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
龙陵:双拥之花香雨城 军民同心谱新曲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1日 08:10 浏览:[] 作者:许庆陵 来源: 龙陵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

军民同心,结下鱼水深情;军地携手,同谱双拥新曲。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这是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军民亲如一家和谐局面的真实写照。

巍巍松山出英雄,滔滔怒江穿境流。龙陵,是镶嵌在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坐落于高黎贡山南麓的红色革命沃土、生态富庶之地、灵秀宜居之都。

一直以来,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们,秉承先辈的爱国情愫,和人民子弟兵相濡以沫、鱼水情深,传承双拥工作良好传统、厚植双拥工作坚实基础,在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动人赞歌。

追根溯源 红色基因永传承

碧血丹心铸青史,松山巍巍话英魂。

翻阅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滇西抗战在这里打响,中华军民同仇敌忾、奋勇当先,书写了耀眼的历史篇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李鑫,把一生交给党,成为“农民运动先驱”“工矿运动开拓者”。在象达革命老区,涌现出了“马龙县长”张剑秋、“少将旅长”冯云、“中将师长”朱晓东、“龙陵县长”朱家锡、“公安厅长”朱家璧、“边纵政委”匡沛兴等一批革命先驱,为龙陵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烈士,他们是浩然正气的代言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这里有抗美援朝“5烈士”,这里有抗美援老“3烈士”,这里有对越战争“11烈士”,这里有剿匪战斗“63烈士”。他们,树立了甘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坚定信心;他们,为军民协同、军警协同、警民协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往事并不如烟,血脉在新时代传承。大坝烈士陵园里,孩子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追忆之情;新兵入伍欢送会上,入伍新兵佩戴大红花,家属喜领“光荣军属牌”;平达大道上,立功喜报一路“大张旗鼓”地送到现役军人赵光念家中……

植根红土地,永不忘初心。近年来,龙陵县充分发挥松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县双拥共建点的优势,在保护革命旧址、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长远谋划、精心建设,大力宣传、成效显著。修复保护了松山抗战遗址、李鑫故居、朱家壁红色教学点、西山坡党史人物陈列馆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实施“打造双拥文化、增强教育功能、彰显特色优势”的创建战略,形成了阵地教育、媒体宣传、网络学习、全民教育“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千人签名活动和双拥大讲堂、“情系国防”征文暨演讲比赛等形式,让人们切身体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魅力,传承红色基因。

军地共建 拥政爱民叙情深

时代变迁,抹不掉拳拳拥军爱民之情;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

驻地就是我的家。长期以来,驻地部队广大官兵将龙陵当作第二故乡,把龙陵人民视为血浓于水的亲人。在完成战备训练各项任务的同时,他们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龙陵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部队特有优势,实现中心任务保打赢、应急处突能制胜、救灾抢险当先锋,维护龙陵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无论是便民助民,还是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等“特殊战场”上,处处有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龙陵发展的历史节点留下了“军民情深·双拥共建”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广泛赞誉,更为龙陵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帮困彰显真情。在脱贫攻坚战中,龙陵县人武部主动参与扶贫,与平达乡小田坝村结对帮扶,全面开展脱贫攻坚。3年来共投入76万元,扶持发展产业项目,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派出工作队帮助小田坝改造村道、修筑路面、安装路灯、修复沟渠,建设活动场所3个,建设双拥宣传窗、农家书屋,设立民兵活动中心,助力小田坝高质量脱贫。

在小田坝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武装干部忙碌的身影。架设水管,送猪牛崽,是他们驻村的工作。入户路上,他们安装路灯,点亮村庄照明;小学校园,他们帮助架线,排除安全隐患;农户家中,他们问寒问暖,送去新春祝福……

