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重点关注
龙陵:筑牢“三农”压舱石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4日 14:48 浏览:[] 作者:朱丽江 来源: 龙陵新闻 打印

近年来,龙陵县始终将“三农”作为乡村振兴实施的引擎动力,聚焦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三点发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增速”。

厚集举措,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牢牢抓住粮食安全不放松,扛稳“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制定下发了《龙陵县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粮食生产指导性意见》《龙陵县流出耕地粮食作物布局与种植意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开展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不断提升农技支撑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地域气候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推广“水稻+”“稻田+”等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和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巩固提升传统种养殖业,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构调整,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探寻农业发展新途径,积极探索农文旅、产加销、庭院经济、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庭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相继推出相约龙江湖畔、七彩镇安、红色腊勐、农耕龙新等乡村旅游线路,不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3.31万亩、预计粮食产量16.46万吨。第三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24.71亿元、增长4.3%。

厚植底蕴,提升乡村建设“内涵”。紧扣“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目标,将绿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等工作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农旅文化、民族民风、产业特色等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制定了《龙陵县绿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龙陵县2023年绿美乡村建设计划》《关于将水果产业融入绿美乡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等方案,因地制宜制定绿美乡村建设方案,瞄准乡村绿化短板,突出乡村田园特色,赋予乡村建设底蕴内涵。大力推行“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村村差异”的多元化建设模式,将红色旅游景区、特色产业园、产业集聚区等资源串珠成线,打造出一批以腊勐岭岗寨芒果特色园、镇安土陶文化、龙江弄岗稻田公园、龙新勐冒坪子、雪山秋场,象达营坡朱家庄红色基地、平达下陆根、勐糯大寨民族特色村等为示范的绿美乡村,促进村庄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2023年创建完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勐糯镇),省级绿美村庄3个(平达乡平达社区大寨自然村、龙江乡弄岗社区弄岗自然村、龙新乡雪山村秋场自然村),市级绿美村庄100个。

厚植根基,拓宽农民增收“源渠”。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充分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努力寻找农民增收支撑,以发展产业为抓手,以促进就业为支撑,以落实政策为保障,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研究制定了《龙陵县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龙陵县2023年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土地租赁、吸纳务工、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不断提升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水平。

统筹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等种养殖业保险政策补助,着力保障农户转移净收入,持续稳定调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积极性。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发展产业、经营资产、开发资源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23年共核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面积45.9976万亩,发放补贴227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70.11万亩,发放补贴3162万元。


供稿/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