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动态
从就医难到年门诊10.5万人次!怒江峡谷旁乡镇卫生院的逆袭之路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4日 08:20 浏览:[] 作者:杨绍新 来源: 龙陵新闻 打印

勐糯镇位于怒江峡谷畔,是龙陵县最偏远乡镇之一,距县城98公里,车程3小时,雨季常因山体塌方、交通拥堵,需4到5小时才能抵达。曾因匮乏的医疗资源,再加上交通不便,就医难成了当地群众的心头病。

2023年9月,龙陵县做出大胆改革,充分整合全县医疗资源,由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总院龙陵县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勐糯镇中心卫生院,龙陵县人民医院勐糯院区正式成立,开启了“一院两区”的创新模式。仅仅一年半时间,勐糯院区便实现了新院区整体搬迁,开展新技术57项,年门诊人次达10.5万人次,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9.11%。在2024年末,勐糯镇全镇人口仅1.928万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实现如此飞速发展?

强力攻坚新院搬迁,奠定院区发展根基

在勐糯镇,11层高的勐糯院区新医疗大楼格外醒目,它像一座“灯塔”,照亮基层百姓的健康之路。走进新院区,环境明亮,设备先进,分区合理,处处彰显“以患者为中心”。“以前看病在老院,设施旧、门诊少,很拥挤。现在新院区有县级专家,技术、环境和服务都好了,周边百姓也来这儿看病。”勐糯镇大寨村村支书鲁丽华说道。

龙陵县把勐糯院区新院搬迁当作解决群众就医难题的重点,相关部门挂图作战,各参建单位全力推进,历时7个月,2024年4月新院区完成整体搬迁。新院区占地48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开放250张床位,设7个门诊科室,新成立3个临床科室,添置GE16排CT、宫腔镜、腹腔镜、LEEP刀等新进设备26台(套),投入额9000余万元,为院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级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勐糯院区真的太厉害了!”不久前,因外伤康复出院的大寨村民甘定文逢人便夸。今年3月初,甘定文不慎从高处摔落,导致创伤性血气胸,生命垂危。勐糯院区外妇科迅速做出判断,立即为他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成功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以前这种危重患者转上级医院很危险,现在在总院专家带领下,我们能处理常规外伤,开展腹部微创手术,危急重症救治有很大突破。”外妇科业务骨干杨富东说。

自勐糯院区成立后,龙陵县医共体总院定期派医疗队驻点帮扶。截至目前,已派出6批31名涵盖内、外、妇、儿、中医等多学科的专家,接收34名院区医务人员进修,重点提升基层诊治和抢救能力。总院医疗队创造多个首例。例如:首例心脏彩超、首例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切除术、首例宫腔镜手术、首例痛风石清除术、首例输尿管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成功救治了众多危重症患者。

2023年9月以来,勐糯院区共开展新技术57项、手术842台,开展检验检查275项,住院病种562种,2025年1月接收镇外就诊患者达2484人次,同比增长485人次。除了医疗帮扶,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给予勐糯院区大力指导,参与院区重大决策、帮助优化管理结构、完善院区规章制度、健全绩效与薪金分配制度,提高了院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确保院区良性发展。勐糯院区通过多项验收,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表扬。

上下协同紧密联动,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今年3月,家住勐糯镇田坡村的59岁患者郭美新,因“急性阑尾炎伴阑尾穿孔”到勐糯院区就诊。考虑到患者年纪大、病情重、麻醉风险高,院区医务人员评估后,决定将其转至总院治疗。

“我们跟总院提前联系好,直接用救护车把患者送到普外科病房。术后第三天,患者就转回我们院区康复了,整个过程方便快捷,患者特别满意。”谈及总院接管后畅通无阻的转诊通道,院区外妇科杨富东满是欣慰。

“一院两区”模式,不仅拉近了两院医生的距离,让双向转诊得以高效实施,还促进了业务水平的共同提升。借助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检验结果互认、慢病管理一网归集,“乡检查、县诊断”成为日常操作。医共体内药品集中采购,统一县乡村三级慢病药品目录,让慢病常用药在乡镇就能轻松获取。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制定明确转诊标准,开辟绿色转诊通道,确保转诊患者能够迅速对接专科资源。此外,院区还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进村入户、进单位企业开展免费义诊、政策宣讲、慢病随访、健康宣教,大力普及“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解决”的理念,引导居民养成基层首诊的习惯,全力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切实提升边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