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增减变化是衡量一个地方物种丰富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体现。近年来,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多措并举开展物种监测工作,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实际行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西南调查规划院在龙陵小黑山进行野生植物监测时,发现夹竹桃科球兰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高黎贡球兰。球兰很常见,但高黎贡球兰却仅存于原始森林中,虽然它现在没有被列入保护植物名录,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极小种群物种”。
时隔一年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龙陵小黑山进行野生植物监测时,又发现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以发现地命名为“龙陵秋海棠”。这也是龙陵县继发现植物新物种高黎贡球兰后的第二个植物新物种。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管理科科长胡兴润介绍道:“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7075亩,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立体气候,还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野生动植物生长和繁衍的“天然居室”。发现了这两种新物种,为进一步研究物种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反映出了物种的自然生长状况良好,原生地保护效果明显。”
近年来,龙陵县进一步加大对保护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宣教、监测的力度,使龙陵小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尤其是在物种监测方面。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县共发现龙陵县域新记录物种24种。目前,全县已知的维管束植物物种达2621种,脊椎动物物种达552种,分别比2006年前增长了5.1%、18.2%。新物种的持续发现和动植物种类数据持续上升。
保护区共设有智能红外相机50多个,利用智能红外相机准确性、长期性和隐蔽性的优势,根据山情林情、气候特征和不同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布下监控后,目前已监测到黑熊、小熊猫、菲氏叶猴等各种珍稀野生动物100多种,获得了部分野生动物种类、分布、生境等重要信息。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管理科科长胡兴润还介绍道:“我们还采用了“合作化”模式监测,积极与国家林草局西南调查规划院、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才和专业优势,联合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开展资源本地野外调查和监测。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得到了更专业的指导,学到了更科学的监测方法,对我们做好调查、保护等相关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社会化”模式监测也颇具亮点。龙陵县积极向全县广大摄影爱好者收集野生动植物图片和视频,并在相关微信公众号和专刊上进行刊发。目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了冠斑犀鸟、黄冠啄木鸟、斑鱼狗等龙陵县域新纪录物种16种,占龙陵县域新记录的66%。
针对下步工作,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杨培记有着清晰的规划:“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科研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摸清物种监测底数,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记者/储永娟 苏焕芹 尹纯助 郁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