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8-6-/2014-1222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4-12-22 |
文号 | 浏览量 |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三)适用范围
(四)工作原则
二、组织机构
(一)组织领导
(二)领导小组职责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1.办公室及职责
2.灾情信息统计组及职责
3.抢险救灾及电力保障组及职责
4.通信保障组及职责
5.重要物资综合调控组及职责
6.恢复生产组及职责
三、地震应急响应和启动条件
(一)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应急响应
(二)临震应急响应
(三)地震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四)I级、II级地震应急响应处置措施
(五)Ⅲ级、IV级地震应急响应措施
四、地震应急准备
(一)健全地震应急制度
(二)完善专项应急预案
(三)建立应急物资储备
(四)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五)建立、完善工业应急数据库
(六)明确地震应急责任
(七)开展地震应急宣传
(八)搞好地震应急演练
五、地震应急工作要求
六、地震应急结束
七、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二)预案实施时间
龙陵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
2014年12月22日
龙陵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
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快速 、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稳定秩序编制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龙陵县地震应急预案》等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平时的地震应急准备,以及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
按照履行职责,快速反应;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应对;广泛动员、依靠科学的原则开展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工作。树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地震应急活动的义务。
二、组织机构
(一)组织领导
成立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局抗震救灾工作。
组 长:黄志强
副组长:周建军、刘安昌、梅红荣、韩生安、涂建华
成 员:程建琼、陈燕春 、董蕊、常凤仙、詹黎明、双学东
(二)领导小组职责
1.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根据地震受灾情况,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对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紧急协调和处理。
3.根据地震受灾情况,及时组织人员、物资的疏散和人员临时安置工作。
4.做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5.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抢险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
6.与公安、交通、城建、安检、质检、卫生、气象、电力、财政、民政、地震等部门单位做好联络协调工作。
7.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根据情况变化,适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8.处置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的各类突发事件。
9.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本单位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若干“专项工作组”。“专项工作组”根据分工和地震灾害工作需要,分别负责制定工作预案,服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指挥。
1.办公室及职责
主任:周建军
成员:陈燕春、赵彩安、王军、戴家顺、闫云仙、陈开国、王越邦
主要职责:负责本单位总值班工作,提出本单位地震应急工作方案、措施和建议;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收集汇总各组情况和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整理归档;负责抗震救灾宣传工作;协调、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工作;负责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工作;负责地震应急日常工作和人员的救援、安置和后勤保障工作。
2.灾情信息统计组及职责
组 长:韩生安
成 员:董蕊、杨金蕊、程建琼
负责电力、通信、天然气及工矿企业的灾情和救灾情况的收集、汇总、报送并及时对灾情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救灾需求,提出地震应急处置方案;负责灾害损失评估。
3.抢险救灾及电力保障组及职责
组 长:涂建华
成 员:夏治苍、杨学安、陆兴昌
主要职责:负责统计救援装备和工程抢险设备;负责协调救援装备和工程抢险设备和物资的调用、征用;负责配合交通部门对境内公路进行整修畅通;负责加强对可能造成严重次生灾害的危化品设施、核辐源、油气管线、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等的检查、监测、预警和抢险排危,防控严重次生灾害发生。督促县电力公司制定电力保障应急预案;收集电力行业地震灾情信息;组织对所辖电网抢险排危;保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医院等重要部门的应急用电。
4.通信保障组及职责
组 长:韩生安
成 员:双学东、周先招、胡永祥
协调组织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制定通信应急预案;收集基础通信运营企业的地震灾情信息,协调组织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快速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障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通信畅通;负责组织抢修通信设施,根据需要统一调集全县通信、邮政资源,保障灾区人民通信需求;协调无线电频率调配,排除干扰,优先保障抗震救灾无线电通信信息的传递。
5.重要物资综合调控组及职责
组 长:梅红荣
成 员:常凤仙、甘忠选、周自双
主要职责:负责编制重要物资的调控方案;负责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落实工作;负责煤、电、成品油、天然气、医药、食品等生产、生活重要物资的统筹调配;负责协调企业生产救灾急需物资;组织协调公路抗震救灾物资的运输。
6.恢复生产组及职责
组 长:刘安昌
成 员:詹黎明、何进良、赵锦华、张安文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抓紧生产自救;指导制定科学恢复生产方案,积极落实有关扶持资金、物资,开展恢复生产工作;提出工矿企业复工的措施意见和制定有关政策;争取落实重建资金和对口支援,确保企业稳定。
三、地震应急响应和启动条件
地震按其破坏程度划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I级)、重大地震灾害事件(II级)、较大地震灾害事件(Ⅲ级)、一般地震灾害事件(IV级)4个等级。
(一)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应调查了解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二)临震应急响应
临震预报发布后的应急工作:
1.本单位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组织学习和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自救互救培训、组织疏散演练。
3.各应急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集结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抢险救援和物资准备。
4.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确保通讯畅通,保障供电。
5.检查并排除水、火、电、暖设施以及其它涉及安全的隐患,加强督促对电力设施、电信设施、油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
(三)地震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当我县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时,根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启动地震应急I级响应;当我县发生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时,根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启动地震应急II级响应;当我县发生较大地震灾害事件时,根据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启动地震应急Ⅲ级响应;当我县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时,本单位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应急IV响应。
(四)I级、II级地震应急响应处置措施
1.本单位迅速发出紧急警报,提示地震发生,并采取如下撤离行动:局办公楼职工,从楼梯先低层后高层的撤离程序迅速有序地撤离到临街大道。撤离过程防止出现跳楼和踩踏事故。如无法安全撤离,各职工就近采取避险措施,选择较为安全的空间进行躲避。
2.迅速组织抢救被压埋职工,并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互救;抢险救灾组人员在第一时间要全力组织实施救援行动。
3.指挥部立即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指挥长宣布启动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4.指挥部各应急工作组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准备工作。
5.迅速了解震情、调查灾情,并及时上报受灾情况。
6.各应急工作组根据职责迅速投入抗震救灾。
(五)Ⅲ级、IV级地震应急响应措施
1.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研究确定抗震救灾事宜。
2.迅速查明强有感地震是否对本单位及电力部门、通信部门、工矿企业单位造成灾情,并及时将情况上报上级党委和政府。有人员伤亡情况,随时上报。
3.迅速开展灾情的调查和核实工作,各应急工作组视受灾情况开展险情处置、通信保障等各项应急工作。
4.稳定人心,做好人员安抚工作,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灾情速报内容
①影响范围:指地震造成有感程度和破坏范围。
②人口影响:指人口伤亡情况。
③经济影响:指地震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交通、通信、供水、供电、输油、水利等)、重大工程、重要设施、设备的损坏与破坏,对当地产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家庭财产的损失。如发生重大地震次生灾害或发现易引发重大地震次生灾害的隐患或急需紧急救援的,可打破常规直接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要求。
④社会影响:指地震时对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如社会组织、社会秩序受到的破坏或影响等。
●灾情速报时间
灾情速报时间不定,随有随报,一般可按1、2、3、4……小时间隔报告或传真,加快报告速度。高度重视易引发重大地震次生灾害源和重要生命线工程,应随时掌握致灾动向,并及时上报。
●灾情速报要求
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灾情上报坚决杜绝瞒报或谎报行为。
四、地震应急准备
(一)健全地震应急制度
建立健全本单位地震应急各项制度,包括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日常值班、灾情报告、应急检查与演练等地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常抓不懈;督促检查指导工矿企业、电力、通讯、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二)完善专项应急预案
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物资的综合调控、紧急调度和综合交通运输协调的专项应急预案;指导通讯部门制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三)建立应急物资储备
做好工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完善工业系统应急物资储备。
(四)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指导大型企业、矿山、电力、天然气等行业组织建设应急救援队伍。
(五)建立、完善工业应急数据库
建立大型企业经济统计信息库;大型机械、运输工具数据库;完善公路分布图、重大火灾、爆炸、有毒、放射危险源分布图等数据库。
(六)明确地震应急责任
明确人员的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定期进行更新。
