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42-5-/2010-0205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0-02-0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参事、文史
政府工作报告(2010)

——2010年2月2日在龙陵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统一思想,共克时艰,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好于预期

2009年,是近年来龙陵经济社会发展中困难最多的一年。内受“2·11”案件影响,外迎金融危机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社会局势,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工作规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贯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23.02亿元,占计划的101.2%,比上年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7.34亿元、9.32亿元、6.3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2%、17%和12.6%,三次产业比重为31.9 : 40.5: 27.6。实现财政总收入2.74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15.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6.53亿元和18.5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30.4%和2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5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2%和15.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9%,比上年回落8.1个百分点。

(一)持之以恒,农业产业培植实现阶段性突破

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培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重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农业“422”工程产业发展政策和县级领导挂钩重点农业产业制度,组织县、乡、村及农户代表900余人次赴临沧、大理等地学习考察产业发展经验,干部群众对产业认识的深度、发展的力度、参与的广度迈上了一个新水平。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6亿元,增长10%。实现粮食总产10.6万吨,增长2.6%。甘蔗、茶叶、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全县甘蔗保有面积13万亩,2008/2009榨季入榨4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06亿元;新植茶叶2724亩,低产茶园改造2万亩,加工干茶5171吨,产值4499万元;畜牧业完成肉类总产量2.22万吨,增长13.3%,实现产值4.18亿元,增长13.2%。“两烟”、石斛、核桃、草果产业取得新进展。烤烟、香料烟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种植烤烟2.5万亩,收购烟叶8.2万担,超任务1.2万担,是龙陵烤烟种植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种植香料烟1万亩,收购烟叶3.08万担,增长68.3%;“两烟”共实现产值6894万元,增长46.2%。集约化栽培石斛22.5万平方米,占计划的150%,种植规模累计达到43.9万平方米,生产石斛鲜条184吨,产值3317万元。新植核桃7.02万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7.2万亩,实现产量767吨,产值1842万元。新植草果1.4万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2万亩。

(二)强化服务,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电力供应、资源整合、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问题,抓住市场逐步回暖的时机,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生产能力,工业经济呈现总量和主导产品双增长、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39.8%;实现工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户,比上年增加2户,实现产值14.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1.8%。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组建了硅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园区管理办法,编制完成了《龙陵县硅工业园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随着征地拆迁等制约因素的逐步缓解,工业项目顺利推进,云红茶业有限公司CTC红碎茶生产项目开工建设,康丰公司6.5万吨有机肥项目一期工程、宏发铁矿北矿区改扩建及磷矿浮选生产线建成投产,永昌公司深度资源接替工程、龙山硅有限责任公司技改项目启动实施。工业节能降耗和资源再利用工作再上新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1.53吨标准煤,下降4%。

(三)抢抓机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良好机遇,创新机制推进项目工作,出台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金筹措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暂行办法》,认真落实县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全年共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4批47个,总投资9203.5万元。国土资源工作成效明显,各类用地保障得力,占补平衡工作取得实效,全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9万亩以上。保龙高速公路扫尾工作基本完成;保腾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三锅疆至勐糯镇通乡油路竣工投入使用;段家坝至木城隔界洼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平达客运站建设通过验收,龙江、腊勐、镇安客运站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248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1747.5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100%和62%。三岔河水库续建工程和八○八、坪子寨、油竹河、杨梅坡、长汉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龙江邦焕大沟、岔河水库安平干渠防渗加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9—2020年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启动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8个,建设规模4.2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000亩,改善灌溉面积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平方公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121件,有效解决2.49万人、1.13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等壳电站、腾龙桥二级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帕掌河二级、公养河三级、杨桥河二级电站开工建设,懒板凳电站建成发电;农村电网改造继续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勐糯集贸市场、镇安集镇二期开发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扎实推进,腊勐集镇二期开发启动实施。2008年16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6个边境地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村容村貌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完成,2009年3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工建设。

