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42-5-/2009-022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09-02-20 |
文号 | 浏览量 |
——2009年2月17日在龙陵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左光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克服困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努力克服煤电油运紧张、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凸显、金融风暴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强县”三大战略,着力推进农业“422”工程、工业“129”行动计划和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县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61亿元,增长13.5%;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19%和13.2%,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4.6∶37.7∶27.7调整为32∶40.7∶27.3;完成财政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1亿元,增长15.3%;完成财政总支出6.05亿元,增长26%;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20.34亿元和14.77亿元,与年初相比分别增长14.8%和3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4亿元(不含保龙、保腾高速公路投资),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2504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8元,增长13.4%;一般贸易出口总额841万美元,增长87.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亿元,增长20.9%。
(二)加大投入,三农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种粮补贴376万元、农资增资补贴1499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2.6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0.33万吨,增长3.2%。县级财政安排资金1092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农业“422”工程产业培植。2007/2008榨季,县内甘蔗保有面积13万亩,入榨49.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17亿元;新植茶叶5092亩,低改茶园2万亩,完成茶叶总产量4764吨,实现产值4049万元;种植烤烟1.89万亩,收购烟叶5.04万担,种植香料烟6083亩,收购烟叶1.83万担,实现“两烟”产值4160万元;新植核桃5万亩,组织落实核桃嫁接苗40万株;全县集约化栽培石斛种植户927户,总面积达28.3万平方米,新增8.42万平方米;完成肉类总产量1.96万吨,增长11.6%,实现畜牧业产值4亿元,增长36.2%。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54亿元,增长8.6%。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9亿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科技产业扶贫、扶贫贴息贷款、PRCDP等扶贫项目,解决了0.5万绝对贫困人口、巩固了7.16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53万人(次),组织有序输出1650人(次)。累计整合资金1709.8万元,完成了2007年度24个新农村试点续建和2008年度56个试点规划。八○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三岔河水库及坪子寨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相继开工,全县共实施水利工程548件(次),完成投资9384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6万亩,建设高稳产农田0.2万亩、基本农田0.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解决了1.1万人、0.5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启动了三锅疆至勐糯通乡油路工程,实施乡村公路新建和改造248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投资32万元完成农家店建设改造25个。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确权211.95万亩。
(三)提高产能,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深入实施“工业富县”战略,研究制定了龙陵县工业“129”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严重受挫的不利环境下,依托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协调服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46亿元,增长21.2%,实现工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23.4%。10万吨硅铁项目二期工程、年产1600万件日用瓷生产线、腊寨电站等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蛮关河一、二级电站和杨桥河电站等一批小水电建成并网发电,全年完成县内统计发电量9亿千瓦时,实现工业产值2.25亿元,增长67.2%。完成了龙陵水泥厂的破产清算,成功引进德宏汇合集团对其资产进行收购,汇合集团新建的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带余热发电项目进展顺利。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新成效。成立了龙陵县硅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龙陵县硅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万元GDP能耗降到1.59吨标准煤。
(四)注重招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项目储备与招商引资并重,充分发挥资源、区位、政策环境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先后与云冶集团、省工投公司、汇合集团等企业签订招商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54.35亿元,比上年协议投资1.96亿元增长27倍,实际到位资金5.99亿元,完成计划的11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县共施工162个项目,其中新开工13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4亿元(不含保龙、保腾高速公路投资)。在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化项目支撑作用明显,特别是在永昌铅锌公司10万吨硅铁项目、汇合集团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带余热发电项目、腊寨电站、腾龙桥二级电站、等壳电站等一批骨干产业化项目的拉动下,全县工业及产业化项目共完成投资7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1%。固定资产投资正在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项目支撑向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化项目“两轮驱动”转变,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夯实基础,文化旅游培植有序推进
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邦腊掌旅游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县城至邦腊掌景区油路改造及沿线亮化工程、景区滞洪坝、拦河坝、分洪隧洞、引热水工程和景区高端区等项目的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维护了黄龙玉矿山秩序稳定,围绕政府主导开发管理的原则,黄龙玉开发公司重组事宜正在逐步达成共识,黄龙玉交易、加工、批发中心——玉缘区已完成选址,修建性详规通过评审;龙山“名镇”和“名街”建设工程扎实开展,新一轮县城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实施了龙稷精米厂安置点、大坪子汽修汽配安置点、立交桥匝道、兴农路景观绿化、龙华西路建设和腾龙房地产一期开发等工程项目,完成了西山坡公园的产权回购;一场“大戏”工程取得成效,配合抓好了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龙陵境内的外景拍摄。勐糯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和腊勐、镇安集镇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城镇建设投资2486万元,新增城镇人口0.25万人,城镇化率达1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六)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率和免教科书费率均达100%,对1.65万名寄宿制学生实行了生活补助,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4.3%;投入资金2501万元,排除中小学危房10850平方米,新建校舍17331平方米;小学、初中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5%和1.5%以内;高考上线率为64.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逐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输出技术人员1285人。新农合以户和以人为单位的参合率分别为97.45%、91.81%,比上年增3345户17839人,全年共减免补偿26.87万人次,补偿基金1408.28万元;完成了县医院医技楼建设,实施了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和勐糯、平达两个卫生院以及67个村卫生室建设,新购医疗设备1281台(件)。7个乡镇文化站、县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我县在省、市举办的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中均取得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承办了全市第六届老年人轮办运动会;电视散文《松山何以巍巍》和傈僳族专题《上刀山·下火海》拍摄完成。全民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7‰,年末全县总人口280795人。