(七)开展地震应急宣传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一是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地震和震害的科普知识、地震前兆和预报、工程抗震、本地区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特点、震前家庭防震措施、地震谣言的识别、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二是应急和救援知识,建筑材料和结构类型、避险与疏散常识、自救互救、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地震次生灾害防控等、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地震应急与救援技能、被埋压时的自救互救、幸存者的搜索和营救、防火与灭火、急救技能、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和使用等。
(八)搞好地震应急演练
每年组织1—2次地震应急演练。包括人员疏散演练、自救互救演练、医疗救护演练、防止次生灾害演练等。
五、地震应急工作要求
(一)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绝对服从,认真执行指挥部的命令,不得借故推诿、拖延或拒不服从。
(二)一旦得知本地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单位工作人员均应坚守岗位,听从调派,不在单位的人员迅速赶回单位待命,出差探亲、休假、事假在外的人员,应及时与单位取得联系,听从安排。
(三)在破坏性地震应急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给予处罚直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地震应急结束
当地震灾害处置工作完成,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布灾区应急期结束,本次应急预案结束。
七、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并报所属防震减灾办公室备案。
为适应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应急组织机构的调整,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为5年。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预案由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应急常识
1.家庭燃气安全
2.安全使用天然气七项注意
3.煤气中毒如何急救
4.家庭触电预防
5.防洪防汛
6.什么是洪水
7.洪水的主要特点
8.洪水爆发时怎样紧急自救
9.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10.洪水过后注意防疫
11.什么是蓄滞洪区
12.什么是汛期
13.什么是堤防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14.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15.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16.什么叫管涌
17.管涌的抢护原则
18.洪水频率和等级是怎样规定的
19.什么是分洪与行蓄洪区
20.泥石流防范
21.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22.遭遇龙卷风如何应急
23.地震防范(临震应急)
24.地震的预防
25.地震逃生
26.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27.地震逃生不忘灭火
28.地震逃难法
29.学校之防震措施
30.办公室及公共场所之防震措施
31.地震时在室内如何应对
32.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对
33.地震后如何紧急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
34.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35.火灾逃生与自救
36.公共汽车火灾的逃生方法
37.商场、商城、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逃生方法
38.行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39.非机动车行驶要注意交通安全
40.乘客乘坐汽车时注意事项
41.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42.游乐设施事故应急常识
43.怎样做人工呼吸
44.食物中毒及预防
45.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46.常见食物中毒预防和处理
47.细菌性食物中毒
48.化学性食物中毒
49.防拐常识
50.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
51.八种方法防范ATM诈骗
52.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53.雷电防范
54.如何避免雷击
55.户外避雷十大方法
57.高温灾害的救护措施
58.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59.夏季中暑防治小常识
60.全国"防灾减灾日"
1.家庭燃气安全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通常称为燃气,它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气体。当空气中含有管道煤气达3.8%-24.8%或空气中含有液化石油气达2%以上时,则为爆炸性混合气体,不仅遇到明火、电火花或其他激发能量会发生爆炸事故,引发火灾,而且燃气泄漏,还会发生中毒事故。燃气中一般会渗入少量硫化物,形成一种难闻的臭鸡蛋气味,一旦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发生了燃气泄漏。
在燃气灶具周围,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装有煤气管道、灶具或放置煤气罐的地方,不准搭床睡觉,煤炭炉与煤气灶不能在同一灶间使用。放置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地方要隔热,严禁用火烤、开水烫瓶提高气压,也不得靠近热源。使用燃气时,人不应离开灶具,防止风吹、汤沸等原因导致燃气火焰熄灭,造成燃气外泄。同一灶具禁止使用两种燃气。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新鲜处,并立即拨打120或110求助。有条件的应将中毒病人施以高压氧舱治疗。
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不能将其安装在浴室中,以防燃气泄漏及造成缺氧引起中毒。新安装或检修煤气管道、阀门后,在接头、阀门等处涂抹肥皂水或用煤气检漏仪检测煤气是否漏气,确保不泄漏煤气后方可使用。燃气火焰不宜太小,以免不完全燃烧产生C0或沸水造成火焰熄灭。厨房窗户应开启通风。
2.安全使用天然气七项注意
天气渐热,天然气隐患也逐渐增多,燃气集团提醒广大燃气用户请注意安全使用天然气。
(1)用气前应仔细阅读《天然气安全服务指南》,掌握安全常识、燃气设施的维护及报修。
(2)使用天然气应先点火,后开气。一时未点着,要迅速关闭天然气灶开关,切忌先放气,后点火。使用自动点火灶具时,将开关旋钮向里推进,按箭头指示方向旋转,点火并调节火焰大小。
(3)注意调节火焰和风门大小,使燃烧火焰呈蓝色锥体,火苗稳定。
(4)使用时,人不要远离,以免沸汤溢出扑灭或被风吹灭火焰,造成漏气。
(5)使用完毕,注意关好天然气灶或热水器开关,做到人走火灭。同时将灶前阀门关闭,确保安全。长期不用,请将表前阀关闭。
(6)使用燃气器具时,注意厨房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教育儿童不要玩弄天然气灶具开关。
3.煤气中毒如何急救
(1)轻度煤气中毒,可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就能缓解,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一旦发现中毒病人,首先要尽快使其脱离中毒环境,不再吸入一氧化碳,可以迅速打开门窗,或将病人移到温暖通风的房间里,据研究,当病人不再吸入一氧化碳而吸入新鲜空气,在第一小时内,碳氧血红蛋白就50%被离解。所以一般中毒病人只要尽快通风,及时急救,对轻病人再给一点热饮料,应能较快恢复。
(3)对中毒较重的病人,除了让他吸入新鲜空气外,还要让其吸入氧气,使血液中氧含量增高,更快的驱赶一氧化碳。病人如已经陷入昏迷,可以针刺人中(鼻沟上1/3处),十宣(十指指尖)。涌泉(足底1/3,人字纹下)等穴位。如果病人呼吸心跳不规则或刚刚停止,就要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坚持进行不要中途轻易放弃抢救。
(4)在给病人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防止煤气中毒,预防最重要,冬天取暖千万要注意开窗通风。
4.家庭触电预防
居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品种繁多,预防触电事故显得极为重要。居家成员要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全面了解预防触电的各项措施。居家铺设暗线,须加绝缘套管,不准用单根软线或电线。电线破损、电线接头修补必须用绝缘胶布,不准用普通胶布。不准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不准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保险丝的选择要安全匹配,禁止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洗衣机、空调、电冰箱、计算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要采用三孔插座,并要安装地线,配电箱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5.防洪防汛
洪水防范措施:编制防洪防汛预案,并在汛期前做好检查落实工作。学习防洪知识,加强并完善自身环境内的防灾措施,发现异常征兆,如堤坝渗水,出现"管涌",水位异常猛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好防洪准备,准备必要的医疗用品,妥善安置贵重物品,准备必要的衣物、食品、矿泉水,做好自救和救援的准备,将人畜等尽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被洪水围困,可在屋顶、树上等高处避难。将木料或木制家具捆扎成救生筏使用:施放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如有条件时,要积极援救周围的遇难者。在洪水到达之前,最重要的是选择逃生路线,尽快地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撤离危险地带,不要徒步涉过水流湍急、水深已过膝的水溪。不能饮用洪流中的污水。即时了解汛期灾情,制定或调整防洪对策。在汛情紧张时期,当天气预报有连续暴雨或有台风袭击时,在易受洪水淹没的低洼、滞洪地带或湖泊、海边、河边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水位的变化,及时了解洪水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轻洪水的危害。
6.什么是洪水
洪水的类型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泥石流和垮坝洪水、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等多种类型。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暴雨洪水: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简称雨洪。在我国它是最主要的洪水。
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河流沟谷中的饱含泥、石、水的液固两相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突发性特殊洪流。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发生有诱因。按其固体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类。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沟谷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沟谷地形陡峻、比降很大,有暴雨或冰川和高山积雪强烈融化的时期;在地区方面,泥石泥主要在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活动强烈,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突发性山地自然灾害。
垮坝洪水:水库垮坝和堤防决口所形成的二类洪水。这两类既与气象因素有关又与人为因素有关。
(1)水库垮坝洪水的突发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流速大,往往造成下游毁灭性灾害,特别是人员伤亡。
(2)堤防决口是:由于洪水超过堤防设计标准,堤防质量有问题,或者因人为设障壅高水位而造成漫或溃决洪水。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有发生。
7.洪水的主要特点
季节性明显:洪水集中出现的季节段时称之为汛期。江河每年汛期来临的时间有一定规律,它主要决定于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频繁台风暴雨。
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河流常可以形成极大洪峰流量。
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暴雨洪水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变幅大。
8.洪水爆发时怎样紧急自救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9.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 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10.洪水过后注意防疫
洪灾时饮用水源或供水系统遭到严重的污染或破坏;洪水退后,动、植物体的腐烂,大小水体的存在等造成蝇、蚊的大量孳生。因此,洪灾后认真搞好消毒工作与媒介生物的控制是防止灾后出现大疫的重要卫生防疫措施之一。
(1)饮用水处理与消毒
沉淀处理。加混凝剂硫酸铝(硫酸铁)1.25~2.5克/25升或明矾2.5~3.75克/25升,搅和至水中出现矾花为止,静置澄清约1个小时,取上清水进行消毒,去下混浊水。实无混凝剂时也可直接将混浊水静置,但沉淀时间要长得多。
