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42-5-/2021-0701003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发布日期 | 2021-07-01 |
文号 | 浏览量 |
《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总要求,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总体谋划,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全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行为的导向,是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一、《纲要》的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中共龙陵县委关于制定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特编制《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编制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纲要》编制工作于2019年9月启动,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9月—2020年1月)。按照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2019年12月25日,龙陵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龙陵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发了《龙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陵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政发〔2019〕76号),2020年1月19日召开了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及时下发了《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报送“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为支撑“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阶段,纲要思路研究形成阶段(2020年1月—11月)。自2020年1月20日起,《纲要》编写小组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道,集中力量开展《纲要思路研究》起草工作,通过提纲框架确定、专题研究、建言献策、征求意见及与国家、省、市对接衔接等系列工作,于2020年11月14日形成《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思路研究》。
第三个阶段,《纲要》起草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1月)。自2020年11月15日起,在前期研究、《纲要思路研究》起草、“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经与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指标设置、重点任务等进行充分对接,编写小组将我县《纲要思路研究》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实化,进一步充实了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支撑,于2021年1月7日形成了《纲要》初稿。
第四个阶段,征求意见、报审及发布实施阶段(2021年1月—6月)。《纲要》初稿形成后,编写小组把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于2021年1月8日至9日向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及县处级领导进行意见征求,并到人大、政协听取意见,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40条,其中吸纳意见126条;2021年1月10日,中共龙陵县委召开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龙陵县委关于制定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同日,以《建议》为指导,对《纲要》进行了全面衔接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纲要》(讨论稿);2021年1月11日,《纲要》(讨论稿)报请龙陵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得到原则同意;同日,中共龙陵县人民政府党组以龙政党组发〔2021〕12号文件将《纲要》(送审稿)提请县委审定;2021年1月19日,《纲要》(送审稿)得到中共龙陵县委十三届常委会第110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同意提交人代会审查;2021年1月22日,《纲要》(草案)经龙陵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通过;2021年6月30日,龙陵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龙政发〔2021〕34号),标志着《纲要》正式发布实施。
二、《纲要》的起草原则
从《纲要》起草工作看,主要遵循了“一个逻辑起点”“三个全面贯彻”“三个紧密结合”的原则。
“一个逻辑起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县《纲要》编制的逻辑起点,也是整个文稿谋篇布局的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
“三个全面贯彻”: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三是全面贯彻落实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后,省、市、县党委、政府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思路和重要举措。
“三个紧密结合”:一是与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建议》精神紧密结合。在文稿的起草中,我们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新”核心要义,将中央《建议》精神全面贯彻到《纲要》编制中;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西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做到与县委《建议》同步编制、无缝衔接,对《建议》中提出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在《纲要》中,分篇章、分领域进行了细化、实化和量化,确保县委《建议》精神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二是与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加强了与国家、省、市规划《纲要》的对接,确保了我县《纲要》在框架结构、目标设置、重点任务上与国家、省、市保持上下一致、无缝对接。三是与我县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在文稿起草中,我们既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又充分考虑我县的县情特点、发展基础、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突出的短板弱项等,研究谋划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龙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三、《纲要》的主要特点
从《纲要》文稿内容看,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挂念着边疆各族人民,时刻关心着云南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考察云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全局工作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贯穿全篇,充分体现到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等方方面面,坚定不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边疆龙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坚持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统领全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纲要》起草过程中,我们准确把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新”核心要义,立足新发展阶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找准龙陵在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十四五”是龙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纲要》坚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提出既要把握欠发达基本县情,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找准制约我县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提出了一系列破解发展难题的措施和办法;又着力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标对表了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建议》明确的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任务,做到问题精准,目标明确。
(四)坚持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宏观性、战略性、纲领性是规划《纲要》的主要特征,决定了规划《纲要》着力点更多是放在宏观战略层面、主要目标层面、主要任务层面思考问题,体现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在《纲要》起草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宏观把控,也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特别是谋划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力求制定出一个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的规划。
