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动态
龙陵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开工建设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3日 14:46 浏览:[] 作者:崔敏 赵剑波 来源: 春城晚报 打印

3月12日,被云南省列为2017年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签约暨纪念园展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工仪式在龙陵县腊勐镇松山脚下举行。

挂钩项目市级领导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银凯,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许琨、中国农业银行保山市分行行长周曦、龙陵支行行长邹银达以及中国农业银行省市县相关领导,龙陵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以及项目工程指挥部、项目施工代表等出席了仪式。

仪式由龙陵县委副书记、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曾庆祥主持,中共龙陵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邵燕致辞。

杨邵燕在致辞中说,松山是著名的滇缅公路咽喉要塞,被军事专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为深入推进滇西抗战文化品牌的打造,龙陵县委、县政府邀请国内文化、军事、史学、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多方论证,决定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围绕“两区两地”的目标定位打造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截至目前,主要建成了核心区旅游栈道、远征军雕塑群、大垭口沿街居民搬迁安置房屋及配套设施、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期)等项目。此次,中国农业银行保山分行金融支持龙陵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4亿元。计划建设期为3年,主要建设大垭口小镇、老干塘凭吊广场、滇缅公路历史文化长廊、滇缅公路博物馆、松山战役纪念馆和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松山有望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景区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对龙陵县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邵燕表示,龙陵县将抓好农业银行金融支持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项目的实施,抓住农业银行加大金融支持的机遇,主动配合项目申报,切实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争年内争取到农行保山分行对勐糯镇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和勐堆水库建设项目的支持。同时,将更加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金融对接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与农行保山分行真诚合作、携手并进,努力开创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新局面。

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许琨出席仪式并讲话。他说,为了加快项目审批程序,他们专门成立了融资领导小组,并将关于松山的相关书籍带到北京,让审查人对松山战役进行了解,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与龙陵的合作,这个项目更多的是我们农行的社会责任。”

仪式上,中国农业银行龙陵县支行行长邹银达与松山大遗址公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作华签署了金融支持合作协议。

农行保山市分行行长周曦与龙陵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马文寿进行了支票交接。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银凯宣布中国农业银行保山分行金融支持龙陵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暨纪念园展馆和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开工。

据悉,此次中国农业银行保山分行金融支持龙陵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贷款4亿元,先期重点支持纪念园展馆和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中国农业银行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松山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将与龙陵地方共同种植见证银政合作互利双赢的长青纪念树林。

龙陵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项目被云南省旅发委列为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项目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围绕“两区两地”(“两区”:滇西抗战文化园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两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世界反法西斯及中国抗日战争与和平教育基地)的目标定位打造。为实现上述目标定位,龙陵县邀请了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遵循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的《松山战役旧址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进行策划、规划。旨在通过高位策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真正成为集遗址展示、爱国主义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军事国防教育研究和训练、文化交流以及旅游休闲、民俗体验、影视拍摄等为一体的二战遗址纪念公园。

项目建成后,松山将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景区景点,对打造龙陵抗战文化品牌,拉动龙陵大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旅游产业扶贫这一方式,将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项目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快项目区脱贫奔小康,对拉动龙陵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作用,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背景】

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境内,顶峰海拔2019.8米,距县城32公里,东临怒江,地势险要,是著名的滇缅公路咽喉要塞,被军事专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松山大战遗址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遗址之一。经普查共有遗址69个,遗迹815个,保存完好的战壕约13200米,在大小松山、黄土坡等大小七个高地上,地堡、战壕、弹坑等随地可见。

松山大战遗址于199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4年被省台办、省预备役步兵师、解放军理工大学分别授予“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云南·松山国防小镇”、“爱国奉献 卫国戍边教育基地”,2015年被国防大学授予滇西抗战研究基地。松山已成为人们追忆抗战历史、体验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磁点”,众多抗战史学专家、军事研究专家、文化名人、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项目概况】

项目规划范围东至腊勐乡惠通桥,西至镇安镇龙山卡,全长56公里,规划范围720公顷,估算总投资逾10亿元。以滇缅公路为贯穿线,整合周边资源,重点打造龙山卡、八〇八水库、滚龙坡、大垭口、老干塘、松山遗址核心区、腊勐老街、惠通桥等区域历史遗迹和节点。包括新建松山战役纪念馆、滇缅公路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街、滇缅风情老街、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战役纪念碑、实战体验区、游道、旅游公路、水体景观、停车场、观景平台、滨水餐饮休闲区、服务中心、购物点、遗址遗迹修缮保护与展示以及旅游标示系统、电、消防、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

【项目进展】

项目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规划分期为:近期2011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18年;远期2019年至2020年。截至目前,主要建设完成了松山遗址核心区旅游栈道、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大垭口沿街居民搬迁安置统规代建房屋及配套设施、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期)、老干塘入口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完成子高地核心区标识说明及导览系统。启动实施松山战役纪念馆、滇缅公路博物馆、松山体育产业园、滇缅公路历史文化长廊等工程建设;实施保护与展示子高地爆破落坑及周边遗址遗迹文物本体清理发掘保护展示工程。

【相关链接】

松山战役大事记

•1942年5月5日 日军沿滇缅公路进驻松山,并以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

•1944年5月21日 根据缴获敌情报,确认远征军佯攻松山、龙陵,主攻腾冲作战计划泄密,决定改变计划,发起全线反攻。

•1944年6月1日 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奉命反攻,分别由惠通桥等地渡江,为尽快打开前进通道,在组织人力抢修惠通桥的同时,开始对松山发起攻击。

•1944年6月7日 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和第6军新39师117团万余将士苦战月余,伤亡惨重,于7月2日转攻龙陵,改由第8军接替攻击任务。

•1944年6月30日 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担任松山攻击,第8军军长何绍周接替71军军长钟彬,并完成指挥权交接。

•1944年7月5日 第8军对松山日军发起首次攻击,荣3团第1、2营主攻松山子高地未果,但占领北侧阵地(后爆破子高地坑道即由此处往前开挖)。

•1944年7月14日 远征军找到日军水源地所在,破坏了其第一蓄水槽,使日军陷入断水境地。

•1944年8月3日 第8军召开会议研究战术,决定对子高地实施“坑道爆破”。

•1944年8月19日 子高地坑道作业完成,3吨美制TNT炸药填入坑道。

•1944年8月20日上午9时许,两道药室同时引爆,一团蘑菇云腾空而起,敌堡被炸出两个大落坑,堡内75名日军除4名受伤被俘外皆炸死。

•1944年9月7日 远征军居高临下,一举扫荡了主峰后的黄土坡、黄家水井和马鹿塘等处敌阵,收复松山。

松山战役历时3月零3天,打破了日军可坚守11个月的狂言。远征军先后投入兵力为71军新28师,第6军新39师117团,第8军荣誉1师第二、三两团,第8军82师244、245、246三个团,第8军103师307、308、309三个团,计3个军5个步兵师12个步兵团,以及第8军、第5军炮兵营(先设竹子坡后推进至滚龙坡),11集团军第10团、第7团之混合炮兵营和71军炮兵营(设怒江东岸733公里大山头阵地)约6万人,火炮200门,另有美国飞机空中支援。日军在松山兵力为56师团113联队腊勐守备队,约3000人,(后抽调大部分兵力支援腾冲,仅留一个大队)火炮30门,坦克四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