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地处云南边陲,由于地处边境、山区,加之多民族聚居、交通便利及外来人口多等特殊因素,一直以来,各类矛盾纠纷多、社会治安管控难度大。但是在近几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龙陵连续五年排名前10名,2018年更是以97.62%的综合满意率排名全省第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近年来我县以人民为中心,精心编织了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2018年9月30号这天,白塔社区“杨德忠警务室”收到了一面“人民公安为人民,修路为民解民忧”的锦旗。去年6月,西山坡小组的居民一直被小区内几条坑坑洼洼的烂泥路而犯愁,晴天灰、雨天泥,出行极为不便。接到群众反映后,社区民警积极向下走访和向上申请,共募得修路资金近7万元,最终完成了道路修建。大伙都为社区民警的办事效率和周到服务纷纷点赞。
白塔社区居民吴春培:“只要你去反映事情,不管大到修路,小到邻里纠纷、婆媳关系,他们都帮你解决,做事事无巨细。”
很难想象,属城乡接合部的白塔社区以前每年的治安案件就有60多起、矛盾纠纷100多起、刑事案件20多起,群众怨声载道、社区治安混乱。2014“杨德忠警务室”成立后,工作如何干由群众说了算,将以往被动执法变成了主动服务,围绕警务室自己探索出来的“六心工作法”来开展各项工作。
白塔社区“杨德忠警务室”民警 杨德忠:“用爱心抚慰群众、用真心来感化群众、用热心温暖群众,这是做人的三个颗心。做事的三颗心,用恒心融化心结、用耐心去善诱心扉、用决心来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诉求快速答复、矛盾及时化解、犯罪严厉打击、警务保障民生”,按照这些原则,警务室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提升着服务水平,密切着同群众的联系。2017年至2018年,辖区侵财类、打架斗殴同比下降90%,实现了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和谐”的目标,构建了一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的“服务网”。
家住腊勐镇松山村的王家宪近日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在全村开展串户路硬化中,王家宪的一亩耕地和两棵核桃树成了修通杨自刚家入户路的“必经路”,要将自家的土地和树无偿让出“成全”别人,王家宪不乐意了。
针对这起纠纷,松山村启动了“社会矛盾‘三级三次’调处机制”,即:小组、村、镇“三级”分别进行三次调解,若每级调解组调解三次不成功,又逐级向上调解。
经过三次调处,最终这起纠纷被成功化解,实现了“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目前,全县共有调解委员会138个,有专职调解员82人,兼职调解员1000多人。2018年全县共排查各类社会矛盾714件,调处化解705件,调解成功率达98.5%,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保持了“普通案件少发、恶性案件低发、人民群众满意”的良好态势,构建了一张矛盾在基层化解的“调处网”。
通过突出抓好边境整治、扫黑除恶、反恐维稳、矛盾纠纷调解、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加强管理服务等工作,有力维护了辖区稳定,人民群众明显感受到了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好转,对治安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安全感也不断提高。在2018年度云南省各县(市、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及排名中,龙陵县的综合满意率排名第一,在云南省各县(市、区)中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调查中,龙陵县排名第三。(储永娟、苏焕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