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陵,一片片曾经撂荒的土地如今焕发勃勃生机,正成为当地群众的“金疙瘩”。探索盘活补充耕地,龙陵县正走出一条多样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走进龙新绕廊村与雪山村交界之处,连片的1538亩补充耕地上,750亩旱稻、340亩辣椒、300亩玉米以及100多亩苦荞在雨水的滋润下正茁壮成长,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这些土地原本或是闲置,或是产出效益低下,如今在当地供销社“点石成金”的举措下,被重新盘活利用,实现了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我们与青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从选种、种植到田间管理,都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通过多样化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还降低了市场风险。”保山市“三农”服务站负责人张子红介绍道。

据了解,该补充耕地多样化项目由云南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保山市“三农”服务站负责基地管理并提供技术支持,县供销联社下设的基层社龙陵青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合作,以订单式收购的模式,解决了群众的销售顾虑。
龙陵青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尔康谈到:“我们将围绕打造‘一站式’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解决好‘三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去外面务工也不方便。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在地里劳作的务工群众段春燕满面笑容地说道。据了解,该项目预计用工7000多人次,带动地方群众务工增收60余万元。

龙陵县供销社在此次盘活补充耕地行动中发挥了关键的引领作用。下一步,县供销社计划在全县适宜地区推广这种种植模式,将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地方。
龙陵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杨海涛介绍:“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全县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的增收致富。除了推广种植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整合产业资源,做好农资供应工作,确保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支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李长明 赵欢欢 马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