警民共建双拥校园。军训场上展英姿,拥政爱民谱新篇。每年,武警中队都派出官兵为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新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站队“快、静、齐”的意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学生敢于亮剑的拼搏精神,密切了军民关系,也展示了武警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每年,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都邀请武警中队官兵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通过教育,灌输习近平强军思想,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在大坡部队内,军歌嘹亮、歌舞翩跹,军体拳喊杀阵阵,一场由龙陵县第三完全中学与部队共同举办的军民联欢会正在激情上演。每年,龙陵县第三完全中学的师生们都要到部队开展慰问演出,与部队官兵进行篮球友谊赛。同时,师生们还参观部队学习室、储藏室、荣誉室、文体活动室和官兵宿舍等场所,了解官兵们严明的纪律、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和别样的军营生活环境,加深学生对军营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强军兴军擎起新火种。

39339

寒冬已至,冷风瑟瑟。龙陵县第三完全中学的师生心中却感受到了一股春天般的温暖。在捐资助学仪式上,大坡部队官兵们把筹集的助学金分别递到了贫困生的手中,爱的暖流传递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学生手中接过的是一份满满的爱心,心里感受的是无声的关爱,报答之情化作倾诉。“谢谢解放军叔叔,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最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这是学生代表真情地诉说。部队政治指导员说:“帮助留守的贫困学生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传递温暖、传递关爱。”3年来,大坡部队共资助龙陵县第三完全中学学生56人、金额23620元。

军民共筑钢铁长城。在19.71公里的边境线上,驻守着一支钢铁劲旅,坚守着国门,保护着一方平安。这支队伍诞生于太行山,转战华北、逐鹿中原,打过长江、挺进云南、戍守边疆,曾参战淮海战役、越南战役,屡建战功,被誉为“百发百中山炮连”,涌现出了“特等功臣”赵小四、“一等功臣”朱好礼等一大批杰出精兵。在缅北处突、疫情管控中,也作出了重大贡献,确保“不让战火过国境”“不让疫情过怒江”,多次被授予“标兵连”“先进连”。

这支队伍,在守卫国土的同时,不忘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抗旱抢栽,有他们坚硬的身影;扑火修路,有他们矫健的身影;扶贫济困,有他们温暖的身影……常年资助小学生15人,建档立卡户蒋有朝在他们的帮扶下顺利脱贫。

数字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见证。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串串详细的数字,展示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

千年梦想、一朝梦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饱含着人民子弟兵的大爱和付出。帮助群众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新奋斗的起点。人民军队又全力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任务,努力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开创发展 军民同心谱新曲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近年来,龙陵县以抓政策落实为重点,紧盯难点、堵点、热点问题,坚持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为优抚对象及时申请抚恤补助资金,确保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大力推行优抚医疗保障工作。按政策要求资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合参保,严格落实安置政策,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县财政每年足额拨付拥军优属保障金和双拥创建经费,逐步加大国防基础投入,不断完善驻军基础设施建设,为驻龙官兵在科技练兵、科技强军中大显身手提供了良好的设施保障。

3年来,龙陵县累计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资金60948人次、3464万元,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4701人次、245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433人次、435万元,走访慰问驻龙部队27次、优抚对象10795人次,发放慰问金137万元。

每逢重大节日,龙陵县主要领导到驻龙部队和优抚对象家中进行慰问;每逢清明、烈士纪念日,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各类英烈祭扫活动;每逢新兵初到部队、老兵退伍时前去看望,第一时间送去地方的关怀和温暖;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文艺演出、书法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拥军活动;每逢部队在龙陵驻训、拉练期间,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倍加关心、奉献真情,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深情厚谊。

在双拥活动中,涌现出线正堂、朱永昌、段兴品、胡再帮、宝福晓等一批拥军模范和人武部、龙山镇、平达乡、木城乡、县职中等一批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全县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中已蔚然成风,龙陵大地处处呈现出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景象。

如今,漫步在龙陵街头,不时可见“双拥模范县魅力新龙陵”“创建双拥模范县争做双拥模范人”等字样的宣传牌;旅游景点、金融行业、医院等地随处可见“军人优先”“军人免费”“军人专用通道”等字样的拥军标识;双拥大道、双拥路、双拥街、双拥公园……无不凸显着浓厚的拥军氛围。

巍巍松山,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悠悠怒江,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军民鱼水新歌。龙陵,这片红色的革命热土,这座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边陲小城,正在用真情演绎双拥共建的传奇,铸造龙陵双拥工作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