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动态
龙陵咖啡:彩云之南的“啡”凡传奇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4日 09:40 浏览:[] 作者: 来源: 龙陵新闻 打印

龙陵,地处怒江、龙川江之间,高黎贡山南麓,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造就了咖啡生长的绝佳环境,孕育出了备受赞誉的龙陵咖啡,也让龙陵成为全国规模化种植咖啡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

天赐“啡”凡:高海拔孕育的独特风味

咖啡的品质,与生长环境息息相关。龙陵咖啡主要种植在海拔1200米至1900米的高山上,平均海拔约1500米。高海拔带来了显著的昼夜温差,白天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烈,咖啡树积累了丰富的糖分和营养物质;夜晚气温骤降,呼吸作用减弱,养分得以充分保留,使得咖啡豆生长周期长,积累了更多的风味物质。

正因如此,龙陵产出的咖啡豆均匀饱满、光泽鲜亮,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厚、果酸味浓的独特风味。咖啡因子含量比普通咖啡高出约10%,杯品分常在80分以上,达到精品咖啡的标准。细细品味一杯龙陵咖啡,入口时,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伴随着淡淡的柑橘花香;随后,醇厚的口感在舌尖散开,夹杂着巧克力、干果的味道;咽下后,悠长的回甘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将高海拔地区的阳光与云雾都融入其中 。

历史沉淀:半个多世纪的“啡”凡传承

龙陵与咖啡的缘分,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云南省农科院在保山市设立了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国外引入了铁皮卡种,从此,咖啡的种子在龙陵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最初,咖啡种植规模较小,多为零星种植,但当地农民凭借着勤劳与智慧,不断积累种植经验,使得咖啡种植技术代代相传。

经过多年的发展,龙陵咖啡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品种也日益丰富。如今,卡蒂姆、铁皮卡等优良品种在这里茁壮成长,瑰夏、巴天等小众精品咖啡也成功试种并“安家落户”。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龙陵咖啡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发展之路,每一颗咖啡豆都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淀与传承。

产业崛起:全链条发展的“啡”凡之路

近年来,龙陵县紧紧抓住省市大力发展咖啡产业的机遇,围绕“三产融合、三化同步、三点支撑”的总体思路,聚焦关键环节,精心念好咖啡“豆、园、业”三字经,成功探索出一条高海拔精品咖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种植环节,龙陵县按照区域适宜化、品种优质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积极探索多种种植模式,不断扩大咖啡种植面积。同时,加大品种引进和改良力度,实施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提质增效技术,有效提升了咖啡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全县咖啡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2986户咖农参与其中,咖啡鲜果产量预计能达到9000余吨,年产值6400余万元。

在加工环节,龙陵县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咖啡精深加工率。镇安镇橄榄坪精品咖啡庄园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实现了从一颗鲜果到一粒精品咖啡豆的完整加工链条,彻底改变了以往咖农只能简单售卖鲜果的局面。全县现有咖啡加工厂(作坊)6个,年加工咖啡1100吨左右,不仅提高了咖啡的附加值,还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的咖啡产品。

在销售环节,龙陵县以“松山1887”“楠迪小金刚”“楠迪1900”等精品咖啡品牌为IP,深挖咖啡文化底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推介展销活动,不断提升龙陵咖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拓宽销售市场,让龙陵咖啡走向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文旅融合:咖啡庄园里的“啡”凡体验

在龙陵,咖啡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融入了当地的民间文化肌理,成为地域特色的招牌。走进松山1887精品咖啡庄园,现代工业风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自然乐园。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胜利咖啡”、“爱国咖啡”、“和平咖啡”等独具情怀的咖啡,感受咖啡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青山环绕下的镇安镇橄榄坪精品咖啡庄园,则如世外桃源一般。庄园主人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产自镇安本土的高海拔精品咖啡,讲述咖啡从鲜果到烘焙豆的奇妙之旅。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咖啡知识,还能亲手体验咖啡的采摘、烘焙和冲泡过程,享受一段悠闲惬意的咖啡时光 。

这些咖啡庄园的建设,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品尝咖啡、了解咖啡文化的场所,也成为龙陵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促进了咖啡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龙陵咖啡,以其独特的风味、悠久的历史、蓬勃发展的产业和充满魅力的文化,成为中国咖啡产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未来,龙陵县将继续坚持走高品质、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龙陵咖啡的品牌影响力,让这杯来自高海拔的香醇咖啡,飘向更广阔的世界,续写属于自己的“啡”凡传奇。


供稿/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 余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