消毒澄清水加消毒剂作用30分钟,有效氯的投加量一般应不少于1~2毫克/升。消毒剂可任选一种使用,如漂白粉,4~8毫克/升;漂白精,2~4毫克/升;优氯净,4毫克/升;其他消毒剂使用详见使用说明书。有的将消毒后的水再加脱味剂,如0.5克无水硫代硫酸钠可使500升水中去掉1毫克/升的氯,以解决消毒后的水味问题。
(2)粪便处理
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灾民安置点设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3)动物尸体处理
对洪灾造成的动物尸体,要及时进行消毒、深埋在1.5~2米以下。掩埋点须选在地势高、远离水源处。尸体选用10%漂白粉澄清液,按200毫升/平方米用量喷雾,1~2小时后掩埋,掩埋时再用漂白粉干粉20~40克/平方米的量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运输车辆、使用的工具,用1~2%的漂白粉澄清夜喷雾,1小时后方可作他用。
11.什么是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通常是指位于江河堤防背水侧、用于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和湖泊等。其中多数在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调蓄的场所。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
我国利用湖泊洼地分蓄洪水有着长远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明确指出"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囊就是蓄水的地方。在我国数千年筑堤防洪的过程中,在行洪能力不足的江河两岸低洼地区开辟蓄滞洪区,利用其调蓄洪水,是一项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防洪措施。
目前,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共有重要蓄滞洪区98处,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湖北、湖南、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北京10个省(市),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1万亩,内有人口近1800万人,总资产超过2400亿元,总蓄洪量约950亿立方米。
1988年,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对合理和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指导区内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适应防洪要求等作了原则规定。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因蓄滞洪水遭受损失进行合理补偿的对象、范围、标准和补偿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
12.什么是汛期
江河季节性定期涨水现象称为汛。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按季节的不同,我国有四汛,即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通常所说的汛期主要指这两个时期。春汛是指春季在我国南方一些江河发生的明显涨水现象。如1998年3月初,在福建闽江、湖南湘江及江西赣江、抚河等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北方河流因流域内冰雪融化汇流形成春汛。伏汛在我国七大江河均易发生,如1998年在长江、嫩江及松花江发生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秋汛常在江淮流域发生,通常所说的"巴山夜雨"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内。1983年10月汉江发生的大洪水,1996年汉江、淮河发生的洪水均属于秋汛。凌汛是冬春江河水流受冰凌阻塞,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常在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和黑龙江发生。
汛期又分主汛期和前汛期、后汛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通常称为"七下八上"),全国七大江河均可能发生洪水。因此,"七下八上"常被认为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
13.什么是堤防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到达该水位时,堤防防汛进入重要时期,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发展变化,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逻查险次数,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工程当年状况确定的可防御洪水最高水位,可以是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并根据"有限保证、无限负责"的精神,对于可能出现超过保证水位的工程抢护和人员安全做好积极准备。保证水位的拟定是根据堤防规划设计和河流曾经出现的最高水位等,考虑上下游关系、干支流关系以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制定的,并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14.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 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等。
15.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可分为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种类。强对流天气灾害是因发生强对流天气而造成的灾害。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暴雨、局地洪涝、山地灾害多,北方冰雹、雷雨大风灾害多的特点。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16.什么叫管涌
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防背水侧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
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和泥土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和泥土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细砂等。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沙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
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的压力损失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可能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从而发生管涌。
17.管涌的抢护原则
长江中下游地区抢护管涌险情的实践经验证明,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等不再被水流带出从而发生土体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溃口的常见原因,但对它的危险性仍有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或麻痹疏忽,贻误时机的。有采取大围井而抢筑不及,或围高井倒塌者,都曾造成决堤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管涌固然是严重险情,但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对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可以抢护脱险的。下面是多年来抢护管涌的有效方法:
(1)在冒水孔周围,用土袋围成低堰。孔内填反滤料,最好是按级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后填块石,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带出,但由于涌水,粗砂往往填不进去,则可先填碎石、块石,以杀涌水之势,再按级配填筑,略高于原在地面。如附近无适用石料,可以砖渣代替。如一次未能达到制止带砂。可以清除部分上层粗填料,再按上述级配填筑直到渗水畅流,无砂粒带出为止。反滤料填好后,仍需注意防守,如发现填料下沉,可以继续填块石料,直到稳定为止。
(2)同上述方法,但不筑围堰,直接填反滤料也可。
(3)如因管涌,堤防基土流失过多,导致堤身裂缝下挫,应及时予以翻筑加固。
(4)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观测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江水消长的关系,以供汛后处理作参考。
18.洪水频率和等级是怎样规定的
水文要素可以根据降水量、洪峰流量等观测调查资料,按其出现的稀有程度,来衡量它的大小和等级,在水文学上习惯称为"频率"。"洪水频率"常以%表示,水文上一般采用0.01%、0.1%、1%、10%、20%来衡量不同量级的洪水。洪水频率越小,表示某一量级以上的洪水出现的机会越少。如,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水文上除采用洪水频率衡量洪水的大小外,也常用重现期(以年为单位)来表示,重现期是指某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概念。如某一量级的洪水的重现期为百年(俗称百年一遇洪水),是指这个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每百年出现一次的可能性,但不能理解为每隔百年出现一次。实际情况是这种洪水可能100年内不止出现一次,也可能一次都不出现。
洪水频率和重现期实际上是衡量洪水量级的一个标准,是确定水利工程、堤防建设规模和等级的重要依据。
结合我国的江河防洪能力,对洪水的等级一般划分如下:
重现期在10年以下的洪水,为一般洪水;
重现期10年至20年的洪水,为较大洪水;
重现期20年至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对一条江河某场洪水的等级,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由主管部门审定并发布的,不是指某个单一测站的洪水频率或等级。
19.什么是分洪与行蓄洪区
分洪是指对将超过保证水位或流量将超过安全泄量时的超额洪水有计划地分泄。超额洪水被分泄于湖泊、洼地,或分注于其他河流,或直泄入海,或绕过保护区在下游仍返回原河道。分洪是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措施。
行蓄洪区是行洪区和蓄洪区的统称。行洪区是指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时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蓄洪区是指利用低洼地区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蓄洪区主要起存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以减低洪水对河道两岸堤防的压力。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行蓄洪区内都有居民围垦耕种。
20.泥石流防范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起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来势凶猛,且经常伴随山体崩塌,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它建筑物破坏极大。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发生。
21.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滑坡的识别:
(1)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他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泥石流沟的识别:
(1)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22.遭遇龙卷风如何应急
遇到龙卷风,如果在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伏于低洼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开车外出遇到龙卷风,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23.地震防范(临震应急)
对地震的主要监测手段有: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形变、重力、地下水动态及水文地球化学、电磁波、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等。
地震主要防范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精心施工。建设工程必须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及其不利地段。没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拆除。政府、企业、单位、部门应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遇震时要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迅速就地躲避。固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底等矮家具下。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在室外要注意躲避在开阔、安全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迅速避开高大危险建筑物!不能顺着滚石方向跑!
