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2-7-/2021-0702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镇安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通知公告 | 发布日期 | 2021-07-02 |
文号 | 浏览量 |
防止野生菌中毒的“金标准”
标准一:只吃自己熟知的,也已证明安全的野生菌;
标准二:享用野生菌的美味请牢记“箴言”,即: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菌子不要吃。
食用野生菌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过采摘、选购关
有些野生食用菌与毒菌非常相似,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经验”。如新到一个地方,不要采食那里的野生菌,它们可能与你过去生活环境中的可食菌相似,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可能是有毒甚至剧毒的。
另外,粪生真菌一般有毒,不要采摘,避免采摘既有菌托,又有菌环的蘑菇,它们可能有剧毒;颜色鲜艳、奇形怪状、表面生泡流浆、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均不要选购;蘑菇不新鲜,如出现暗斑点、霉点、萎蔫、背面菌褶发黑等,尽量不要贪图便宜购买。
第二关:过加工烹调关
采购到新鲜或干野生食用菌,要认真挑选、刷洗,避免不熟悉的杂菌掺入。发泡干蘑菇不宜太多、太久。一次发泡较多的干蘑菇放入冰箱等到第二天煮食,或将干蘑菇浸泡一整晚等,都是不妥的。有些细菌恰恰喜欢低温,蘑菇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烹调野生食用菌要煮熟炒透。如大家耳熟的牛肝菌,目前已知的有几百种,市场常见的有五六十种,很难区别。有的牛肝菌是微毒的,只有高温煮熟才可食用。
第三关:好吃还过正确食用关
一次不要吃得太杂,最好每次只吃一种野生食用菌。在一些野生菌火锅店,最多七八种同时下锅,因此建议煮10分钟后再吃,每次不可贪多,也不要连续几餐都吃。此外,食菌饮酒也是大忌。有些食用菌本身无毒,但与酒精反应会出现中毒现象。最后,煮熟的蘑菇最好不要隔夜吃。蘑菇氨基酸含量很高,放久了容易分解产生其他化合物,很容易导致肠胃问题。
识别有毒野生菌六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野生菌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有毒!真相:这是有关野生菌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颜色与形状并不能简单区别野生菌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味美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属剧毒野生菌则为灰白色,并有清香。
误区二:野生菌和银器、大蒜一起煮,变黑就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真相: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野生菌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野生菌完全无能为力。
误区三:生蛆、生虫的野生菌没有毒。真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同一种毒野生菌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很可能是“避之砒霜,我之蜜糖”。
误区四:长在潮湿处或粪便上的野生菌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野生菌无毒。真相:所有的野生菌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和“肮脏”与野生菌的毒性无关。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的一些有毒种类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五:有分泌物或者受伤变色的野生菌有毒。真相:有的毒野生菌的确有分泌物或会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野生菌受伤后有乳汁分泌,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毒,还是美味食用菌,比如奶浆菌。
误区六:毒野生菌只要做熟了就不会中毒!真相:毒野生菌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佐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