(四)锐意革新,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根据省市的部署,编制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并上报省市;农村综合改革、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增发临时补贴工作平稳推进;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确权率、发证率和纠纷调处率分别达到97.32%、98.68%、98.99%,相关配套改革启动实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收到明显成效,实现了管养分离的目标。坚持把借助外力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坚持项目储备与招商引资并重,建立完善了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办法,全面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以优越的条件、优质的服务“请进来”,全年共签约项目5个,协议引进资金9.7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17亿元,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云南方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潞西市云红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进驻龙陵投资建业。

(五)凝心聚力,“三大战役”迈出实质性步伐

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充实工作班子,转变工作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邦腊掌改造提升项目成功嫁接,引入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对景区进行投资开发,邦腊掌温泉项目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规划并启动了大众洗浴中心建设。黄龙玉开发有序推进,在确保矿山秩序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多轮协商,县政府与保山黄龙玉开发有限公司各股东方就收益分配等问题达成共识并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政府、企业、群众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基本理顺;《黄龙玉分级》云南省地方标准正式颁布,黄龙玉珠宝饰品检验站建成投入使用,全县从事黄龙玉加工销售的个体私营企业达181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黄龙玉高峰论坛暨龙陵黄龙玉首次公盘交易会,黄龙玉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征地拆迁工作的突破,县城建设全面展开,龙山南路、龙华路东段、沿山路一期等市政工程以及县城宣传文化中心广场改造、2008年廉租住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廉租住房、西山坡公园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场及配套管网建设、永昌龙苑小区、雨城步行街等项目进展顺利;龙山中路农贸市场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旧城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全县城镇人口达5.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9%,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六)整合资源,扶贫攻坚稳步推进

深入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贫资金的争取和投入力度,全年共争取专项扶贫资金8745万元,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度42个省市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14个省级“兴边富民”整村推进项目和10个县级预算投入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完工,共完成投资7968万元;启动实施了2009年度省级“兴边富民”整村推进项目24个、市级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6个、扶贫安居工程100户。PRCDP项目扎实推进,累计投资5706.6万元,占项目投资计划的93.8%。易地扶贫稳步实施,完成2008年度74户363人的转移安置任务,启动2009年度117户510人的转移安置工作。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83.9万元、贴息贷款6933.4万元,重点对茶叶、甘蔗、石斛、畜牧等产业进行了扶持,共有4266户、2.3万人受益。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7458人次,有序输出1831人。社会帮扶深入开展,省市县2.11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挂钩扶贫,实施项目34个,协调和捐赠资金617.7万元。全年共解决0.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七)转变职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推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5件、政协委员提案104件,办复率100%。加强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52项,保留345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短三分之一;受理行政复议案件7件,办结率100%。“五五”普法深入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完成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66项。以行政问责制为重点的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对作风整治及工作推进中违反规定和要求的15名干部进行了问责。深入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全年实施重大决策听证4项,重要事项公示51项,重点工作通报487项,上网发布常见问题1432项,上传行政许可项目342条,63个部门开通了“96128”政务信息电话专线。干部教育和管理得到加强,思想认识、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八)以人为本,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再就业帮扶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1679个,城镇新增就业112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向4409人发放低保金721万元;农村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享受人数从上年的41271人增加到50101人,发放低保金3455万元。医疗救助稳步推进,在做好大病医疗救助的基础上,为5.69万低保对象和边境居民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113.9万元。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落实,3827名供养对象月均领取补助80元;启动了县城中心敬老院和龙江、镇安、平达、木城4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救灾救济工作扎实开展,完成“8·21”地震民房修复和重建2480户、9454间,拨付464.8万元资金救济灾民及困难群众3.5万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补助1190万元,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2350户。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实施,产品质量执法监督和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扎实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全面整治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全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率下降28.6%。妥善处理等养渡口“1·31”重大沉船事件和缅北果敢战乱中的涉龙问题。围绕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和征地拆迁、资源开发、水利水电建设移民等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全年调处矛盾纠纷1078件,调处成功率为96.8%。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努力净化社会风气,全县社会治安大局保持稳定。