(五)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省、市、县党委、政府深刻把握实际特点和发展阶段特征,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思路,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上级精神、切合自身实际的重大部署,成为全县上下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规划《纲要》对县委、县政府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思路和重要举措一以贯之地予以坚持;同时,又顺应新形势,聚焦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我县发展实际,大胆突破、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性、创新性的思路和举措。
四、《纲要》的基本框架
《纲要》包括正文和附件两个部分。正文包括17篇、65章,约10万余字。
正文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篇,主要阐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二篇至第十六篇,主要分领域阐述了我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七篇和名词注释,主要阐述了强化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附件包括: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执行情况及“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产业发展完成情况及“十四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集群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和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十四五”县级重点前期课题研究及专项规划责任分工。
同时,为进一步细化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的路径和支撑,《纲要》还设置了26个专栏,对我县“十四五”期间拟推进实施的158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进行了细化、具体化。
五、《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龙陵的工作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定力、真抓实干,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66.7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23亿元,年均增长9.8%;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硅基全产业链初具雏形,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9.0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2.34亿元,年均增长12.5%;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由2015年的63.0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4.91亿元,年均增长8.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公路里程1425.4公里、电力装机9.88万千瓦、供水能力4580万立方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提升,80个贫困村(社区)、15737户6453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平安龙陵建设扎实推进,连续7年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边境安宁。
(二)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的“灯塔”和风向标。与以往五年规划不同的是,“十四五”规划除了清晰地描绘了我县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外,还对标基本现代化,展望了我县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1.龙陵县2035年远景目标
一个基本实现:即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五个全面建成:即全面建成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全面建成云南绿色硅材产业先行区;全面建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县;全面建成云南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县。
2.龙陵县2025年发展目标
可概括为“六个新”: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建设迈出新步伐;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四是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现新进步;五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六是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为支撑我县“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工作思路,推动以下15项主要任务:
1.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加快推进“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边境小康村、兴边富民工程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同时,设置专栏1,部署8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重大工程。
2.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核心要义是保护。《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同时,设置专栏2,部署8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
3.推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建设
推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建设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纲要》明确提出,随着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龙陵已经成为两大辐射区域、两大国际通道的重要节点。把重要节点建设好,是龙陵“十四五”期间最大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时代机遇、历史交给的重大任务、历史创造的时代空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建设美丽龙陵、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把龙陵建设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
同时,设置专栏3,部署4项“五美”建设和对内对外开放。
4.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结合我县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区位优势,《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找准龙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和重要支撑点。
5.推进创新型龙陵建设
结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我县实际,《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县。
同时,设置专栏4,部署4项科技补短板强支撑行动。
6.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针对我县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县、质量强县、网络强县、数字龙陵,持续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深度开发、打造精品、锻造长板,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五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设置专栏5至7,分别部署21项建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县重点工程、建设云南绿色硅材产业先行区重点项目、建设云南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重点工程。
7.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县发展中基础设施这一瓶颈制约,《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全要素整合、全周期协同、全方位融合、全链条畅通为导向,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同时,设置专栏8至16,分别部署53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数字经济重点工程、数字政府建设重点、数字社会建设重点、数字城市建设重点、综合交通建设重点项目、“兴水润滇”工程、物流示范区建设重点工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8.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决破除制约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同时,设置专栏17,部署2项企业改革重点方向。
9.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针对我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点多、面广、任务重的实际,《纲要》明确提出,要编制实施“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到2025年,全县脱贫人口巩固率达到97%以上。
同时,设置专栏18,部署7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大举措。
10.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此,《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把龙陵建设成为全省前列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同时,设置专栏19,部署12项乡村振兴重点工程项目。
