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陵县围绕“三产融合、三化同步、三点支撑”的发展思路,打造“豆、园、业”创新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品牌引领、农旅互促的高海拔精品咖啡发展新路径。目前,全县咖啡种植面积共2.56万亩,涉及2986户咖农,年产咖啡鲜果9600吨,实现年产值6720余万元。

科技兴豆,加速推动一粒咖啡豆的产业革新
龙陵县创新构建“立体农业+咖啡”的生态种植模式,通过林下复合种植、庭院经济开发、绿美乡村建设三大工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2024完成新植咖啡面积2000亩、提质增效2000亩。同时,优化咖啡品种结构,引进铁皮卡、瑰夏等世界知名精品品种。2024年全县完成品种改良1000亩,目前主要种植品种为卡蒂姆18694亩、占92%,另有少量的铁皮卡、瑰夏、波邦、“云咖1号”“云咖2号”。全县新试种瑰夏、铁皮咖等高端品种512亩,新培育“瑰夏”咖啡品种幼苗2万多株。同时,通过项目资金撬动和金融助力,实施“数字咖园”建设,建立“专家授课+田间培训”技术服务体系,深入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提质增效技术,广泛开展种植管理、鲜果采摘等技术培训。2024年,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8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4户1266万元,开展咖啡栽培、管理、采摘技术培训2600余人次,实施绿色防控1.6万亩,水肥一体化8000余亩,核心种植区实现水肥智能管控。咖啡鲜果产量从2021年的311公斤/亩提升到2024年的360公斤/亩,每亩增产49公斤,每亩增加经济收入780元。

品牌强园,统筹布局从种植园到产业生态圈
龙陵县积极构建“龙头企业+本土企业”梯队,积极出台联农带农新型经营主体奖补办法,通过政策引导,统筹资金、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先后引入乎壳咖啡、稀音咖啡、一树咖啡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了楠迪咖啡、芮语咖啡等本地企业。保山楠迪咖啡已成功申报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龙陵县芮语咖啡获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目前,全县有咖啡加工厂(作坊)6个,年加工咖啡1100吨左右,约占全县咖啡产量的12.5%。同时,先后开发了楠迪小金刚、眺松山等高品质咖啡产品10余类,以“松山1887”“楠迪小金刚”“楠迪1900”等精品咖啡品牌为龙陵咖啡IP,打响“龙陵高海拔精品咖啡”品牌。保山楠迪咖啡有限公司先后荣获亚洲咖啡年会生豆大赛第一名、首届云南好咖啡第一名、“百胜图”杯最佳云南咖啡水洗组第一名、第九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暨第十二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蜜处理组”第一名等荣誉和奖项。并聚力打造了松山1887抗战遗址咖啡公园、橄榄坪国际咖博园、木城雨林秘境庄园三大主题庄园,积极探索打造咖啡加休闲康养、乡村体验、乡村旅游、教育研学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推动龙陵咖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种植观光+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的产业闭环。

全链兴业,构建利益联结共同富裕产业生态
依托沪滇资金和衔接资金项目,龙陵县新建和改造一批咖啡鲜果处理和加工生产线,提升咖啡精深加工率。镇安橄榄坪精品咖啡庄园引进先进咖啡加工设备,已实现鲜果处理、生豆分筛、烘焙功能,标准化SC生产线正在申请建设中。目前,已生产精品咖啡生豆100吨,以平均高于市场2倍以上的价格,销售广州、上海、北京等地。龙陵县还打造了“线上+线下”咖啡营销模式。线下以文化赋能为核心,丰收节期间在腊勐镇、镇安镇举行了中国龙陵高海拔精品咖啡烘焙赛及龙陵高海拔咖啡基地调研观摩活动,成功举办首届龙陵咖啡文化节活动,通过咖啡生豆大赛、烘焙赛、滇缅路徒步、美食赛等特色活动,深挖康养文旅价值。丰收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数量3.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00余万元。线上依托电商新业态,构建“咖啡+直播+电商”营销矩阵,成功破解线上流量转化密码。

联农带农机制兴业富民。构建“龙头企业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咖农”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基地+党组织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咖户”的发展模式,创新“硬件设施作价入股”“利润双绑+二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订单农业”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参与合作社经营,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采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吸纳就业等方式与咖农实现合作共赢。目前,全县共注册咖啡企业46个,培育咖啡个体户189户,扶持壮大咖啡专业合作社3个,带动2000余户咖农户均增收2.1万元。
通讯员/龙陵县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