报天气、水情,提前发布预警提示,建立快速、科学、有效处置机制,全面系统做好汛前准备、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组织开展防汛、防震及洪涝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综合演练和群众转移避险演练19场次,参加演练人员1000余人次,不断夯实基层一线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全面筑牢防汛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