11.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4.7%,分别比全国、全省低35.9个、25.3个百分点,差距既是短板,同时也是发展的潜力。《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走布局合理、定位准确、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推动形成以龙陵县城为中心,以勐糯镇、镇安镇、象达镇为副中心,联动腊勐、平达、龙江、龙新、碧寨、木城6个乡镇共同发展,美丽县城、美丽坝区、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和美丽村庄“多点联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0%以上。
同时,设置专栏20,部署2项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
12.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也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主体功能区规划,围绕“一主三副、两横一纵”发展布局,建立更加有效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同时,设置专栏21,部署3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三大格局。
1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县建设。
同时,设置专栏22,部署6项文化繁荣发展重大工程。
14.加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纲要》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龙陵建设成为保山打造滇西公共服务中心的重要支点。
同时,设置专栏23至24,分别部署12项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社会民生领域行动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
15.推进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建设法治龙陵、平安龙陵,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龙陵社会治理效能,扎实推进中国之治的龙陵实践。
同时,设置专栏25至26,分别部署16项国防动员建设重点、边疆地区治理能力提升重点举措。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纲要》目标实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统一规划体系、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加强规划监测评估,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六、《纲要》的主要指标
为直观反映《纲要》实施成效,便于评估和考核,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对标国家、省、市《纲要》,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为导向,以数据的获得性为基础,设置了7类28项指标,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济发展类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预测到2025年,全县GDP总量达到190亿元,在2020年的基础上绝对增加67亿元,年均增长9%,比全国的5.8%高3.2个百分点,比全省的7.5—8%高1—1.5个百分点,比全市的8.5—9%高0.5个百分点和持平。这个增量主要来自于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突破。从农业上看,预测实现农业总产值66亿元,实现增加值46亿元,在2020年34.3亿元的基础上增加11.7亿元,年均增长5.8%,增量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17.5%,而这个增长又主要来自于生猪、肉牛、中药材、石斛、核桃、水果、澳洲坚果、茶叶、龙陵黄山羊、蔬菜等为重点的10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预测实现农业产值47.7亿元,实现增加值33.4亿元,比2020年的23.0亿元增加10.4亿元,占全县农业增量的88.9%。从工业上看,预测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实现增加值54.0亿元,比2020年的32.3亿元增加21.7亿元,年均增长11.1%,增量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32.3%,而这个增长又主要来自于以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的绿色硅材产业、以农特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为主的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以石斛等中药材一体化发展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预测3大重点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70.8亿元,实现增加值45.3亿元,比2020年的26.0亿元增加19.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量的88.9%。从建筑业上看,预测实现总产值114.5亿元,实现增加值28亿元,比2020年的17.9亿元增加10.1亿元,年均增长9.6%,增量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15.0%。从第三产业上看,预测实现增加值62亿元,比2020年的38.4亿元增加23.6亿元,年均增长9.9%,增量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35.2%,而这个增长又主要来自于以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服务业及房地产、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为重点的6大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0亿元,比2020年的31.7亿元增加19.3亿元,增量占全县第三产业增量的81.8%。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十四五”期间,随着GDP总量的不断扩大,人均GDP也在不断提高。预测到2025年,全县人均GDP达到68027元,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23055元,比全市的60060元高7967元,按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8974元人民币”计算,全县人均GDP接近达到1万美元,基本实现全省提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目标。
3.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全部就业人数。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引导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客观反映全体劳动者的平均生产效率以及技术设备、管理制度的先进性有效性。“十三五”时期,我县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2.1%,与GDP增长大致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从3.82万元/人增至6.77万元/人。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必要继续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十四五”时期,全县全部就业人数将从18.17万人增加至19万人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将达到10万元/人,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3.23万元/人,比全省的11.7万元/人低1.7万元/人,比全市的9.4万元/人高0.6万元/人。
4.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是反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并结合龙陵产业发展实际,预测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0.79,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0.32,分别比全省的2.5、全市的2.44低1.71、1.65。
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衡量工业企业在经济中重要性的一个主要指标。“十四五”期间,随着云南绿色硅材产业先行区的加快建设,工业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快。预测到202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8.4%,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2.1个百分点,比全省的30%低1.6个百分点,比全市的26%高2.4个百分点。
(二)创新发展类指标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是指在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研发经费投入可综合反映科技创新能力,一般用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来衡量。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指标更加简明扼要、清晰明了,易评估、可考核,不受GDP波动影响,能够更直观反映各方面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的工作实绩,也能够直接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企业的工作目标安排上。“十三五”期间,全县研发经费投入由0.45亿元增加至1.82亿元,年均增长高达32.3%。“十四五”期间,我县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多元化融资体系。预测到2025年,全县研发经费投入将达到2.93亿元,比2020年增加1.11亿元,年均增长10%,比全国增长7%以上高3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长16.7%低6.7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达到1.54%,高于全市0.94个百分点。
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即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与年末平均常住人口的比值,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十三五”时期,全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3件,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明专利将会大幅提升。预测到2025年,全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97件,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0.14件,比全国的12件低10.03件,但分别比全省的1.59件/万人、全市的1件/万人高0.38件/万人、0.97件/万人。