24.地震的预防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8)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25.地震逃生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26.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1)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2)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3)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4)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5)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27.地震逃生不忘灭火
(1)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2)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3)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4)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28.地震逃难法
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1)水;(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囊等用品。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29.学校之防震措施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30.办公室及公共场所之防震措施
(1)经常检验防火和消防设备。
(2)规划有关紧急计划,并分别告知紧急情况时各人的任务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3)地震时注意天花板上物品(如灯具)掉落下来。
(4)地震时躲在办公桌或坚固的家具下或靠支柱站立,远离窗户。
(5)地震时公共场所中,应小心选择出口,避免人群推挤。
(6)地震时切忌急着冲出门,请勿使用电梯。
31.地震时在室内如何应对
(1)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开关。
(2)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尽速躲在坚固家具、桌子下,或者靠建筑物中央的墙站着。
(3)切忌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
(4)切记!不要慌张地往室外跑。
32.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对
(1)站立于空矿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2)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
(3)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4)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煞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
(5)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6)若在效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33.地震后如何紧急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
(1)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
(2)检查家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
(3)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
(4)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疏散时请使用楼梯。
(5)尽可能穿着皮鞋、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
(6)保持救灾道路畅通,徒步避难。
(7)听丛紧急计划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之发生。
(8)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之侵袭。
(9)地震灾区,除非特准,请勿进入,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
34.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燃能量(明火、高温、摩擦热动能、化学能……),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达到一定量时,燃烧即会发生。可燃物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三类。可燃固体主要是木材、纸张等;可燃液体主要是汽油、酒精、油漆等;可燃气体主要是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35.火灾逃生与自救
如果是住宅或公共场所的房屋内发生火灾,应想方设法迅速沿安全通道脱离火灾区域,同时要采用湿毛巾包住口、鼻,将身上穿的衣服用水泼湿,俯身向外冲,或者尽量低头向外爬行。千万不能盲目地躲藏,尤其不能躲在床下、桌下或壁橱里。在浓烟的侵袭下,应尽量压低身体,向燃烧物的相反方向,沿着墙壁摸索向前。在楼房着火以及楼梯被火和烟雾封闭时,应寻找没有着火的房间,将门窗关闭,用衣服等织物堵塞门缝,并不断用水泼洒,防止烟火侵入:如果大火已逼近房门,要打开窗户或到阳台上呼救,有条件的也可用床单、被褥等连接成绳索,牢固地系在窗框上或室内坚物本上,沿着绳索攀到安全地带,千万不要慌张跳楼。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有"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防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就地翻滚,将火扑灭,不要穿着着火的衣服跑动。不要乘电梯逃生,火灾发生后电梯容易因断电而卡住,电梯中也会因烟气涌入而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
36.公共汽车火灾的逃生方法
(1)公共汽车火灾的特点
①、火势蔓延迅猛。
②、人员疏散困难。
(2)公共汽车发生火灾的扑救及逃生方法
①、当发动机着火后,驾驶员应开启车门,令乘客从车门下车。然后,组织乘客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焰。
②、如果着火部位在汽车中间,驾驶员打开车门,让乘客从两头车门有秩序地下车。在扑救火灾时,有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③、如果火焰小但封住了车门,乘客们可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冲下。
④、如果车门线路被火烧坏,开启不了,乘客应砸开就近的车窗翻下车。开展自救、互救方法逃生。
在火灾中,如果乘车人员衣服被火烧着了,不要惊慌,应着冷静的采取以下措施:
①、如果来得及脱下衣服,可以迅速脱下衣服,用脚将火踩灭;如果来不及脱下衣服,可以就地打滚,将火滚灭。
②、如果发现他人身上的衣服着火时,可以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其他布物,将他人身上的火捂灭,切忌着火人乱跑,或用灭火器向着火人身上喷射。
③、火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逃生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行。了解了上述的方法,也不能说你在任情况下都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有一点是千万不能忘记的,那就是要时刻注意防火,身边不发生火灾才是最安全的。
37.商场、商城、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逃生方法
百货商场(店)、商业大楼、购物中心、商城及大型集贸批发市场,都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也是向社会供应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的交易场所,为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这类场所往往吸引成千上万的顾客,经营决策者都非常注重形象,商场装饰豪华,且易燃材料多,商品种类繁杂,顾客络绎不绝,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引起混乱,造成人员伤亡。
(1)建筑特点
①、建筑形式多样,结构复杂。
②、内部装饰豪华。
③、功能复杂。
④、人员密集。
⑤、摊位拥挤。
(2)火灾特点
①、火势迅猛,蔓延迅速,易形成立体燃烧。
②、起火楼层易燃烧,垂直蔓延迅速。
③、烟雾浓、毒气重。
④、易向毗邻建筑蔓延。
⑤、疏散困难。
(3)逃生方法
①、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每个商场都按规定设有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有的还设有自动扶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火灾初期阶段,这都是逃生的良好通道。在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停电也时有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②、自制器材逃生
商场(集贸市场)是物资高度集中的场所,商品种类多,发生火灾后,可利用逃生的物资是比较多的。如"将毛巾、口罩浸湿后捂住口、鼻,可制成防烟工具;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如果商场(集贸市场)还经营五金等商品,还可以利用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电缆线来开辟逃生通道;穿戴商场(集贸市场)经营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摩托车头盔、工作服等,以避免烧伤和坠落物资的砸伤。
③、利用建筑物逃生
发生火灾时,如上述二种方法都无法逃生,可利用落水管、房屋内外的突出部位、各种门窗以及建筑物的避雷网(线)进行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机会逃生。这种逃生方法使用时,要大胆又要细心,特别是老、弱、病、残、妇、幼等人员,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容易出现伤亡。
④、寻找避难处所逃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室外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刻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时间。无论白天或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38.行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那么行人应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呢?
(1)行人应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边行走。
(2)通过路口或横过马路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或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通行。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从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通过时,须注意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
(3)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4)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或人行横道的路口,或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时,应当注意来往车辆,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5)学龄前儿童应当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6)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人上街最好有人搀扶陪同。
39.非机动车行驶要注意交通安全
骑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助力车等非机动车时出行更要注意交通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伤害。一般应注意遵守如下交通安全法:
(1)在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2)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中间行驶,自行车应靠右边行驶。
(3)自行车、三轮车或残疾人专用车的车闸、车铃、反射器必须保持有效。
(4)自行车和三轮车不准安装机械动力装置。
(5)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6)自行车在大中城市市区或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上载物,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准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准超出车把15厘米,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轮,后端不准超出车身30厘米。
(7)自行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8)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9)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10)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同朋友骑车上路不要扶身并行,更不可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大中城市市区不准骑车带人,但对于带学龄前儿童,各地都有自己的规定,要按规定执行。
不准在道路上学骑自行车。
须坐在坐垫上骑自行车。
不能在自行车道上逆向推行。
必须按车辆管理机关规定的期限接受检验,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行驶。
交通法是你的生命之友,如果你无视交通法,把骑车上路视为儿戏,你就随时可能遇到危险,如果你在骑车上路时能时时处处严格遵守交通法,你的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
40.乘客乘坐汽车时注意事项
(1)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下车后,不要突然从车前车后走出或猛跑穿越马路,防止被来往车辆撞上。
(2)不要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车,以免被疾驰而至的汽车、自行车撞伤。
(3)车辆行进中,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到车外,防止被车辆剐撞,或被树木、建筑物剐撞。同时,机动车在行驶中,严禁乘车人扒车和跳车。
(4)乘坐货车时,不要站立,更不可坐在车厢拦板上。因人站在车中,人体重心升高,拦板过低,容易被甩出。
(5)乘车人不要同司机攀谈,不应催促司机开快车,或用其他方式妨碍司机正常驾驶。
(6)要注意坐法。车子在遇到猛烈的冲击时,人体会向前倾倒,接着反弹向后恢复原位,而脖子也跟着向后用力冲击,因此容易撞到颈椎,导致严重的伤害。如果侧着身体,就能保护脖子。其次,向后恢复原位时身体再向前猛倒,头、脸有撞到前面坐椅靠背的危险。避免的方法是立即伸出一只脚,顶在前面坐椅的背面,并张开手掌,如像拳击手保护头、脸一样。
(7)要系好安全带。研究发现,如果乘客没有扣上安全带,座上乘客更危险,而且他本身的重量加上相撞时的冲力,会对自己和其他乘客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41.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构成交通事故必须具备五个缺一不可的要素:一是车辆和人员;二是在特定的道路上,道路是指"公路、城镇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三是具有违法性质;四是因过失造成;五是具有损害后果。
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该如何处理?