(九)协同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义务教育巩固提升,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9%;“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兑现补助资金3706万元,受益学生3.7万名;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提高12个百分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实施,投资8186万元完成校舍建设5.9万平方米;县职业中学申报省级重点职校通过市级认定,投资986万元的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投资685.2万元实施了县妇幼保健院、4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改扩建项目;5.8万户、23.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人为单位参合率达93.2%,51万人次享受补偿资金2202万元;以甲型H1N1流感为重点的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计划生育政策有效落实,兑付“少生快富”奖励资金1825.5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9‰。县城董家沟侵华日军慰安所维修及“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馆建设全面完成;全县首届民族民间器乐展演、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歌咏比赛成功举办。“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试点建设圆满完成;投资1032万元建成“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站点1.58万座,受益群众6.88万人。

统计、接待、侨务、档案、气象、史志、民族、宗教、残疾人、双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2009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依托项目,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在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凸现的不利局面下,关注民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结果。成绩的取得,凝聚着来自各方面的力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驻龙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龙陵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还比较薄弱,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较多。二是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储备不足,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四是工资改革及民生保障提标扩面等新增刚性支出增多,项目建设配套资金额度大,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五是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六是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工作水平与形势发展还有较大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深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着眼全局,坚定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尽管我们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也要看到我们正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消退,市场将进一步回暖,给实体经济在恢复中实现快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仍保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项目和基础项目投入,为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一批工业、旅游等项目启动实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们将以更加团结的精神、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进一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强县”三大战略,继续着力推进农业“422”工程、工业“129”行动计划和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以项目工作为抓手,突出农业产业培植、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旅游品牌打造、城镇建设四项重点任务,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目标建议为: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12%、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8.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一般贸易出口总额增长30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2010年突出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业产业培植为重点,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始终不渝地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按照“突出特色、长短结合”的原则,在稳定10万吨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继续把农业产业培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从观念转变入手,着力完善产业发展思路和政策,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推广应用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种养水平,切实增强农业综合效益。抓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不放松,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新植甘蔗2.14万亩,稳定甘蔗面积13万亩;以现有10万亩茶园为基础,以提高单产为重点,加大中耕管护力度,完成茶园低改2万亩,实现茶叶总产5300吨;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推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为抓手,加快畜牧业品种改良,加大动物疫病防治,扩大存栏、增加出栏,推动畜牧业优化升级,实现肉类总产2.36万吨,畜牧业产值4.3亿元;坚持“双控”政策,狠抓技术措施落实,扩大早植烟种植面积,按质完成烤烟收购8.5万担;加大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巩固好香料烟种植农户和种植面积,确保3万担收购任务圆满完成。大力培植长效产业。以规划为依托,紧密结合中低产林改造项目的实施,在完成核桃新植10万亩的基础上,将扶持的重点和工作重心进一步向中耕管护倾斜;注重宣传引导,积极发展油茶产业,完成新植2万亩;继续发挥协会的带动作用,集约化新植石斛20万平方米,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在石斛药理分析和深加工上取得突破;新植草果2万亩,实现全县草果面积5万亩的目标。强化11.97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19.12万亩省级和地方公益林的管护,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抓好林权交易中心建设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促进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品牌打造为目标,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增长6.3%。

(二)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以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和载体,加强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严格土地审批利用和土地用途管制,继续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58.4万亩。抓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工程,继续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大项目编报和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年内启动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3万亩以上。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抓好三岔河水库续建和坪子寨、油竹河、杨梅坡、长汉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清水河、一垛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超前做好水利中小型灌区规划和项目编报,争取一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扎实推进人饮安全工程,解决2.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完成2009年度整村推进项目30个,启动实施25个。抓住我省列为全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机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县绝大部分自然村道路硬化、饮水洁净。以省级“兴边富民”整村推进、边境地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村容村貌环境整治项目、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为依托,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60个。积极实施农村能源建设,计划新建沼气池1000口,改灶1000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云南省生态县创建工作。

