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42-5-30/2018-0824002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18-08-24 |
文号 | 浏览量 |
智力发育迟缓的早期发现和家庭训练
智力低下在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落后,在学龄前和学龄期主要表现为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差。小儿的智力发育是否正常,在婴幼儿时期就可以发现;而小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除非有明显的发育异常,一般难以作出智力低下的诊断,常常要等小儿到达一定的运动发育和智能发育的界限时才被发现。但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仔细观察小儿精神运动发育史,常可早期发现智力低下患儿。
在婴幼儿时期,智力低下患儿往往有以下一些异常表现:
1、睡眠过多而不易唤醒,不爱哭闹;
2、喂养困难: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3、哭声异常:从刺激到引起啼哭的时间长,常常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
4、3~4个月后才会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表情呆滞;
5、注视手和玩手的动作在6个月后仍持续存在,15~16个月后仍随地乱丢东西;
6、对周围事情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无目的地多动,自控能力差,不喜欢与人交往,无依恋情感;
7、运动发育如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较正常儿童落后2~3个月或以上;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8、言语发育落后,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
9、视觉功能发育落后,由于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常被误诊为盲;听觉功能发育落后,由于对声音缺乏反应,常被误诊为聋;
10、具有特殊外貌者,常提示患有染色体病或遗传代谢病。
因此,如果婴幼儿在养育过程中观察到有上述某些异常表现,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在上学后发现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差,均应考虑有智力低下的可能,再进一步通过智力测验和适应行为评定就能最后确定是否患有智力低下,并且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智力低下的程度分型,决定教育干预的具体措施。
通过筛查及诊断明确为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在医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家长进行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的训练。1岁以内以感知和动作训练为主。出生后开始给视、听刺激,在小儿睡醒时给看鲜艳色彩的玩具,听摇动玩具发出的响声,经常和小儿对视和说话,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婴儿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育儿刺激和玩耍,使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即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在喂养和护理时,不断和小儿亲切交谈,逗引小儿高兴地发声。可通过和孩子说话、唱歌来促进小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1~2岁以训练语言和协调动作为主,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小儿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活动、动手的游戏、涂画、翻书、生活操作等发展小儿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
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防治
王大妈的孙子小云长的虎头虎脑的,真是人见人爱,可就是2岁半了也不会说话,别人劝王大妈带他让医生看看,可王大妈却认为开口迟的孩子人聪明,到时候他就会说话了,所以一直也没在意。有一天,王大妈姐姐的女儿小慧从北京来她家玩,小慧是北京医院的儿科医生,特别喜欢孩子,所以一见到小云就逗他玩。可玩着玩着,她发现问题了,虽说小云的理解能力没问题,也能发音,可就是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于是,她带着小云去儿童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的诊断小云患的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经过相应的治疗,小云慢慢的能开口说话了。从此以后,王大妈逢人便说,千万别迷信老规矩,孩子开口晚也可能是病,一定要早点去医院检查,免得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指的是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但不包括由听力障碍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及构音障碍等其它语言障碍。这类儿童多数具有精神及对周围人反应的发育延迟或异常。引起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疾病,但相当数量的病人即使进行脑电图、CT、MRI等现代化医疗技术检查仍然查不到病因。一般认为,阻碍语言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听觉障碍、儿童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受语言学习限定的特异性障碍、语言环境脱离和构音器官的异常等六大类,这些因素单独或同时存在会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以表现为不会说话、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听懂或理解别人的说话,此外还往往同时伴有精神智能发育的障碍和行为的异常。决定预后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孩子方面、语言治疗师方面和环境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的因素是孩子这方面。通常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恢复的可能性也越大。另外,目前的语言情况、学习能力的高低、有无其它的合并症、父母的教养方法和家庭环境、能否接受集体教育等对预后也有很大影响。所以,早期发现小儿的语言发育迟缓和病因,早期进行恰当的治疗,对患儿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眼外伤的预防