(1)立即停车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必须立即停车。停车以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信号灯,如夜间事故还需开示宽灯、尾灯。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时还须在车后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
(2)及时报案
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打电话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交警报案,在警察来到之前不能离开事故现场,不允许隐匿不报。在报警的同时也可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呼救、求援。如果现场发生火灾,还应向消防部门报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号码为110或122.当事人应得到接警机关明确答复才可挂机,并立即回到现场等候救援及接受调查处理等。
(3)抢救伤者
当事人确认受伤者的伤情后,能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应尽最大努力抢救,包括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并设法送就近的医院抢救治疗,对于现场散落的物品应妥善保护,注意防盗防抢。
(4)保护现场
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包括其中的车辆、人员、牲畜和遗留的痕迹、散落物不随意挪动位置。当事人在交通警察到来之前可以用绳索等设置保护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进入,避免现场遭受人为或自然条件的破坏。为抢救伤者,必须移动现场肇事车辆、伤者等,应在其原始位置做好标记,不得故意破坏、伪造现场。
(5)做好防火防爆措施
事故当事人还应做好防火防爆措施。首先应关掉车辆的引擎,消除其他可以引起火警的隐患。不要在事故现场吸烟,以防引燃易燃易爆物品。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时,要及时将危险物品的化学特性,如是否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及装载量、泄漏量等情况通知警方及消防人员,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6)协助现场调查取证
在交通警察勘察现场和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必须如实向交警部门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
42.游乐设施事故应急常识
游乐设施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运行、承载游客游乐的载体。一般为机械、电气、液压等系统的组合体,同所有机电产品一样都可能产生故障,产生故障时会造成游客恐慌、受困以及其它危险事故。
(1)游乐设施常见故障
突然停机;机械断裂;高空坠落。
(2)故障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游乐设施多由几个系统组合而成,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大多是由维修保养不当或不及时造成。因此,故障的预防重在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检验检测。
(3)应急要点
①、在游玩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感到难以承受时应及时大声提醒工作人员停机。
②、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千万不要轻易乱动和自己解除安全装置,应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等待救援。
③、出现意外伤亡等紧急情况时,切忌恐慌、起哄、拥挤,应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43.怎样做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①、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②、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
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①、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②、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③、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④、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①、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②、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③、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44.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发病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数人或数十人、数百人发病。中毒病人一般常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质污染。选用新鲜食物,选购卫生检疫合格的肉类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过期食品。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要彻底清洗处理、烹饪,生熟食品要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加工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熟肉类食品应快速降温后,低温贮存(放置在冰箱或冰库中),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不吃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或没有煮熟的四季豆,切勿采食自己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野蘑菇。食物中毒急救:
急救原则:快速、及时地设法使毒物排出体外或对症治疗解毒。
主要措施:一是催吐,对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以引起呕吐,也可取温水一碗,放食盐0.5-1汤匙、连饮数碗,饮后再刺激舌根部诱发呕吐,反复数次。二是洗胃,催吐后用温水反复洗胃。三是导泄,加速毒物从大便中排出,但严重腹泻者禁用。可于洗胃后灌人蓖麻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20-30克(溶于1杯水中)服用。四是利尿,加速已吸收的毒物从小便中排出,可用车前草30克,水煎服用。经上述处理后中毒症状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45.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四季豆又名菜豆、芸豆或芸扁豆。四季豆中毒,是食物天然毒素中毒中较常见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季下霜前后较为常见。
四季豆引起中毒可能与品种、产地、季节和烹调方法有关。根据中毒实际调查,烹调不当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所致。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的刺激性;另外,未成熟的四季豆可能含有凝聚素,具有凝血作用。
摄入未煮熟的四季豆,引起中毒的潜伏期为数10分钟,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呕吐少则数次,多者可达数十次。另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以及心慌,胃部有烧灼感。大部分病人白细胞增高,体温一般正常,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其预防措施主要为:四季豆最好红烧,使之充分熟透,以破坏其中所含的毒素,要凉拌也需煮透,以失去原有的生绿色,食用时无生味和苦硬感。
不能用开水焯一下就凉拌,更不能用盐拌生食;炒食不应过于贪图脆嫩,要充分加热使之彻底熟透。
46.常见食物中毒预防和处理
常见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它的特点是:来势凶猛,时间集中,与食物有关症状相似,无传染性,季节性明显。
发生食物中毒后的紧急救护:
(1)报告
应于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使卫生行政部门能尽早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有利于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肇事单位。
(2)呼救
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送中毒者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不要自行乱服药,医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误时间。
(3)催吐
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咽弓及咽后壁,引起呕吐,同时注意,避免呕吐误吸而发生窒息。
(4)妥善处理可疑食物
对可疑有毒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
(5)防止脱水
轻症中毒者应多饮盐开水、茶水或姜糖水、稀米汤等。重症中毒者要禁食8-12小时,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进些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6)尽快联系进食同一餐次的所有人员(包括已出现症状或未出现症状者),特别是那些孤身一人在家的,防止有人因得不到及时诊治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7)食品贮存场所及炊具、餐具、容器等暂不要清洗,待食品卫生监督人员采样结束后,再对中毒现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以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食物中毒重在预防,预防措施如下:
(1)对食品生产人员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2)在家里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严禁食用病死畜禽;各种食物都不应放置过久;
(4)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剩余的食物在吃前应加热或高压处理;
(5)对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不随意采捕食用;
(6)海蜇等海产品宜用饱和食盐水常浸泡保存,食用前应冲洗干净。
47.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污染食品并在该食品上大量繁殖,达到中毒数量,这时大量活菌随食物进入人体,侵犯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8~24小时。
(1)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①、病原体。沙门菌属有2000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100多个血清型。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沙门菌为具有鞭毛、能运动的革兰阴性杆菌,不耐热,55℃1小时或60℃15~30分钟可被杀灭,100℃立即死亡。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存活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在含盐量为10%~15%的腌肉中可存活2~3个月,在蛋中存活20~30天。该菌在适宜的基质上、20~30℃条件下可迅速繁殖,经2~3小时即可达到引起中毒的细菌数量。