3.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数字经济增加值/GDP×100%。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客观反映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引导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县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3%,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将加快创新应用,数字经济产业有望快速发展。预测到2025年,全县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6%,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的10%、全省的6.5%、全市的4.45%高0.6个、4.1个、6.15个百分点。
(三)协调发展类指标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总人口×100%。该指标是城镇化领域的国际通用指标,有利于客观反映城镇化发展进程。“十三五”期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2.37%提高到24.7%,年均仅提高0.47个百分点,尤其是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巨大,但提升空间也较大。“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预计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66万人达到8.4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30%,年均提高1.06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的65%、全省的60%、全市的50%低35个、30个、20个百分点。
2.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是指实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占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十四五”期间,我县将继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预测到2025年,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达到99.2%,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3.2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的95%、全省的90%、全市的95%高4.2个、9.2个、4.2个百分点。
3.人均预期寿命。是在一定的年龄别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确切年龄X岁以后,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一个指标。“十四五”期间,我县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全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将会得到不断增进。预测到2025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77岁,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3.1岁,比全国预测增加1岁高2.1岁,比全省、全市预测的77岁高2.77岁。
4.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16—59岁人口平均接受学历教育(含成人学历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的年数。设置该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引导增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公共教育服务,持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更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全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84年增至11.4年。“十四五”时期,通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升学率等措施,使202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可达12.4年,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1年,分别比全国的11.3年、全省及全市的12年高1.1年、0.4年。
5.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根据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给出的标准,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兑人民币1∶6.8974的汇率计算,也即年收入在2.5—25万元人民币的群体为中等收入群体。“十四五”期间,我县将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目标,扩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居民增收基础,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预测到2025年,全县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达到32%,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的30%、全市的26%高2个、6个百分点。
(四)绿色发展类指标
1.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指每生产1单位GDP所消耗能源量与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引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能耗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动能转换。“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单位GDP能源消耗增长1.35%。“十四五”期间,我县将深入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有望完成市级下达指标。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指每生产1单位GDP所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引导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和产业绿色转型,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7.75%。“十四五”期间,我县将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有望完成市级下达指标。
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即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数/断面总数×100%。“十三五”期间,全县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已达100%。“十四五”期间,我县将继续加大水源地保护和污水治理力度,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能够完成市级下达指标。
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或优于国家质量二级标准(即AQI<100)的天数/总天数×100%。AQI监测对象包括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设置该指标,能够综合反映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0%。“十四五”期间,我县将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望完成市级下达指标。
5.森林覆盖率。即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陆地国土面积×100%。设置该指标,有利于综合体现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国土绿化状况和碳汇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县森林覆盖率从67.85%提高到73.62%。“十四五”期间,我县将继续深化开展国土山川大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和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措施,预测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可达73.82%,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0.2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的24.1%、全省的65.7%、全市的69%高49.72个、8.12个、4.82个百分点。
(五)开放发展类指标
1.进出口贸易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十三五”期间,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19万美元,年均增长0.2%。“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预测到2025年,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915万美元,年均增长8.1%,比“十三五”期间提高7.9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的13.9%、全市的12%低5.8个、3.9个百分点。
