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保山市施甸县,有这样一支流动疫苗接种小分队,他们身背疫苗、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把贴心的服务送到小山村。

1月13日,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晨雾下的施甸县姚关中心卫生院,疫苗接种小分队的医务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急救药品、手消液、棉签、血压器、听诊器、体温枪、注射器拿齐了。”“疫苗已装进冷藏箱。”“出发!”接种物资准备齐全后,小分队随即出发,前往离姚关镇比较远的大岭岗村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杨国强是姚关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急诊科主任,带着小分队进村入户接种疫苗是他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姚关镇大岭岗村共有7个自然村252户人家,距离集镇13公里,这里有43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有接种疫苗的需求。

大岭岗村城墙村民小组76岁的席学平老人,知道疫苗接种小分队要来到家里接种疫苗,早早地就等候在家里。因腿部有旧疾、行动不便,自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这已经是杨国强和同事们第四次到这里给老人接种疫苗了。杨国强和同事们为席学平老人测量了血压、体温,听诊了心肺,仔细询问近期是否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无异常后,开始登记信息、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种疫苗,并耐心叮嘱老人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66岁的杨在安老人是席学平的邻居,虽然身体硬朗,但是晕车症状十分严重。听说镇里组织的疫苗接种小分队来到村里,正在放羊的他也赶到接种现场,提出了请求并接种了第四剂新冠病毒疫苗。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城墙村民小组4名老人安全地接种上了疫苗,贴心地接种服务,让村里的老人们很感动。席学平老人家取出家中的糖果,一边一个劲儿地往小分队人员的身上揣糖果,一边笑呵呵地表达着自己的感谢。

在大岭岗村委会,每到达一个自然村的距离均在3公里左右,两个自然村之间最远的距离达6公里。为了节省时间,小分队完成一个自然村的接种任务后,马上就要奔赴另外一个自然村。就这样,小分队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路上饿了,小分队成员就吃一点事先准备好的牛奶、鸡蛋和面包。在当天行程的最后一站,为最后一位老人测量血压时,已是晚上9:33分。“我们要在春节前完成全镇900多位老人的接种任务,每天起早贪黑,家人也担心我们,但是更多的还是支持,希望我们能保护自己的同时,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寒冬的夜晚繁星闪烁,杨国强和同事们摘下口罩时,脸上都有一股深深的印痕。夜幕下,他们都显得很疲惫,但是眼神却坚定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