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2-7/20210628-00002 发布机构 龙陵县镇安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发布日期 2021-06-2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卫生
龙陵县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

(2021年第6号)

为有效遏制和防范食用有毒野生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现将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公告内容公布如下:

1.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2.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不要多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3.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4.严格执行《龙陵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龙食安办发〔2019〕10号),严禁农村集体聚餐加工食用野生菌(包括野生菌干制品),防止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5.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6.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7.医疗机构收治野生菌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市场监管部门。

8.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正确鉴别和食用野生菌的知识和方法。

9.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和社会共治的要求。县、乡镇、村民小组要层层签订告知书,实行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确保责任落实不留死角。

10.各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查督办、跟踪问效职责,加强督导检查,查找薄弱环节,督促整改落实。

11.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综合协调作用,认真研判防控形势,突出防控重点,强化野生菌中毒应急救治,最大限度减少死亡。

12.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拉网式检查,强化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农(集)贸市场的监督检查,严防来历不明、辨识不清的有毒野生菌上市销售。

13.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应急防范,及时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要加强信息互通、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附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常识

防止野生菌中毒的“金标准”

标准一:只吃自己熟知的,也已证明安全的野生菌;

标准二:享用野生菌的美味请牢记“箴言”,即: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菌子不要吃。

食用野生菌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过采摘、选购关

有些野生食用菌与毒菌非常相似,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经验”。如新到一个地方,不要采食那里的野生菌,它们可能与你过去生活环境中的可食菌相似,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可能是有毒甚至剧毒的。

另外,粪生真菌一般有毒,不要采摘,避免采摘既有菌托,又有菌环的蘑菇,它们可能有剧毒;颜色鲜艳、奇形怪状、表面生泡流浆、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均不要选购;蘑菇不新鲜,如出现暗斑点、霉点、萎蔫、背面菌褶发黑等,尽量不要贪图便宜购买。

第二关:过加工烹调关

采购到新鲜或干野生食用菌,要认真挑选、刷洗,避免不熟悉的杂菌掺入。发泡干蘑菇不宜太多、太久。一次发泡较多的干蘑菇放入冰箱等到第二天煮食,或将干蘑菇浸泡一整晚等,都是不妥的。有些细菌恰恰喜欢低温,蘑菇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烹调野生食用菌要煮熟炒透。如大家耳熟的牛肝菌,目前已知的有几百种,市场常见的有五六十种,很难区别。有的牛肝菌是微毒的,只有高温煮熟才可食用。

第三关:好吃还过正确食用关

一次不要吃得太杂,最好每次只吃一种野生食用菌。在一些野生菌火锅店,最多七八种同时下锅,因此建议煮10分钟后再吃,每次不可贪多,也不要连续几餐都吃。此外,食菌饮酒也是大忌。有些食用菌本身无毒,但与酒精反应会出现中毒现象。最后,煮熟的蘑菇最好不要隔夜吃。蘑菇氨基酸含量很高,放久了容易分解产生其他化合物,很容易导致肠胃问题。

识别有毒野生菌六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野生菌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有毒!真相:这是有关野生菌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颜色与形状并不能简单区别野生菌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味美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属剧毒野生菌则为灰白色,并有清香。

误区二:野生菌和银器、大蒜一起煮,变黑就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真相: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野生菌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野生菌完全无能为力。

误区三:生蛆、生虫的野生菌没有毒。真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同一种毒野生菌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很可能是“避之砒霜,我之蜜糖”。

误区四:长在潮湿处或粪便上的野生菌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野生菌无毒。真相:所有的野生菌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和“肮脏”与野生菌的毒性无关。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的一些有毒种类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五:有分泌物或者受伤变色的野生菌有毒。真相:有的毒野生菌的确有分泌物或会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野生菌受伤后有乳汁分泌,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毒,还是美味食用菌,比如奶浆菌。

误区六:毒野生菌只要做熟了就不会中毒!真相:毒野生菌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佐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龙陵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