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社会工作者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灵魂感动灵魂的助人职业。他们秉持着“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用真情和关爱串联起基层工作千根线、架起座座连心桥,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着光与热。下面一起来听听龙陵县幸福里社会工作站的社工李艳兰与“小飞机”之间发生的故事。

“小飞机”是龙陵县幸福里社会工作站的社工姐姐们对小女孩丽丽的独有称呼,丽丽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昵称。丽丽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目前,就读小学三年级。
在社工开展社区儿童小组活动的时候,社工李艳兰发现“小飞机”在“感恩父母”环节中情绪低落,随后社工前往“小飞机”家里进行了走访。
原来,“小飞机”的母亲在她出生两个多月后因病去世,随着母亲的去世,外省户籍的父亲也离家外出再也没有回来。目前,“小飞机”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祖孙三人相依为命。爷爷奶奶已经60多岁了,还要经常外出打零工贴补家用。
可能是因为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的原因,且爷爷奶奶年纪已高,“小飞机”特别害怕死亡。据“小飞机”的奶奶所述,寨子里有人过世,“小飞机”都会回家抱着爷爷奶奶痛哭,害怕爷爷奶奶有一天会离开自己,害怕爷爷奶奶不能看见“小飞机”长大成人。
面对“小飞机”的焦虑情绪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李艳兰及其同事通过入户走访,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去“小飞机”家陪伴她做作业和玩游戏
。“阿姨,你们又来啦!”“小飞机”每次看见社工去找她玩,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小飞机’,我们本周要举行活动,请你和爷爷一起来参加,你愿意吗?”幸福里每次举行活动前,都会打电话或上门邀请“小飞机”参加,她也会积极约着爷爷来参加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小飞机”认识了情绪的种类,学会了接纳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在社工的持续陪伴下,“小飞机”主动拿出妈妈的照片和社工一起分享。
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幸福里社工还分次送给“小飞机”一套关于生命和死亡的绘本,每次和“小飞机”见面都一起阅读绘本,讨论绘本内容,在阅读完第三本绘本之后,“小飞机”对社工说:“阿姨,生老病死我们不能抗拒,但我们能过好现在的日子。”
在看到“小飞机”对死亡已经不再那么恐惧,社工们给她做了焦虑量表测评,焦虑程度明显下降。之后,社工又顺势引导“小飞机”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增进祖孙感情,促进家庭和谐。
“看着‘小飞机’的心态有所改变,我们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李艳兰欣慰地说道。
“阿姨,谢谢你们!”“不用谢啊,‘小飞机’你未来想做什么呢?”
“我想当一名老师,因为当老师可以教书育人。”
“太好了,祝愿我们的‘小飞机’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快乐飞翔!”
李艳兰经常感慨,这个故事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帮助一个孩子卸下了很多年来的心理负担,教会她正确处理焦虑和恐惧情绪,指引她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增进了爷爷奶奶和孙女的沟通,这就是她们默默坚守的价值和意义。
记者/徐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