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活力龙山
龙山镇:绘好乡村振兴“三色牌”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6日 15:46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了群众过上好日子,共同奔向富裕路,龙山镇全面绘好乡村振兴“三色牌”,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进曲”,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强化党建引领,打好“红色为民”牌。龙山镇着力建强基层“头雁”队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工作作风,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立足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出发,找准突破口、选准主路径,有效整合资源、激活要素,实现农民合作社振兴。实行“村(社区)党组织+农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发展平台、资源共享”的“1+3+N”发展模式,鼓励产业基础好、群众意愿强、党组织作用发挥充分、资源优势明显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发乡村活力,形成特色产业链,推动更多特色产业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

壮大特色产业,打好“金色富民”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立足龙山实情,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发挥独特优势,夯实农业根基。在农业上,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条红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5.1万亩以上。持续巩固传统产业,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以石斛、重楼、黄精为主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专业村、特色村。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鼓励和支持“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培植,推动特色农业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在工业上,继续服务好企业,全面拓展“村企共治”模式,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扩充企业经营范围。多方式、多渠道整合资源,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鼓励本土带头人发展特色民营企业,增强地方特色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旅游服务员上,积极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在城乡结合区实施以乡村田园休闲游、民间民俗体验游为主的项目,持续加强阿昌特色民族文化宣传推介,提升龙山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依托“佧佤翁”“咳哩佬”等渠道打通“互联网+”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寄递物流、包装运输、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

聚焦民生福祉,打好“蓝色为民牌”。民生工作离群众最近,同群众生活最密切。群众正是从身边点点滴滴的民生改善、“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感受到小康生活的温度。龙山镇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保、住房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实教育巩固。全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应在校学生8053人、辍学0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无因贫辍学现象发生。抓实医疗巩固,全镇有乡村医生46人,脱贫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100%享受医疗救助。监测人口和脱贫人口通过“三重保障”实际报销比例达80%以上。抓实饮水巩固,抓实辖区内禾源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运行管理工作,做好资金监管、人员培训,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辖区供水工程运行安全稳定。抓实兜底保障。发放特困供养金201.02万元、农村低保金686.73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4.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51.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