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启动了人武部营区、周转房及信息化建设。统计、外事、档案、法制、气象、双拥、侨务、人防、史志、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强化责任,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并出台了《龙陵县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召开各类听证会、评审会和专家咨询会17场(次),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0件、政协委员提案93件,办复率100%。全年共处理来信来电71件,接待来访群众58批(次),共400余人(次);县政府领导大接访12次,大下访35次,“县长信箱”收到网上信访68件,回复率100%。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龙陵县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启动建设了县城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城市管理功能进一步增强。积极协调和解决水库移民安置等一批社会矛盾,确保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省第六届城运会期间全县的社会政治稳定。重视抓好“四项制度”的落实,政府廉政建设成效明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城镇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从16402人扩大到44400人。筹措440万元资金,建立了城镇、农村和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施了30套1865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建设工程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发放工作。80岁以上老年人的长寿、保健补助有效落实,并达到省级规定标准。开发就业岗位161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7%。“8·2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进展顺利。残疾人事业扎实开展,为154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将5000名重度、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达到了残有所助。
各位代表!回顾2008年,我们倍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取得的,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智慧,是全县上下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驻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所有理解、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龙陵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改革发展面临多重制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收入水平低,持续增收压力大。二是工业结构单一,总量不足,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市场低迷,工业经济严重受挫。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增收因素少,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压力大。四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水平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对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建议
2009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经济发展困难多,机遇也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加速扩散,全球经济下滑,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龙陵经济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对工业领域的影响尤为突出,工业增长压力加大。据统计,从2008年9月份开始,金属硅、电锌等主要工业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全县工业经济损失约5亿元,影响税收0.39亿元,导致县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增速同比分别回落0.5、22.1和10.6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保持“三农”发展的好形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业投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具体举措,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建设,这将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全省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以及保腾、龙瑞高速公路、大瑞铁路和中缅输油输气管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逐步开工建设,将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测算,2009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不低于8%,国家宏观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总的来看,我们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上下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时刻保持加快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发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抓牢一切发展机遇,用足、用活一切有利条件,乘势而上,顺势而谋,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的重要机遇,继续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强县”三大战略,突出“农村改革发展、工业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培植”五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422”工程、工业“129”行动计划和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以项目为抓手,以保增长为目标,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目标建议为: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0.1%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产业培植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在稳定10万吨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农业“422”工程。以夏烟早植为突破口,完成7万担烤烟和3万担香料烟收购任务,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县烤烟产量在2008年基础上增加两倍,达到15万担;稳定甘蔗种植面积13万亩,实现入榨产量50万吨以上;新植核桃5万亩,全县核桃总面积达25万亩;新植茶叶0.2万亩,低改茶园2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5000吨;抓住市场需求扩大趋势,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用好小额信贷贴息政策,着力培植石斛产业,完成新植15万平方米;以科学养殖和品种改良为重点,以动物疫病防治为保障,大力扶持和支持规模化养殖,实现肉类总产量2.2万吨,畜牧业产值4.04亿元;抓住省级启动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抓好11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新建农村沼气池1500口,节能改灶1500盘。大力推进山区综合开发。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次),组织有序输出1500人(次),着力解决0.5万绝对贫困人口、巩固7.06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整合资金,抓好6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工建设镇安、平达、龙江、龙新、象达5个农村客运站,启动镇安活畜交易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面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合理调整优化财政、固定资产和信贷的投入结构,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的长效机制和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以矿电为主导的工业生产是近年来龙陵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龙陵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关键看工业,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富县”战略,继续实施工业“129”行动计划。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扎实抓好计划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抓紧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成熟度高的重大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推进腾龙桥二级电站、等壳电站和公养河三级电站建设进度,加快帕掌河、杨桥河、勐梅河等流域的小水电开发,力争全县总装机达47.76万千瓦,新增1.89万千瓦。力争日产2500吨水泥、60万吨褐煤提质增效、30万吨磷矿浮选、6.5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年内建成投产;积极推进永昌铅锌公司10万吨金属硅、康丰公司10万吨燃料乙醇、公养河四级电站、雨辰公司2000吨茶叶生产线、汇合集团1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和石斛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硅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制定园区准入条件和优惠政策,组织和引进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的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继续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协调服务,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电力供应、原料购进、交通运输、劳动用工、资金筹措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协调服务,千方百计保证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9亿元,增长2.3%;实现工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9.7%。