②、媒介食品。主要是肉类,其次是蛋类、奶类及其他动物性食品。
肉类主要来自动物生前感染。一般情况下,畜离类的肠道内都带有沙门菌,在其抵抗力低下时,即可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使肉尸和内脏大量带菌。另外宰杀后经各种途径使肉尸受到污染。沙门菌不分解蛋白质,因此被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无感官性状的变化而容易被忽视。
蛋类可在卵巢和产蛋过程中被污染。带菌的牛羊所产的奶中也含有大量沙门菌,或受到带菌挤奶员、不卫生的容器具的污染。
带有沙门菌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久存,细菌可在食品上大量繁殖,如果烹调时食品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再次受到污染,食用前又未加热,即可因食入大量活菌而发生中毒。
③、中毒机理。大量细菌进入机体后,可在小肠或结肠内继续繁殖,破坏肠粘膜,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出现菌血症。当沙门菌在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系统被破坏后,释放出毒力很强的内毒素,与活菌共同侵犯肠粘膜,引起炎症改变,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从而出现胃肠炎症状。
④、临床表现。进入机体活菌数量达到10万~10亿个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6小时~3天,一般为12~24小时。临床表现依症状不同可分为五型: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类败血症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表现为:体温升高(38~40℃)、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大便多为黄绿色水样便,一日7~8次,大便有恶臭,内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偶带脓血。病程3~5天,一般两天后停止腹泻,食欲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2)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①、病原体。变形杆菌属根据菌体抗原分为五群,每群中又有数十至上百个血清型,其中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有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根变形杆菌等。
变形杆菌属为腐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和植物、以及人和动物肠道中。健康人变形杆菌带菌率为1.3%~10.4%,腹泻病人为13.3%~52%,动物为0.9%~62.7%.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食品中的变形杆菌主要来自外界的污染。
②、媒介食品。引起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尤其以水产类食品更为多见。也见于凉拌菜、剩饭菜和豆制品。
当变形杆菌和其他细菌一起污染食品后,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可使肉类等食品的感官性状发生明显改变;但当肉类仅受到变形杆菌污染时,因其不分解蛋白质,故感官性状无明显腐败迹象。
③、发病机理。食入被大量活变形杆菌污染的食品后,引起感染型急性胃肠炎,其机理基本同沙门菌。摩根变形杆菌可产生脱羧酶,能分解组胺酸形成组胺,成人每公斤体重随摄入1.5mg组胺时,可发生过敏型组胺中毒。
④、临床表现。①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一般为10~12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阵发性剧烈腹痛、腹泻、水样便伴有粘液,有恶臭,一日10余次。体温一般在39℃以下,病程1~2天,也有3~4天者。预后一般良好;②过敏型:潜伏期短,一般为30分钟~2小时,主要表现为面部和上身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并有荨麻疹。病程为1~2天;③混合型:上述两型症状同时存在。
48.化学性食物中毒
常见引起中毒的化学毒物有农药、砷化物、多氯联苯,亚硝酸盐等。
发生中毒的原因主要有:①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污染食品;②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而转移到作为食品的动植物体内;③某些污染物通过溶解、机械转移、附着而污染食品;④加工烹调不合理,如烟熏火烤造成苯并(a)芘的污染;⑤有些污染物在食品加工或贮存过程中,在适宜条件下形成亚硝胺;⑥误食用农药拌过的粮种,把砷化物、亚硝酸盐误当食盐食用,误将钡盐当明矾使用;⑦生产操事故,或选用原料不当,使化学毒物混入食品,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等。
化学毒物中毒的发生多属偶然,但后果严重,故应加强宣教,防止食品污染和误食。
49.防拐常识
-- 如何防止自己被拐卖?
如果你想外出找工作,请牢记:
(1)找工作应当到正规的中介机构,通过合法的途径,或通过信得过的亲戚、朋友介绍;
(2)不要盲目外出打工,不要轻信非法小报和随处张贴的招聘广告;
(3)如确定要外出打工,最好结伴而行;
(4)不要轻信以介绍工作、帮忙找住宿或代替你的亲友接站等理由,跟随你不熟悉的人到陌生地方;
(5)遇到汽车站、火车站及其他场所的拉客行为,应坚决拒绝;
(6)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外出证明及其他重要文件,不要把原件随便给任何人,包括雇主。
上网交友、外出游玩,请牢记:
(1)慎重选择交往对象,与不了解的人保持距离,外出时尽量少喝酒;
(2)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保持警惕,不轻信其甜言蜜语,不贪图便宜,不接受小恩小惠;
(3)不要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家庭、亲属和个人爱好等个人信息;
(4)拒绝接受陌生人的食品、饮料;
(5)不要轻信网络聊天认识的网友,不要擅自与网友会面;
(6)在外出途中,一旦遇到危险,及时向公安民警和周围群众求助;
(7)外出期间,把自己的所在地址和联系方式及时告诉家人和朋友,让他们知道你的去向。
-- 如果发现自己被拐卖,你该怎么办?
(1)若在公共场合发现受骗,立即向人多的地方靠近,并大声呼救;
(2)如发现已被控制人身自由,保持镇静,设法了解买主或所处场所的真实地址(省、市、县、乡镇、村、组)及基本情况;
(3)向人贩子、买主及相关人员宣讲国家法律,告知严重后果,伺机外出求援或逃走;
(4)采取写小纸条等方式向周围人暗示你的处境,请求外人帮助,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5)不要放弃,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通过网络等一切可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尽快报警,说明你所在的地方、买主(雇主)姓名或联系电话。
-- 如何防止子女被拐卖?
(1)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范围;
(2)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店铺里;
(3)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或带走,无暇照顾孩子时,把孩子交给可信赖的亲朋好友;
(4)不要让孩子独自在门外玩耍;
(5)不要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跟随其他孩子外出玩耍;
(6)与邻居和睦相处,遇事彼此照应;
(7)带孩子外出时,留意四周情况,注意是否有人、车跟随;
(8)给孩子佩戴有家庭相关信息的物品;
(9)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带孩子在马路上行走时,尽量靠里走,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
(10)如您的小孩不足1岁,外出时请尽量使用婴儿专用背带,将孩子挂在胸前;
(11)坐手推车的孩子要系好安全带;
(12)将孩子放在自行车后座时,注意系好安全带,或让一名家长在后面看着;
(13)孩子能说话时,教会孩子背诵家庭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家庭成员的名字;
(14)教会孩子遇事打110电话求助;
(15)教会孩子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
(16)教育孩子一旦在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
(17)注意孩子身上一些明显的体表特征,如黑痣、胎记、伤疤等;
(18)如需聘请保姆,请到正规保姆介绍机构聘请保姆,保留好保姆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清晰的生活近照;
(19)在医院不要把新生儿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睡觉时锁好房门;
(20)时常提醒教育保姆和家人提高防范意识;
(21)如果您为外来务工人员,您的孩子小于3岁,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等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地方,孩子没有固定人员看管,那么您更应对此予以重视。
50.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
(1)独自在家时,要关好门窗、锁好房门,防止盗贼潜入。
当有人敲门时,一定要问清来意,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当坏人欲强行闯入,可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喊叫邻居或打报警电话。
(2)学习预防家庭火灾的常识,掌握电线电器起火、油锅起火、液化气起火等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家里发生火灾时,如果有浓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出门,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开门时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
(3)睡觉前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炭火是否熄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发现房间里有很浓的燃气味,先用湿毛巾捂住鼻、口,然后立即关闭气阀和炉具开关并打开门窗,不要开关室内任何电器或使用室内电话,以免发生火灾和爆炸。
(4)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尽可能结伴而行,并告诉父母目的地、回家时间和出行同伴。
不乘坐超员车辆、非法营运车辆、无牌证车辆,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
学生假期返乡时,不要带大量现金,人多拥挤时,不要只顾抢购车票而忽视财物安全。
(5)不受坏人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6)未成年人遇到抢劫等侵害时,要依靠智慧,应以保护自身生命和安全为首要原则,不要过多地顾及财物。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硬拼,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关键时应大声呼救,及时报警。
(7)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在假期暴饮暴食。