儿童眼外伤是常见的,其中一些相当轻微,而另一些则很严重,以致于不可避免地丧失视力,甚至眼球。有报道,11~15岁的儿童严重眼外伤较其他年龄组有更高的发生率,男孩和女孩的比例为3—4:1。大多数发生于较小儿童的眼外伤是在与同伴玩耍时或玩耍锐器时发生的,较大儿童和青少年最可能在参加运动中受伤。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减少儿童眼外伤的一些途径。首先,必须给家长、老师等传授有关眼外伤的防治知识;选择安全有益的娱乐游戏;禁止孩子玩弄锐利的、弹性及有爆炸性的物品,例如竹签、刀剪、铁丝、锥子、针、弹弓、棍棒、石块、玻璃、雷管、爆竹、干燥剂、酸碱化学物品等;加强成年人对儿童的监护,在运动中、操作中注意安全,适当保护,如应用保护性眼罩、配戴树酯眼镜或隐形眼镜等;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对眼外伤来说,只要重视预防,是可以避免的。一旦发生眼外伤,一定要立即到医院急诊,不要自己随意处理,因为即使轻微的眼外伤,如果未及时正确处理,也可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对干燥剂、酸碱化学物品等溅入眼内,要立即大量清水清洗眼睛,再马上到医院急诊。对于小于5岁的儿童,还有可能因外伤性白内障、其他介质浑浊或遮盖包扎等引起弱视,伤后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发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畸形。出生时即已存在髋关节脱位,如不及时发现并复位,将影响股骨头和髋臼的发育,继而导致残疾。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在我国,新生儿这一疾病的发病率约为0.1%,1/4为双侧同时发病;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一比五。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胚胎发育不良、产伤、股骨颈前倾角异常、关节囊及韧带过于松弛以及臀肌纤维变性等因素有关。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性。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父母一方为先髋脱位的,下一代患该病的概率为36%;第一胎为先髋脱位,第二胎患先髋脱位的概率为6%,远大于一般人群。先髋脱位发病与分娩方式有关。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可能与第一胎时母体子宫张力较大、胎儿所受压力大有关。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关节韧带松弛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先髋脱位的发病率为6.4%,是正常人群的十倍;而特发性脊柱侧凸与韧带松弛有关。
患者可表现为大腿内侧及臀下皱襞变浅,患侧臀部扁宽,单侧脱位者双下肢不等长,患髋外展、外旋受限,走路腿外旋、外八字脚、翘臀或跛行鸭子步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年龄越小,复位治疗时间越短,功能的改善就越显著。3个月以内患儿用石膏固定维持双髋外展位半年至1年。3个月至2岁小儿,用手法复位,外展内旋位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一年。2—6岁儿童需手术治疗,但也能取得较好疗效。如果12岁以上再手术,疗效一般较差,手术也较复杂。因为孩子超过12岁,髋关节长时间脱位,又负重,股骨头与髋臼上缘长期摩擦会变形,发生骨性改变;真臼发育差,里边会充满纤维或脂肪,发生退变,而且上缘被磨掉,变成斜坡形,股骨头无位可归。如果强行手术复位,就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僵直。若直到成年才发现先天性髋脱位(大多为半脱位),由于长期在不正常髋关节负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引起临床症状。对于这类病例的髋关节疼痛,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果已影响髋关节功能者,则可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作为家长,如何发现该疾患呢?有一个简单的检查方法:宝宝躺着,将她的双髋朝两边展开(膝盖呈直角,大腿与身体垂直)。如果宝宝的双腿硬硬的,不能展开,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宝宝两条大腿的条纹不对称、腿有长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于有些轻度脱位、半脱位的很难靠手法检查确诊,而且宝宝腿上脂肪多、腿的长短也较难明确。如果发现宝宝有上述表现,及时去骨科就诊,尤其是有遗传背景、臀位分娩等高危因素者。另外,宝宝开始行走后,步态不正常也应引起重视。
孩子耳聋的早期发现
孩子出生以后,家长通常只注意外在器官的发育情况,对外观上无法看到的听觉能力容易忽视。早期发现儿童听力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听觉言语康复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儿童与听觉相关的一些动作行为。
发育正常的儿童,出生后1-3个月,眼睛及头部有偏向声源的倾向:这种动作在长到6个月时会比较轻松。等到孩子9个月—1岁,他就会对有含意的简单词语如“妈妈抱”、“小宝宝”等做出反应。1-2岁时就可以接受简单的指令如“指指鼻子”、“点点”等等,并能根据指令选择玩具。2-3岁时多数孩子应逐步掌握一些简单词汇,接受更多的指令如“再见”、“握握手”、“叫爸爸”等等。
如果孩子睡眠时大声也不易惊醒,玩耍时对突然出现的大声没有受惊的表现。尤其当孩子两岁时对简单的指令不能理解、没有语言。如果家长遇到这些情况,就应立即带孩子去正规的医疗及康复机构进行听力检查,以免贻误诊治时机。目前婴幼儿的听力检测,有客观迅速的方法,准确判定他们的听力是否正常,对受测儿童无不良影响。
总之,只要家长在平时照料自己的孩子时,注意观察与听觉有关的行为,做到尽早发现儿童的听力异常并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