2.招商引资市外实际到位资金。招商引资是指政府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进行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流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到本地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招商引资市外实际到位资金就是市外招商引资企业在投资地实际投入的资金总额。招商引资是经济区发展的产物,可衡量一个地方的开放发展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市外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16.5亿元,年均增长13.4%。“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建成保山对外开放新窗口,招商引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预测到2025年,全县招商引资市外实际到位资金将达到171.2亿元,年均增长8.0%,比全市的10%低2个百分点。
(六)共享发展类指标
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55元,年均增长7.4%。“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合理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提高经营性收入、稳步提高转移性收入,推动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预测到2025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6218元,年均增长8.0%。
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十三五”期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26元,年均增长9.7%。“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县,对拉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起到重要作用。预测到2025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9445元,年均增长9.0%。
3.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城镇调查就业与失业人数之和×100%。该指标是反映就业形势的国际通用指标。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继续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调查失业率在4.0%以下。十四五”期间,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增加和城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劳动参与率等因素,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增加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可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0%以内,分别比全国的小于5.5%、全省全市的小于或等于5.5%低0.5个百分点。
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指新参与就业经济活动,实现就业获得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是反映就业工作状况和落实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重要指标。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会继续维持一个较好水平。预测到2025年,全县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达到1.7万人,占全市12万人的14.2%。
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执业医师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之和/年末平均常住人口数(千人)。“十三五”时期,我县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15年的245人增至2020年的512人,年均增加53.4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人增至1.87人。“十四五”时期,在近些年较快增长基础上,综合考虑医学高校招生规模等因素,预测2025年执业(助理)医师数可达562人左右,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01人,分别比全国的3.2人、全省全市的3.0人低1.19人、0.99人。
6.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年末平均常住人口数(千人)。是反映普惠托育水平,解决入托难问题的重要指标。“十三五”期间,全县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达到0.9个,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时期,我县将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托育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引进、培育品牌优势明显的托育集团,推动0—3岁婴幼儿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预测到2025年,全县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将达到2.15个,在2020年的基础上新增1.25个,分别比全国的4.5个、全省全市的3.0个低2.35个、0.85个。
(七)安全发展类指标
1.粮食总产量。也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某一区域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自然生态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水平和政策、市场等非投入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可以稳定达到的粮食产出水平。是反映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指标。截至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5.41万吨,自2016年起始终稳定在15万吨附近。“十四五”时期,我县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高新技术,预测到202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6万吨左右。
2.电力装机。是指整个电力系统内所有火电厂、水电站和其他类型发电厂的装机容量的总和。是反映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十三五”期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由55.33万千瓦增加到65.21万千瓦,新增9.88万千瓦。“十四五”时期,我县将着力打造“绿色能源牌”,加快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实施余热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预测到2025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6.71万千瓦,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21.5万千瓦。
七、《纲要》的重点项目
全县“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8.5%,截至2020年,完成投资94.91亿元。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尤其是我县更为突出。一般情况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有大于或等于投资增长速度做保证,才能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经济规律。因此,围绕“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9%的目标,《纲要》确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10%以上,到2025年投资总额达到153亿元,5年累计完成投资643.2亿元。
为全面完成“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专门开展了《龙陵县“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和布局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全县共列入“十四五”规划项目555个,比“十三五”期间的406个增加149个;总投资2126.7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1577.8亿元,比“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1259.1亿元增加318.7亿元,增长25.3%,以“十四五”规划累计投资测算,投资支撑力达到2.45倍。
按内容分:综合交通规划项目68项,投资271.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项目43项,投资55.4亿元;新型基础设施项目56项,投资30.4亿元;重点产业项目118项,投资609.5亿元;能源项目21项,投资24.1亿元;服务业项目22项,投资76.6亿元;房地产业项目9项,投资62.2亿元;水利项目31项,投资28.8亿元;生态环境治理项目36项,投资120.9亿元;社会公共事业项目124项,投资70.8亿元;乡村振兴项目24项,投资221.7亿元;对外开放及其他项目3项,投资6.4亿元。
按单个项目规划总投资分: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共84个。其中,投资在200亿元及以上的有怒江泸水至龙陵勐糯沿江沿边高速公路(龙陵段)1个项目,占项目总数555个的0.18%,比“十三五”规划新增1个;投资在100—200亿元(不含200亿元)的有瑞孟高速(龙陵段)1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0.18%,与“十三五”规划持平;投资在50—100亿元(不含100亿元)的有龙陵县黄草坝小米地至象达岔路田高速公路、龙陵县年产5万吨电子级多晶硅新材料、龙陵县兴边富民工程、龙陵县年产10万吨CSP太阳能电池及晶体硅提纯、龙陵县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5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0.9%,比“十三五”规划的4个增加1个;投资在40—50亿元(不含50亿元)的有G320镇安至龙陵县城公路、大瑞铁路(龙陵段)、龙陵县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3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0.54%,比“十三五”规划的4个减少1个;投资在10—40亿元(不含40亿元)的项目有37个,占项目总数的6.67%,比“十三五”规划的24个增加13个;投资在5—10亿元(不含10亿元)的项目有37个,占项目总数的6.67%,比“十三五”规划的28个增加9个。这些重大项目规划总投资达到1690.3亿元,比“十三五”规划的1129亿元增加561.3亿元,占总投资2126.7亿元的79.5%,将对龙陵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