注意食品卫生,尽量在正规市场、超市购买食品,留意卫生、工商等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卫生安全提示,不食用没有安全保障的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8)在成人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按说明燃放,注意自身安全,做好自我保护。
到有销售许可证的专营场所去购买烟花爆竹,不要到无证摊点、骑车兜售的不法商贩处购买。
尽量选购火药量较小的玩具烟花,不要购买具有伤害性的礼花弹、大型烟花。
(9)冬季滑雪、滑冰时,应选择有专人维护的正规场地,不要滑野冰。
不要在滑雪、滑冰时追逐打闹,身上不要带钥匙、小刀、手机等硬器,以免摔倒硌伤自己。
(10)不要到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水边玩耍,以防溺水。
(11)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时,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防止出现踩踏事故。
遭遇拥挤的人流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如果鞋子被踩掉,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以免被人流挤倒。
被人流挤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12)未成年人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游戏室、录像厅和网吧。
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页,不与网友讨论不健康的话题,慎重会见网友。
(13)不赌博,不吸食毒品,不看不健康的出版物;未成年人不吸烟,不饮酒。
(14)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可以通过诉说、交流等方式来疏缓生活中的不适感。
与家人闹矛盾,不要离家出走,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
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要紧张、害怕、回避,可以和家长、老师、朋友沟通交流或向专业机构咨询。
(15)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拨打报警(110)、火警(119)、急救(120)电话,并保护好现场和物证。
报警时要讲清楚案发具体地点或明显建筑物等。如果你是处在和坏人周旋的危险中拨打110,应注意隐蔽和轻声。
(16)认真学习《
[2020]1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治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积极参加青少年自护教育,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1.八种方法防范ATM诈骗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ATM机犯罪的作案手法很多,犯罪主体了解或熟悉银行业务,特别是ATM机的运作模式,具备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且高智能犯罪特点日趋明显。从近年ATM机的案情来看,作案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8种:
(1)假冒银行名义,在ATM机旁贴上所谓的"通知"或"公告"表示:"本行因系统升级,请需要提款的客户插卡输入密码后,直接按转账键,然后输入本行的账号××××,再输入提款金额,确认后即可。"其实所谓的"本行账号"是不法分子预先在营业网点开设的储蓄卡号。通过此手法,不法分子误导客户在取款前,先将款项转到其指定的账户,得逞后立即到ATM机或银行网点取款。
(2)在ATM键盘上,套放有技术含量的假键盘(用以盗取客户密码),同时在插卡口放入铁夹(钩),当客户的卡被卡住,误以为机器故障而离开后,不法分子便盗卡取款。
(3)在ATM机插卡口内放入铁夹(钩),并守候在ATM机旁,偷窥客户输入密码,或假装指点客户在吞卡后再次操作而掌握客户的密码。然后,等客户离开后,不法分子即在ATM插卡口盗取客户的银行卡,并马上在ATM机支取客户的存款。
(4)不法分子用塑胶片封住ATM机出钞口,客户一般难于察觉,并在旁边张贴一张所谓的"温馨提示",其内容大体是:"如ATM机出现不出钞等现象时,请速与提示中的电话(不法分子的电话)联系。"
因出钞口被堵,钞出不去,客户很容易就按提示电话打过去,这样不法分子就用电话指挥客户操作,使客户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卡上的钱转到了不法分子的账号上。
(5)不法分子在ATM机插卡口内放入铁夹(钩),并在旁边张贴一张所谓的"通知",表示若出现吞卡等现象,请速与什么电话联系。当客户按通知上的电话打过去,不法分子就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教客户如何操作并想方设法骗得客户的银行卡密码,进而盗取卡上的存款。
(6)不法分子在ATM机旁偷窥客户密码,然后,按ATM机的某些功能键,使ATM机暂时失控,造成吞卡假象,随后再骗客户赶快找银行工作人员。等客户一走,不法分子便拿走客户的卡进行取款、转账或消费。
(7)不法分子在ATM机旁偷看,在客户退卡前,骗客户说掉钱,将客户的注意力从ATM机转移,然后迅速将事先准备好的储蓄卡插到插卡口上。客户误认为是自己的卡便拿起离开,不法分子则继续使用机内的卡盗取客户的现金。
(8)不法分子带一名小孩在ATM机旁,假装不熟悉ATM机使用方法,在客户操作时不断跟客户搭讪,问客户各种问题,分散客户注意力,同时偷窥客户输入的密码。当客户钞票从出钞口出来时,不法分子所带的小孩乘客户不注意,抢走客户钞票。如果客户去追小孩,客户ATM机中的卡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拿走。
8种方法防骗:
(1)为了保证个人的资金安全,千万不要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
(2)输入密码时应注意遮挡,防止被居心不良的人偷窥。
(3)不要随意丢弃ATM机和POS机交易流水单,防止被不法分子窃取银行卡信息。
(4)银行卡及其密码不应放在一起,如发生丢失或被盗,很容易被他人窃取存款。
(5)不要把银行卡密码设置为生日、电话号码等别人容易试出的号码。
(6)银行卡不要随意交给他人,防止被掉包。
(7)客户提款时,只需按ATM屏幕提示进行操作。所有银行均不会在ATM机上张贴所谓的"公告"、"通知"、"取款须知"、"温馨提示",银行即使要出"公告"、"通知"之类的东西,均是通过ATM机的屏幕显示出来,如果"公告"、"通知"之类东西不是通过ATM机屏幕而是通过张贴等方式显示出来,均是骗局。
(8)使用ATM机发生吞卡或取款不成功时,应耐心等待几分钟,仔细查看ATM机打印出来的故障凭证,切忌立即走开,判定确实吞卡或无法取款后,再到银行柜台办理有关事宜;如ATM机一直未打印出故障凭证,此ATM机很可能被不法分子设置了障碍,这时,千万别离开ATM机,并立即拨打银行专用服务电话。
52.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下晚自习、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时,学生集中上下楼梯,且心情急切。
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设备因素:一是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的需要;二是建筑不符合标准,一栋楼只有一个楼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
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时没有老师值班,下课时无人疏导;三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四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2)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①、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落实措施:
◎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②开展安全教育
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3)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后如何急救和处理
学校一旦发生踩踏事故,要立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①、启动应急预案
踩踏事故发生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拨打120、110电话呼救,抢救受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做好伤亡者家长的工作。
②、快速疏导现场人员
学校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快速疏导现场人员,让学生尽快疏散到安全地点,禁止无关人员滞留现场,防止有人故意制造恐慌气氛,避免再次发生事故。
③、紧急救护伤者
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4)事故的善后处理
踩踏事故发生后学校要做好各项善后处理工作。
①、及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事故的最新情况,特别是学生伤亡的情况。
②、组织人员到医院看望受伤学生,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好治疗、康复和医疗费等敏感问题。
③、认真接待好家长,并稳定家长情绪。
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事件对他们心理的影响。
53.雷电防范
雷电极具破坏力,闪电的强度可高达500千伏。雷电以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反击电压、雷电感应等方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爆炸、建筑物、电气设备和各种设施损坏、电力千口通讯的中断。
防雷措施:建筑物、电力线路、电气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等都应安装避雷设施。各类防雷设施都要定期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查。遇到雷雨天气,在室内要自我保护:关闭门窗、电视机、计算机、电风扇等电器设备开关不要靠近水管、暖气片、煤气管、避雷针引下线等建筑物内的裸露金属物,不要在电灯灯头下洗头,不要停留在屋(楼)顶上。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雷雨中行走,避雨时不要躲进孤独的小屋里或躲进独树下、电线杆、高压线旁。在雷雨天气不宜站在高坡上、不宜在湖中划船或游泳、不宜在旷野打带有金属尖顶的伞或扛有金属制品。
54.如何避免雷击
雷雨,又称雷阵雨,是夏季常常出现的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雷电大气的放电现象。起源于带有电荷的云朵,它会对地面突出的高大树木、高层建筑、电线杆等物体放电,不仅能将高大建筑击毁,而且会将突出物附近的人、畜击毙或击伤,有时还可引起森林大火。
雷电虽危险,只要采取防护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轻雷电的伤害。(1)高大楼房顶部要装避雷针,它的作用是把雷电安全导入大地。(2)在雷雨时,最好把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尽量不要使用电话、电脑。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应配有接地装置。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3)雷电时,在室内受到雷击伤害的可能性较室外小得多,因此,大雷雨降临时尽量不要外出。(4)雷雨大时,如在山野林中,可找干燥岩洞避雨。千万不能站到潮湿岩壁或大树下躲雨,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线杆、烟囱等高耸的物体。如在田野中,手里的铁锹或金属把柄的伞不能高举,较好的办法是远离导电物体。室外作业者遇雷雨时,不要使用对讲机。(5)雷雨大时,走在大路上、田野中无处避雨时,要注意做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人体与地面距离越近越好;离铁路钢轨、高压电线越远越好。最好的应急措施是迅速蹲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灵敏度异常高,即使有有电脑设施的建筑物上装上避雷针,但雷击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也会形成高电压冲击波,会击坏电子设备。这种雷被子称为"感应雷击"或"二次雷击"。它不像直接雷击那样电闪雷鸣,而是悄然发生,但危险甚广。