(三)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继续实施投资拉动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采取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编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健全项目储备、项目资金筹措激励机制,继续研究出台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金筹措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围绕中央、省、市确定的投资重点,认真抓好项目储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和省级扶持盘子。着力抓好省级“三百”、市级“百项”和县级30项重点建设项目,以项目保投资,以投资促增长,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大高稳产农田改造力度。加快推进三岔河水库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八○八中型水库和坪子寨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长汉坝、杨梅坡、油竹河、一垛墙、清水河5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组织实施松白大沟修复工程,做好熊洞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8件,解决1.06万人、0.4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继续抓好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试点、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整村推进、易地扶贫、PRCDP等项目建设,力争“三农”投资达4.3亿元以上。以依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为着力点,以征地拆迁工作为突破口,多渠道筹集资金,扎实推进县城建设,重点推进县城南北片区、东南片区、西北片区建设,具体抓好龙山南路、龙华路东段、代家坡安置片区配套设施及东坡路等一批建设项目,完成西山坡公园一期改造工程,尽快启动腾龙花园二期以及滇西印象、玉龙佳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龙陵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突出抓好碧寨、龙江、腊勐、龙新、木城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实施勐糯综合农贸市场二期工程及镇安、碧寨集镇改造和腊勐、木城综合市场建设等项目,力争城镇建设及房地产投资达2.3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大瑞铁路和保腾、龙瑞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三锅疆至勐糯通乡油路建设,开工建设段家坝至木城隔界洼农村公路和德宏潞西至三江口公路,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188公里,力争交通投资达4.3亿元以上。全力配合做好岩桑树和光坡两级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在抓好碧寨和龙新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同时,开工建设龙陵220千伏、黄草坝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大坪子110千伏变电扩容工程、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力争能源投资达3.5亿元以上。
(四)以品牌打造为重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随着保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腾冲机场建成通航,以及“云南通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战略的实施,龙陵旅游后发优势将进一步凸现。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借势打造旅游目的地,把龙陵作为滇西旅游圈中重要的一环来进行培植。注重温泉文化、黄龙玉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及旅游品牌打造,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努力实现旅游发展新跨越。按照已经确定的开发思路及定位,在与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的基础上,督促投资方按照协议规定,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一期工程在年底以前建成投入使用。围绕政府主导、管理有序、便于监控、利益共享的开发思路,加快推进黄龙玉开发公司重组进程;以规范开发为切入点,加快“玉缘区”建设进度,强化产品质量检测,进一步规范黄龙玉市场;以黄龙玉文化为主线,认真做好第一届中国·龙陵黄龙玉文化旅游节的组织筹备工作,真正把黄龙玉打造成知名旅游品牌。突出“保山南大门、德宏后花园”的定位,按照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要求,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提升城市品位,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着力抓好县城景观大道、西山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军慰安所遗址修缮、文化广场硬化等一批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启动县城五星级宾馆建设,完成龙陵宾馆改造并尽快形成接待能力。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整理、传承和开发,打造和推介一批具有龙陵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重视和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多角度、高层次宣传龙陵,扩大龙陵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投入,切实搞好“龙陵·松山”抗战遗址和“小黑山·蚌渺湖”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力争全年旅游人数达3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 2亿元以上。
(五)以增收节支为重点,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针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财政形势,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和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保运转、保民生”,坚决杜绝大手大脚、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富民富县的产业发展,壮大县乡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改进征管方式,加强土地出让金及各种非税收入征管,充分挖掘增收潜力;认真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扩大财政增收空间;继续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区域的税收征管,严肃查处偷逃骗税行为,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坚持厉行节约,强化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向“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方面倾斜,建设“民生财政”;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跟踪问效。巩固和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各项工作,规范财政支出程序,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全面推行以“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着力解决乡镇财政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组织实施好以增值税转型为重点的税制改革。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增进银政、银企合作,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合作水平;严厉打击各种金融犯罪,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确保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0%以上,贷款余额增长18%以上。
