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动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陵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4日 15:10 浏览:[] 作者: 来源: 龙陵新闻 打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陵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陵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4年2月2日至4日在龙陵县城举行。

中共龙陵县委书记牛永东、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永标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听取大会发言、参加分组讨论,与委员们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新篇。牛永东书记在中共党员会议上的讲话,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

会议审议并同意赵兴灿同志代表政协龙陵县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张有林同志受政协龙陵县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听取了龙陵县人民政府关于政协龙陵县十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开展了委员培训,通报了好提案;全体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列席龙陵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协商讨论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协商讨论了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对上述报告均表示赞同,并积极议政建言,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展现了参政议政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责任担当。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中共龙陵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难奋进,抢抓机遇,全面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各项事业呈现出“稳中有为、难中有进”的良好局面。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工作全面客观、实事求是,2024年工作部署措施有力、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县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中共龙陵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协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聚焦助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决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县委中心工作,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陵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县政协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团结和依靠全体政协委员,紧扣县委中心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工作主线,以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为重要支撑,以发挥人民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着力点,促进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助推龙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要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县委想在一起、谋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服务全县工作大局中不断提升履职效能。要以更高站位把牢正确政治方向,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党建引领、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夯实思想根基,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以更实举措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进落实,着力提高协商议政水平、着力提升民主监督质效、着力构建基层协商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院坝协商行动,积极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建诤言、献良策。要以更宽视野汇聚发展共识力量,发挥政协团结统战功能,立足合作共事增共识、立足凝心聚力汇共识、立足联络联谊聚共识,扎实开展“双推”协商活动,引领广大政协委员、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汇聚强大合力。要以更大力度抓实规范巩固提升,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强化社情民意收集、优化文史宣传工作,不断提升政协建言资政水平。要以更强担当围绕中心献智出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人民政协为人民的要求,聚焦中心抓落实、聚焦民生办实事、聚焦和谐促稳定,献良策、出实招。要以更优导向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抓实基层队伍建设、抓实纪律作风建设、抓实履职基础建设,持续深化两个革命,全力锻造“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为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号召,县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龙陵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龙陵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