所有应用电脑网络的用户都应树立防雷意识,确保住处资源不遭受雷击的破坏。为辟免和减轻因雷电而造成的电脑硬件损失,首先要注意定期检查和检测建筑物的避雷装置,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每逢雷雨降临,最好不使用电脑,并将插头拔下或切掉电源,或关掉线路中间开关。若是不能停止使用的,为了达到最佳的避雷效果,可使机器的接地线和建筑物的接地线保持独立,并使两者有足够的安全绝缘距离。如果无法使两者做到安全绝缘,也要通过技术处理,把两个接地系统接到一个统一的地网上
55.户外避雷十大方法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的气象现象,主要反映在雷雨云内部及雷雨云之间,或者在雷雨云与大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
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56.抗旱救灾防病卫生知识
(1)高温酷暑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盛夏酷暑,气温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极易大量繁殖,加之人体抵抗能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就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①、蔬菜、肉类等原料采购宜以量定买,一次不应购买过多,做到新鲜、无异味。不要采购来源不明的食品及原料。
②、购买定型包装食品(特别是各类熟食、冷饮等)时,不要到无牌无照的路边店购买;宜在食品商场、超市等购买包装完好无破损、标识清淅不模糊、内容齐全无残缺的最近出厂销售的产品;不要购买包装标识上无厂名、厂址,或无生产日期,或无保质期的产品;餐饮单位大量采购时,还需索取产品生产厂商的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书等资料。
③、熟制加工各种食品时(包括剩菜剩饭),一定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0C.不要食用和饮用未烧熟煮透(如六分牛排、未煮熟的豆浆等)、有异味及腐败变质的食品;
④、未加工完的肉类等各种原料、半成品、成品等要分类加盖冷藏保存,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0C之间;家庭剩菜剩饭也需冷藏保存,食用前要烧熟煮透。
⑤、餐具、菜刀菜墩等加工用具和盛装食品的容器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选用煮沸消毒、蒸气消毒、CIO2等化学药物消毒等)定期清洁餐用具、容器等保洁设施。
⑥、餐饮业凉菜制作必须在凉菜专间内进行。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0C以上(热藏)的,其保质期为烧熟后4小时;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0C以下(冷藏)的,其保质期为烧熟后24小时。工地食堂、农家乐等尽量不制作凉菜。
⑦、农村家庭宴席举办者因无冷藏等卫生设施,不得使用"二梭菜"(剩菜剩饭)。100人以上就餐的,举办者还需在当地实行备案登记。
⑧、冰箱不是保险箱,各类食物不宜长时间存放;冷藏食物要分类加盖、或加膜存放,不得串味,防止交叉污染;要定期清洁冰箱,冰箱内不得有异味。
⑨、厨师等食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特别是农村自办宴席时,一定要了解厨师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操作习惯。
⑩、农村地区村民不得采食野生毒菌。
(2)人群在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求及食物选择
①、补充水和无机盐
高温条件下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如不及时补充,不仅影响活动能力,也可造成体内热蓄积,姓中暑,危及健康。
水分的补充以能补偿出汗丢失的水量、保持机体内水的平衡为原则。根据高温作业者口渴程度、劳动强度及具体生活环境建议补水量范围为:中等劳动强度、中等气象条件时日补水量需3~5L.补水方法宜少量多次。
无机盐的补充以食盐为主,出汗量少于3L/d者,补食盐量约15g/d,出汗量大于5L/d者,则需补充20~25g/d.所补食盐主要以菜汤、咸菜或盐汽水等分配于三餐之中;含盐饮料中氯化钠浓度以0.1%为宜。随汗液丢失的其他无机盐可通过食用富含无机盐的蔬菜、水果、豆类及饮料来补充。
②、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根据高温环境下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特点,建议维生素C的摄入量为150~200mg/d,硫胺素为2.5~3mg/d,核黄素为2.5~3.5mg/d.日常膳食调配过程中,注意选择含这些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制剂。所以在高温作业时应根据供给情况尽量多吃各种新鲜蔬菜和瓜果补充水和无机盐;B族维生素的补充可增加粗加工的粮谷、豆类和发酵豆类、干坚果、动物内脏。
③、补充蛋白质及热能
高温环境下机体易出现负氮平衡,因此蛋白质的摄入量需适当增加,但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肾脏负胆。由于汗液中丢失一定数量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损失较多,因此补充蛋白质时优质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比例不应低于50%。热能的供给以原供给量为基础,环境温度在30~40℃之间,每上升1℃,热能供给应增加0.5%。在植物食品中,各种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豇豆、蚕豆和豌豆既是优质蛋白质,又含钾特别丰富。
④、多选择防暑清热的食物
夏季应多选择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西红柿、黄瓜、海带、紫菜、西瓜、香蕉、苹果、葡萄等。高温作业者要选择盐汽水、盐茶、中药饮料等防暑饮料。
⑤、要设法提高高温人群的食欲
三种主要餐次安排在休息起床后、上班前或下班后1~2h,以适应劳动后食欲较差的状况。饮食烹调时应注意色香味,经常变换花色品种,适当用凉拌菜,多用酸味或辛辣调味品。饭前最好喝一些菜汤以提高食欲。
57.高温灾害的救护措施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产妇和婴儿。如有人员中暑,其救护方法为: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同时开电风扇或空调,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三盐水等解暑。
(5)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生。
(6)对于室外作业的工作,调整、缩短工作的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保障高温工作者的生命健康。
58.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气温超过34℃就有可能发生中暑)发生的急性疾病。由于身体产热量不断增加,能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引起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或有强烈辐射热也可能促使中暑发生,此外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等也易引起中暑。中暑大多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心慌、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脉快而细,甚至出现昏迷或抽筋等症状:
预防中暑一般措施: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衣着要轻薄透气。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些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清淡盐水为好。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要过大。户外活动要戴宽边草帽或颈裹湿毛巾,随身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中暑急救措施: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解开衣裤。给饮含盐清凉饮料。用冷水擦身,头颈部、腋窝、股沟等处敷冷毛巾或放置冰袋,帮助身体散热、同时用风扇吹风。选服人丹、十滴水、麝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如出现昏迷等重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救治。将中暑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
59.夏季中暑防治小常识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中暑的表现轻度的中暑,临床表现为:精神恍惚、全身疲乏无力、头脑昏沉、心慌、大汗淋漓、恶心厌食等,体温超过37.5℃。重症中暑常有4种类型:一是中暑衰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突然出大汗以及周围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多见于老年人和未能及时适应过高温度的人群。该症状起病较急,常在站立或劳动、运动时突然晕倒,失去知觉;二是中暑痉挛。多见于青壮年。主要是由于大汗后畅饮,又未能及时补充钠盐,导致骨骼肌收缩时发生阵发性的疼痛、抽搐;三是日射病。长时间烈日暴晒头部(大脑温度可达40℃至42℃),引起脑部组织充血、水肿。轻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重者出现昏迷,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四是中暑高热。由于中暑严重,造成患者体内大量热能留滞,皮肤干燥无汗,患者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躁动不安,甚至出现昏迷,体温可达41℃以上。
如何预防中暑夏日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之间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茶水是极好的含钾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易感疲劳。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什么样的人易中暑专家指出,中暑常见于野外作业者、过度疲劳者以及年老体弱者或产妇等。在气温相对较高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精神高度紧张也可能引起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一是立即将患者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休息。二是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患者的衣服。如果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净的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以尽快散热,同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三是尽快用物理方法降温,使体温下降到38℃以下。四是如果患者意识清醒,或者经过降温处理后意识清醒,可以给患者服用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食物或饮料;还可以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昏迷者可针刺人中、十宜穴等人体穴位。严重患者,须迅速送医院进行处理。
60.全国"防灾减灾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