(三)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富县”战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工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培育和壮大现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新产业。围绕电力、矿冶、制糖等重点企业,依托资源和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积极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开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快永昌公司矿山深部资源接替工程、永昌硅业产能翻番和电炉余热发电项目建设,推进云南永年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工业试生产和规模生产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硅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硅生产能力。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力争新增装机6.836万千瓦。加快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大坝褐煤提质改造项目和CTC红碎茶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发挥效益。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市场,推进木材资源和木材加工企业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业效益。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机制,超前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土地、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实现园区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规模经济,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植,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户,达到16户。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加大资源保护开发和整合力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大力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把节能降耗各项措施落实到企业。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工业增加值7.8亿元。

(四)以项目工作为重点,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能力

超前谋划,突出重点,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机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策划形成一批重点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盘子。坚持内外联动发展,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投资商走进龙陵、更多的项目落户龙陵。始终以项目统揽发展大局,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健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争取项目资金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在全县形成谋项目、争项目、做项目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争取新列项目早日开工。积极配合做好龙瑞高速公路、大瑞铁路龙陵段前期工作和保腾高速公路龙陵段建设相关协调服务工作,开工建设龙腾二级公路和三江口至芒市交界边防公路,抓好段家坝至木城隔界洼农村公路续建工程,超前做好龙新至天宁至三江口、县城至河头、腊勐至碧寨、龙镇桥至等养公路改造项目设计工作,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00公里,力争解决23个自然村不通公路的问题,实现交通投资12亿元。加快等壳电站、腾龙桥二级、公养河三四级、帕掌河一二级、杨桥河一二级、勐梅河三级以及碧寨、岔河电站建设,争取腾龙桥二级、公养河三级、杨桥河一级电站建成发电,积极促成大坪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实现能源投资3.9亿元。

(五)以规划开发为重点,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

抓住全省旅游“二次创业”和保山“一体两翼”旅游发展战略机遇,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龙陵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围绕旅游目的地建设,注重文化和旅游的紧密结合,用文化理念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以规划为指导,以黄龙玉文化、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旅游品牌打造为重点,以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为载体,促进旅游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突出特色和亮点,编制完成《龙陵县2010—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抓好松山抗战历史资源普查、《松山抗战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及松山大垭口旅游小镇建设。加快邦腊掌改造提升步伐,确保一期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单体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年底具备一定接待能力,启动二期项目规划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继续抓好黄龙玉“首采区”秩序巩固,加大“首采区”外矿山整治力度,稳步推进资源开发;以“玉缘区”建设为重点,加强黄龙玉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黄龙玉珠宝饰品检验站的作用,强化产品质量检测,推进黄龙玉公盘、加工、销售市场建设;积极向上汇报和协调,争取将黄龙玉作为天然玉石列入《珠宝玉石 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完成“龙陵黄龙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积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珠宝玉石精品展及“天工奖”评选工作,制定黄龙玉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策划和筹备好首届“中国·龙陵黄龙玉文化旅游节”。不断完善县城城市功能,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县城品位,对全县旅游业发展实施有效拉动。充分挖掘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出乡村游、自驾游等旅游项目,全面提升龙陵旅游形象。

(六)以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突出规划“龙头”作用,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合理布局的原则,统筹做好城镇规划、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启动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抓好县城控制性规划修编和相关专业规划调整,完成龙新、龙江、碧寨3个乡的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加快推进市政设施项目征地拆迁进度。充分利用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进一步盘活城市现有存量资产,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多渠道筹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县城北片区征地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抓好沿山路扫尾和西山坡公园改造,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在抓好2009年40套廉租住房建设基础上,积极争取并提前谋划好2010年20套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快永昌龙苑小区、雨城步行街建设,加快推进龙山中路农贸市场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旧城改造项目,扎实抓好县城西北片区、“玉缘区”及星级酒店建设。整合资源,提高城市自来水应急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县城综合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县城管理水平和对外形象。围绕增加容量、提升档次、拓展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按照盘活土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土地报批进度,着力抓好特色集镇建设。抓住机遇,以客运站点、农贸市场、垃圾处理场建设为重点,积极编报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投入集镇建设。

