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秉持“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执着,以谦虚低调、待人真诚的作风,从教育管理“门外汉”快速成长为“行家里手”,用亮眼成绩回应组织的信任——他就是龙陵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加飞。

组织信任挑重担,不辱使命勇向前
2023年7月,李加飞接过龙陵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的“接力棒”。当时,该职位因前任业绩斐然被视为“烫手山芋”,组织的信任与千头万绪的工作让他倍感压力。“刚接任时,我压力大到彻夜难眠,总怕干不好辜负组织信任。”回忆初上任的感受,李加飞坦言,“没退路,只能想办法快速提升自己。”
为尽快熟悉工作,向来谦逊的李加飞多次主动向前任局长余自明求教,从教育政策解读到学校日常管理,从招生细节到校园布局规划,逐一厘清。白天,他泡在学校调研,走遍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摸清教育资源分布、师资结构、教学质量等实际情况;夜晚,他熬夜钻研政策文件,梳理工作重难点。仅数月时间,他便实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蜕变,能精准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妥善解决实际问题。
“他为人真诚谦虚,常和我交流校园撤并、教学质量提升、队伍管理的事,正因他坦诚,我也愿意用心探讨,合力推进龙陵教育发展。”余自明的中肯评价,道出了李加飞虚心求教的态度。

大胆改革破局,书写教育新答卷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守着老办法过日子。”熟悉工作后,李加飞以“党建引领、改革破题、服务惠民”为主线,打出改革“组合拳”。
在党建引领上,构建“红色引擎”体系。2023年9月,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规范建立“三个清单”“三项制度”,选优配强125名学校党组织书记、92名专职副书记和59名新任校长;2024年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调整3所初中、24所小学校长,激活管理活力。同时,深化“雨城先锋•育人红烛”党建品牌创建,打造7所示范学校,培育2个市级、1个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资源均衡上,推动校点布局优化。2023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所,新增学位8600个,缓解“大班额”问题;在龙山镇率先成立城区小学教育集团,整合3所学校资源消除校际差距,随后在全县推广组建5个教育集团,让优质资源辐射更广。教育评价改革中,他建立“五育并举”体系,推动教育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99人考入“双一流”高校,2人圆梦清华北大;2025年高考,特控线人数462人(上线率32.22%),本科上线率74.34%,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在教育惠民上,始终将教育公平放在首位。2023-2024年募集教育善款1169.3万元,表彰优秀师生520名,保障贫困学子不失学、优秀师生有动力。同时,关注特殊群体,建成7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开展“代理家长”帮扶,守护2469名留守儿童成长,织密教育惠民网络。
此外,作为教育“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被李加飞列为重点:完善引才政策,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和校园招聘力度;创新“三线五级”培养机制,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24年出台教师交流调配办法,推动25名校长、296名教师跨校流动,配备19名音体美教师,让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此外,组建3个教研共同体,以城区小学教育集团为培训基地,2024年开展教研活动27次,1700余名教师参与,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锚定新目标,奔赴教育新征程
“教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尽管任职两年交出亮眼答卷,李加飞仍清醒认识到,龙陵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持续发力。
谈及未来,他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规划清晰路径:党建上,深化校长负责制与品牌升级,培育省市级示范点,打造思政精品课;均衡发展上,优化校点布局、扩集团化办学(倾斜乡镇),深化“五育并举”与“双减”落实;师资建设上,完善引育用留机制,引紧缺学科教师、创新培训、健全激励;惠民服务上,落实资助、拓捐资助学渠道,完善特教体系与“代理家长”机制。

“今后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持续推进校园布局调整,持之以恒抓好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实现教育管理更有序、更法治化。”展望未来,李加飞语气坚定。
从教10载,履职龙陵县教育体育局局长2年,李加飞用脚步丈量教育温度,用实干诠释使命厚度。如今,他正带领龙陵县全体教体工作者,以昂扬姿态在这片沃土上,续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篇章。
记者/ 李长明 朱维静 赵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