(六)以公共服务为重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进一步加大科技项目实施力度,抓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龙陵一中正式启动“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经费核拨试点工作;切实抓好中小学校基础建设,全年排除中小学危房7000平方米,新建农村校舍30000平方米;全面巩固和提升“两基”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加快县职业中学教学楼建设进度,完善学校功能,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档次;加强高中教育,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入手,大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重视幼儿教育和成人在职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巩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成果,不断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县级医院新建、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平达、勐糯、镇安、龙江卫生院建设,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15个。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强以艾滋病防治为主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工建设龙江、勐糯、平达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健康发展;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破除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壁垒;着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平达和龙江文化站;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和播出质量,组织实施好573个自然村17190户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和8座农村调频大喇叭广播试点。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统计工作,认真抓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统筹兼顾,抓好侨务、人防、双拥、档案、外事、史志、地震、气象、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以群众工作为重点,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着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大接访、大下访”活动,认真落实政府领导接待日、领导干部包案和接访、约访、下访、责任追究等制度,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管理开发、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水库移民、环境污染、企业改制、涉法诉讼及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事前进行风险评估,决策过程中组织专家和群众代表进行听证,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深入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抓好大中型水库及电站建设区的实物补偿、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扎实开展救灾救济和灾后恢复建设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继续巩固“平安龙陵”创建成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查禁“黄赌毒邪”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群防群治,抓好实有人口管理和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工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突出抓好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强化对社会保障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公共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和各类社会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城镇低保“应保尽保”,继续抓好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工作,有效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完成30套1500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任务,继续做好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启动并认真落实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继续实施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和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程。关注老龄工作,开工建设中心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残疾人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人以上。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继续开展残疾人教育、康复、扶贫和助行、助明工作,有效改善残疾人状况。
(八)以作风转变为重点,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行政机关中普遍存在的学风不浓、效率不高、思想解放不够等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学习,转变作风,创新管理,着力打造学习、责任、效能、法制、阳光政府,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以良好的形象、务实的作风、出色的工作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着力打造勤学善谋的“学习政府”。要把学习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广大行政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知识、先进部门的新举措、发达地区的新经验,争做学习型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掌握全局、把握发展趋势的水平,提高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水平,提高抓关键、破瓶颈、抓落实的水平。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干事氛围,使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勇于赶超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形成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着力打造以民为本的“责任政府”。今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在县级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委的安排部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组织,认真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创新体制机制,真正达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进一步强化机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把政府的责任落实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企盼的事情做起,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坚持勤俭办事,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着力打造求真务实的“效能政府”。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密切联系实际,狠抓工作落实。集中时间和精力,多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多办一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探索提高行政效能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创新政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对督查工作的领导,采取综合反馈、催报检查、督查调研、实地督办、专项督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对政府工作部署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行政问责办法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效能监察。建立长效的监督举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问责力度,促进行政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把抓落实、创业绩作为绩效评估标准,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政府”。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努力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多头执法、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等现象。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听证、公示制度,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注重通过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化解行政争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健全联系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深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有效地监督政府。
着力打造清正廉洁的“阳光政府”。从严治政,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规范决策程序。从完善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方面的事权和财权。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审计监察。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移民安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龙陵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始终不渝地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龙陵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