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陵县腊勐镇白泥塘村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房”,沿着村子里宽敞整洁的硬化道路往上走,一阵阵欢笑声从加工厂传来,几十名群众正在娴熟地削着核桃。
白泥塘村属典型的冷凉山区,当地盛产优质的核桃青果,但因核桃价格低,且没有销售渠道,群众无心打理,让100多吨青核桃在树上无人问津。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两委”因势利导,引进了核桃加工小作坊,帮助村民将核桃“变废为宝”。
2023年核桃加工小作坊建起后,100多吨核桃青果实现了“颗粒归仓”。核桃加工厂每年都会以市场价向村民收购青核桃,并招聘当地群众到厂里剥核桃。如今,加工厂里每天务工群众最高达二三十人,每年为群众实现增收15余万元。
“我闲的时候就会来厂里剥核桃,单瓣颜色黑的核桃一块一斤,双瓣颜色好的一块五一斤,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我还是很满意的。”村民杨秀彩一边娴熟地剥着核桃,一边高兴地说道。
白泥塘村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涉及7个村民小组,共224户919人。这些村民原先居住在陡峭的半山腰上,生活环境极为恶劣。2016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这7个村民小组搬迁至龙潭山,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同致富,村‘两委’积极寻求发展之道,采取实施‘三个一批+五小产业’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三个一批’即外出务工一批,就近务工一批,留守妇女枫斗加工一批;‘五小产业’即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作坊、小菜园。充分调动当地闲置土地资源和闲置劳动力,实现助农增收。”白泥塘村党总支书记杨金庄说道。
白泥塘村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相对单一。为此,村“两委”积极协调联系勐糯等地的石斛种植大户,由他们提供石斛鲜条,让村里的留守妇女做枫斗加工,最终根据市场价从群众手里回收枫斗,每年能带动50多户村民实现总增收30多万元。
村民余润英,家中有4口人,大儿子身患小儿麻痹,小儿子职中毕业还在待业,丈夫身患疾病做不了重活,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50多岁的余润英身上。“我家里比较困难,我平常主要是靠扭枫斗赚钱,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家里,一年也能赚到一万多块钱。”村民余润英手里娴熟地扭着枫斗说道。
走在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可以看到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篱笆围着的小菜园里种植的蔬菜青翠欲滴。这是村“两委”为了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地就近创收,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起蔬菜。
村民杨有能说道:“现在,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了一些蔬菜,有姜、大蒜、葱、豌豆,不仅不用花钱买菜吃,吃不完的蔬菜还可以拿到街上卖。”
曾经的“边角荒草地”摇身一变成为“小菜园”,不仅扩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也提高了他们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庭前栽花,院后种菜,一幅村强民富、乡村美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为了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一步,村‘两委’将积极寻找发展致富之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茶厂为群众解决茶叶销路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多就近务工的机会。同时,继续发展壮大庭院经济,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泥塘村党总支书记杨金庄说道。
记者/杨秀舒 赵欢欢 赵菊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