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2万元。
2022年,83.09 万元。
2023年,102.3万元。
这是龙陵县龙新乡黄草坝社区近年来的集体经济状况。到底是什么发展措施促使社区的集体经济走上了一条稳健发展的“轨道”,从而突破百万元,并荣获保山市第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的称号?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黄草坝社区进行采访并得知,黄草坝社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因地制宜盘活资产,项目驱动开发资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吸引力,积极探索“资产盘活、项目驱动、服务创收”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从而推动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建强基层党组织
村“两委”班子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是要把产业、项目建在党支部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不断强化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能力、产业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建强“领头雁群”,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汇聚发展合力。

黄草坝社区坚持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保证,为村级党组织发挥“前沿堡垒”作用提供坚实“后方保障”。社区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主任任组长,挂村领导、社区“两委”为成员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打造了一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冲锋队”。
“大家集思广益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学习,提升把舵掌方向能力,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住辖区企业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发挥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等重要人才作用,凝思聚力,筑强集体经济强村战斗堡垒。”黄草坝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东华介绍说。
因地制宜谋发展
黄草坝社区地处龙新乡北面,距县城12公里,320国道穿境而过,辖区交通优势明显,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下辖1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1068户5108人。
“如何进一步利用我们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如何扬长避短,才能促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家可以尽情说说自己的看法……”社区“冲锋队”经常聚在一起强化分析研判,辨析优势劣势,想方设法推动当地发展。

社区立足乡情村情,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借助外力,规划温泉小镇开发。如今已发展培育洗浴中心14家,宾馆、旅店16家,安装摄像头28个、监控大屏1个,搭建“天网工程”,建立监控中心巡查制度,优化环境提升吸引力,着力打造“半小时县城经济圈”,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要素保障。现有规模企业3家,民营企业4家,私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89家。位于320国道旁的升国天然温泉,自2011年起就一直坐地经营,2021年又建起漂亮的新房子,生意越来越好。“洗过路澡的人很多,回头客更多,每天的毛收入大约有800元。”老板石升国高兴地说。
社区的小米地小组是傈僳族聚居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社区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挖掘这一特色资源,举办了2023年“刀杆节”,出租摊位70余个创收1.4万元,出租广告位创收7.3万元,将“文化资源”变为了“文旅经济”。
项目建设促推动
黄草坝社区依托资源优势,还积极谋划、编报、储备、争取实施一批特色项目,把资金用起来,把资源盘起来,通过项目建设打通了发展的“肠梗阻”。
在黄草坝农贸市场里,活禽区、蔬菜区、干货区、服装区、日用品区等功能分区完善。当地逢1号和6号赶集,老百姓称“一六街”。赶集日当天,四面八方的村民聚集在此,售卖各种物品,现场热闹非凡。

“这儿原来是闲置的粗制茶所,在沪滇项目的帮扶下,建成了960平方米商铺一幢和180个摊位市场大棚一间,外租承包给龙陵县滇西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定期收取租金,不仅进一步提升完善了社区集镇功能,还实现每年增收村集体经济27万元。”张东华告诉记者。
农贸市场的建成,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务工。村民杨书芬自农贸市场投入使用以来,一直从事保洁工作。她说:“农贸市场建好后,我来当保洁员,每天只需要来一早上。打扫好卫生后,我又去温泉酒店打扫房间,其余时间可以回家做农活,每个月光打工收入有2000多元。”

黄草坝社区还抓住紧邻县城、320国道穿境而过的地理区位优势,把闲置土地资源与地热温泉资源同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申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项目。如今,建成1300平方米温泉综合服务中心1个,通过采用公开竞价将温泉综合服务综合中心招租运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1万元。
如今,黄草坝背街的温泉、粗制茶所成了社区盘活资源促增收的“重头戏”。此外,村里还收取卫生费17万元,专门用于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等。
“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支出明细清楚,全部纳入乡镇代管办专用账户管理,我们的这些收入全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区副主任石怀芹说道。

黄草坝社区以项目撬动集体经济发展,使资金、资产、项目不断产生收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如今,作为全县的重点项目——“雨城湾项目”又入驻黄草坝社区,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张东华表示,下一步社区会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园区优势,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结合村企共建开展劳务输出、物流运输、物业管理等业务,并结合康养、旅游文化多点发力,让全村经济持续增收。
记者/徐 静 侯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