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68-7/20230914-00003 发布机构 龙陵县卫生健康局
公开目录 中医药示范县创建 发布日期 2023-09-1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卫生
龙陵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知识解读三)

为全面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提升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需求,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2023年,我县组织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现将创建知识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做如下解读:

一、中医馆的设置要求有哪些?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含少数民族医馆,下同)科独立设置,位置醒目,布局合理,体现中医药特色,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响度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并满足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中医馆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二)设中医诊室(含治未病室)3个及以上,单个诊室使用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设中医治疗室2个及以上,总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

(三)设置中药房,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民族药制剂)原则上不少于300种。

(四)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也可与上级中医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

二、中医馆中医药人员配备要求有哪些?

(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且不应少于2名。

(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人员的,应为负责中药房的药剂人员应当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定经验的中药人员;或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县级及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非中药专业人员。

(四)中药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中医馆应每年选派至少1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县级以上中医药师承项目,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至少有1名上级医院高级职称中医类别医师到中医馆定期坐诊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

三、中医馆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有哪些要求?

(一)能够提供中药饮片和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二)配备不少于10种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

(三)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四)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五)中医诊疗人次数占本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不低于35%,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数占本机构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5%,中医诊疗服务量稳步提升。

(六)中药饮片处方数占本机构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数占本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四、中医馆中医药文化建设要求有哪些?

(一)中医馆内外环境、标识标牌及装修、装饰能够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可适当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二)单独设置或与本机构健康教育室等统筹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区,使用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

(三)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区通过壁报、展柜、雕塑、模型等形式,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彰显中医药特色。

五、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一)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区,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要求。

(二)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注重发挥权威中医类报刊等媒体的健康传播作用,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三)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孕产妇、老年人、儿童、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四)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服务包。

(五)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每年更换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宣传栏不少于4次,面向公众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不少于5次,提供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不少于6次,播放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不少于3种。举办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6次。

(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加与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等工作。

六、中医馆信息化建设要求有哪些?

(一)信息化建设适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要求,能够满足中医诊疗和服务需要,实现医疗数据共享。

(二)接入并规范使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确保与属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信息系统实现互通互用、资源共享,功能涵盖中医特色电子病历、辅助开方、辅助诊断、名老中医知识库、古籍文献知识库、远程诊疗、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等。

(三)鼓励使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收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服务,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