(七)以增收节支为重点,强化财税金融管理

按照“培植壮大财源、保障重点支出”的要求,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积极扶持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骨干产业,着力培植壮大税源,拓宽新的财政增长点。在继续抓好电、矿、糖等骨干财源的同时,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资金。严格依法治税,依法理财,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堵塞漏洞,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强化支出管理,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注重民生”的原则,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和调度财政资金,优先保证人员工资和机构运转,重点支持和保证事关民生、财源建设、重大项目、强农惠农、维护稳定等重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预算管理,控制预算追加,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审批公务用车,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切实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强化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监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使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安全、高效。大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步探索建立金融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增加在基础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及公共事业方面的信贷投入,力争全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增长15%以上,实现金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八)以统筹协调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两基”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以上;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县职业中学学生餐厅和宿舍楼建设进度,逐步完善学校功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城关中学整体迁建,争取实施龙二中、龙五中、平达中学教学楼等建设项目;健全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和考核办法,启动“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经费核拨试点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协调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打造更多文化精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起更加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医疗体制;坚持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不动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开工建设县医院住院楼;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发展妇幼保健卫生事业,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落实“奖优免补”政策,推进“少生快富”工程,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开工建设龙新、腊勐、碧寨、木城4个计生服务站,改善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科技推广运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功能和宣传推介作用,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努力提高收听收看和播出质量;全面实施“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继续实施好“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扎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接待、外事、侨务、档案、气象、史志、地震、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九)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紧紧围绕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突出“一体两翼”工作重点,牢固树立“大扶贫”工作理念,抓好易地开发、安居工程、信贷扶贫、外资扶贫、社会帮扶等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全年解决0.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围绕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大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专家咨询、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围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发就业岗位1600个;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1600人次。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及时落实各项保险待遇;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伤保险,逐步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各种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运行安全。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扎实开展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在基本生活、大病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加快县城中心敬老院和龙江、镇安、平达、木城4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推进五保供养工作。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启动实施农村民房灾害保险,支持做好慈善事业,关心残疾人工作,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坚决防范和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大产品质量执法监督和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及时排查化解资源开发、土地征用、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提高政府应对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效率和水平。积极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和发挥村民的民主权利。

三、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今年是实现龙陵跨越式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的关键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发展、创新、服务、效率、廉洁”意识,全面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强化发展意识

加快发展是龙陵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眼光谋发展,用改革的思路抓发展,用扎实的工作促发展。坚持用发展的成果来破解矛盾,用发展的水平来衡量业绩,在全县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进行量化,加大对政府工作部署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对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进行重点督办,对不同阶段的工作进行跟踪督办。注重政府诚信建设,对承诺的事项要坚决兑现和落实,使群众的权益、政府的形象得到维护,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强化创新意识

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创造性工作。充分发扬“钉子”精神,遇到问题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咬定目标不放松、直面矛盾不后退、遭遇挫折不灰心。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种集训、调训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汲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不断提高领导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克服干部职工中普遍存在的安于现状、坐井观天、固步自封现象。加快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和谐,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三)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强化“公仆”观念,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部门权责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方法,创新服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打造公开、公平、优质的服务平台。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作风建设,促使干部扑下身子干实事、抓项目、谋发展,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帮助群众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始终把企业的事当作头等大事,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诚心、诚实、诚信为项目落成开绿灯。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比服务、比奉献的良好氛围,以优质的服务改善发展环境。

(四)强化效率意识

把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效能政府建设的目标,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大力开展学习型队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政府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本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力度精文减会,减少应酬和事务性活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坚决克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不良风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健全激励机制,褒奖干成事,治理不作为,惩戒乱作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行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建设。

(五)强化廉洁意识

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推进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推动政府工作制度化、决策科学化。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防线,做到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审计监督,促进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要求,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以实际行动维护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有压力,也有动力。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精诚团结,共克难关,抓住机遇,奋发图强,为保持龙陵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