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1-9/2020-1207009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勐糯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征地管理政策 | 发布日期 | 2020-12-07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切实提高认识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切实解决好全省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并逐步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含新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
二、明确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50万套(户),解决800万左右城乡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150万套(户),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10 0万户。2011年,全省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0万套(户)。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40万套(户),包括公共租赁住房11万套、廉租住房9.5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9万户、城镇棚户区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10万户、经济适用住房0.5万套;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20万户。此外,由各州(市)、县(市、区)安排农村危房加固改造10万户。
三、完善建设管理模式
(一)实行“两房并轨”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为便于建设和管理,从今年起我省将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合并建设。各州(市)、县(市、区)可将省下达的“两房”指标及补助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统一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按照以人为本、方便适用原则和分散配建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的要求,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规划设计工作。原则上公共租赁住房应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公用事业完备、就业方便的区域。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可配套建设占总建筑面积15%的商业服务设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户型结构以小户型为主,平均每套50平方米左右,最大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要优化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方案,努力做到环境优美、质量优良、功能完善、经济适用。
(二)政府主导,多种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由各州(市)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多种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一是政府主导建设。继续由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或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投融资平台为建设主体,由政府安排和筹措资金建设。各地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比例一般应占公共租赁住房总量的50%以上。二是可以按照“政企共建”的方式建设。由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和优惠政策,企业出土地和配套资金建设。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以优先向本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出租,超出部分由政府安排向社会出租。用工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住房困难职工较多、有闲置土地的企业以及乡镇学校、卫生院、计生站的教师和职工周转房可以参照“政企共建”方式建设和管理。三是可以由政府安排优价土地和优惠政策,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房地产企业建设和经营公共租赁住房。四是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按省下达各地的指标和补助政策实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五是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长期租赁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六是以农户为实施主体,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和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增村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三)实施统一管理。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准入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征信系统。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保障性住房档案,强化对保障对象家庭住房、经济状况及其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二是规范准入审核。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配租和租后管理制度,健全住房保障、民政、公安、金融机构和社区协作配合的审核机制,加强运营监管,确保配租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提高分配效率,保障性住房和配套设施建成完工且具备入住条件的,1个月内必须安排保障对象入住,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三是实行分级定租。对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实施统一管理,分级定租,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对符合廉租住房供应条件的住户,按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即云政发〔2009〕14 5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收取,也可采取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收取租金,由政府补贴差额的办法;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原则上不得高于同地段同档次市场租金的80%。具体分级租金标准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区分不同保障对象研究制定,并报州(市)政府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全省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办法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制定实施。
(四)完善退出机制。对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退出享受的保障性住房。一是可以按“先租后售”的方式购买原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购买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管理。购买的公共租赁住房原则上不得上市转让交易,但可以由直系亲属继承;确需转让的,由政府优先回购。二是廉租住房住户的收入水平已超出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但不超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的,住房租金改按公共租赁住房标准收取。三是收入水平超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的,由住户退还公共租赁住房或按市场标准收取租金。对提供虚假资料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的,一经查实,立即责令退出,并取消其在5年内申请购买或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资格。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财政政策。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省级财政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按1 00元/平方米标准予以补助。对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除中央政府补助资金外,省级财政按云政发〔2009〕145号文件规定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拆除重建按100 00元/户、加固改造按2000元/户标准予以补助(省级安排计划部分,补助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地方安排计划部分,补助资金由各地自筹解决)。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增加财政预算资金安排,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地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扣除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应全部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地要从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提取5%、房地产开发税收中提取10%的资金拨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专户,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放大财政政策效应,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含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可以用于直接投资或作为政府资本金注入,也可用于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二)土地政策。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实行单列,并做到优先供应、应保尽保。各地应按照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科学编制用地规划,提前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办理相应用地手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享受成本地价,一般实行划拨供应,也可以采用协议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使用。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和政府储备土地优先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到期未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的州(市)、县(市、区),一律停办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手续。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新增建设用地,可免征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征地管理费,具备条件的,征收转用、供应可一并办理。对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经规划部门将原用途变更为住宅用地后,无需补缴土地出让金。
(三)税费政策。严格执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买卖、经营等环节涉及的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异地安置人防建设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以有偿方式出让的,不计提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土地收益基金、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风险准备金以及我省规定在土地出让金中计提的其他各项资金。
五、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建立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投融资平台,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工作。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可作为各地政府注入投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提高资信等级,增强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
(二)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各类投融资主体发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长期贷款,逐步探索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对于资本金足额到位、租金水平合理、实行商业化运作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对有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支持。加大与保险资金合作力度,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三)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通过信托、债券、BT等方式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级统筹协调、州(市)具体负责、县(市、区)抓好落实的原则,建立目标责任制。省政府每年与各州(市)政府签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州(市)政府的建设任务。各州(市)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当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要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加快进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各级发展改革、教育、民族、监察、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管理、农业、林业、审计、国有资产监管、地税、侨务、金融、扶贫、农垦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全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形成相互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切实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各级监察、审计、督查等部门要同步介入,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高效,确保住房管理科学规范,分配公平合理。要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省政府将给予表彰和适当奖励;对未按规定完成目标任务的,由省监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政府督查室等相关部门约谈有关州(市)、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并视情况实施行政问责;对有违法违规情形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来源:
云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