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42-5-/2005-0309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05-03-09 |
文号 | 浏览量 |
——2005年3月7日在龙陵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陵县人民政府县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全面完成2004年各项目标
2004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龙陵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长速度自1998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5%、26.5%和8.8%,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41.8:23.0:35.2调整为39:27: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亿元,增长3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06万元,减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元,增长6.5%;城镇登记失业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34‰。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6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取果断措施,抗拒自然灾害
面对严重的持续干旱、特大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和暴风侵袭,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干部沉着应战、靠前指挥,依靠群众、科学救灾,做到认识、部署、指挥、措施到位,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扎实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投入救灾资金199万元、恢复建设资金121万元,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二)加大工作力度,实现经济发展提速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46亿元,增长2.1%;农业增加值完成3.72亿元,增长2.5%。粮食产量9.08万吨,增长0.2%;肉类总产量1.27万吨,增长4.1%;甘蔗产量41.87万吨;收购烤烟20693担;收购香料烟3404担,增长26.6%;茶叶产量0.24万吨,增长7.6%。木薯、山葵等产业得到巩固。大麻、亚麻复合生产线试车投产。农特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投入资金1533万元,动工各类水利工程772件,完工675件,解决了2924人的饮水问题。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制定了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面对电力供应不足的制约,加大协调力度,确保了重点企业的生产。全年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5.74亿元,增长25.8%;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22%。电锌、硫酸、金属硅、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992万元,增长2.5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势头。年内列入计划的续建和新建项目进展顺利,续建19项,新开工30项,竣工投入运行34项。黄草坝至龙镇桥县际油路、阿鸠田电站、勐梅河二级电站、腊碧公路一期工程、木城水利渠系、兴鑫硅厂、糖料基地等一批续建新建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运行,苏帕河二级和三级电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意达综合商场、220千伏省级电网和110千伏市级电网及变电站等相继开工建设,保龙高速公路、龙川江腊寨电站、公养河电站、三达地至龙镇桥二级油路、八○八水库和坪子寨水库除险加固、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进一步加强了对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旅游业培育基础性工作力度,旅游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60万元,分别增长17.1%、48.3%。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签约项目协议引进资金12.3亿元,实际到位4858万元。
非公经济发展迅速。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技术、管理的扶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580万元,上交税金1315万元,分别增长10.9%、14.7%。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深入贯彻落实各项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工农业生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编制了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努力消化政策性减收因素,及时研究解决财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了财政的平稳运行,实现财政总收入9964万元,增长11.6%;财政总支出23891万元,增长30.9%。自1989年以来,首次消化了部分滚存赤字。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金融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较好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年末金融存款余额8.96亿元,比年初增长14.4%;贷款余额7.92亿元,减5.3%。
(三)坚持统筹协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科技工作扎实有效。认真开展了“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科技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加大,人工种草养羊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组织参加了第十九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和“普实”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投资1336万元,新建校舍16469平方米,改造危房9838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撤并小学45校(点),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高中扩招进程加快,普通高中在校生增加524人,高考升学率达73.5%。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研究提出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方案。建成了抗战纪念广场。成功举办了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展了一次爱国、爱乡、强县教育,鼓舞和凝聚了民族精神。加强了与周边县市的文化交流。参加了首届市运会,取得奖牌43枚、团体总分第3名的成绩。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农村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医药市场管理、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其他社会事业有新进展。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全面推行,一孩家庭领取父母光荣证1023户。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7616户个体经营户和850户基本单位的入户登记工作。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5.5%、86.1%。民政、侨务、外事、民宗、统计、史志、对台、人防、地震、档案、环保、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有新发展。
(四)推进体制创新,加大各项改革力度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理顺了工作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列入省、市考核目标的14户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13户。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基本确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广电系统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五)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城镇就业84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次,有组织向外输出425人,解决5100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养老保险4313人、医疗保险8726人、失业保险8290人。筹集低保资金153万元,实现应保尽保目标。清欠工作成效显著,已兑付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2100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四五”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创建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1个,市、县级30个。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加大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的力度,查处治安案件566起,破获刑事案件178起。深入开展禁毒斗争,推进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坚决遏制毒品危害,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坚持从严治政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5件、政协委员提案90件,办复率为100%。以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八条禁令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三观”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力度,着力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得到较好落实,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作出了“六项廉政承诺”。严惩腐败行为,查处了一批违纪案件。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不断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
10件实事顺利实施。筹集资金796万元,实施了2个重点村综合开发、6个温饱安居村工程和1620户扶贫安居工程住房改造;改造中小学危房9838平方米;全县符合低保条件的1900人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筹集资金15万元,帮助1.5万特困人口和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畜饮水工程因投资计划下达时间推迟,于今年2月中旬动工,预计5月底竣工;建设农村沼气池1000口;龙陵一中综合教学楼建设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竣工;投资33万元,完成董家沟改造部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及工程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人均减负23.3元,减负率达63.5%;开展法律援助案件29件,代写法律事务文书103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驻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关心、支持、帮助龙陵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灾害严重,数灾并发。过去一年相继遭受了旱、风、洪、低温等自然灾害,成灾面大,受灾程度深。二是“三农”问题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短时期内难见成效,一些农业产业在培植过程中出现了预想不到的情况,有的对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劳动者素质偏低,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三是财政困难加剧,收支矛盾突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缺少产业支撑,财源结构单一,特别是受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税基萎缩,传统财源难于支撑县乡财政。加之,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刚性支出剧增,收支矛盾加剧。四是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化进程缓慢。受电力供应不足、企业负债过高、资源匮乏、产品结构单一、经营管理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工业企业少、小、散,工业化程度低。五是政府工作存在不足,职能转变仍有差距。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领导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努力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夯实基础、培育支柱、加快发展不动摇,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着力抓好工业生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认真处理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狠抓政府系统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8.4%以上,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4%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下。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农业稳县”,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支农政策,保护好、支持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4%以上的目标。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提高单产,增加总量,实现粮食总产9.5万吨以上。抓好2.78万亩优质稻、5.4万亩杂交包谷、4万亩啤饲大麦、2.5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今年,县人民政府将安排农业科技专项经费,用于举办各类样板、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扩大甘蔗良种面积,认真落实各项科技措施,提高单产,抓好3.32万亩良种推广和1万亩吨糖田建设,力争甘蔗农业产量达50万吨,比上年增长10万吨以上。突出优势和特色,壮大龙眉、振兴等茶叶加工企业,努力解决品牌杂乱问题,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坚持“控量、提质、挖潜、增效”的方针,切实加强对烤烟生产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确保市政府下达的指令性计划顺利完成。抓好香料烟采摘、调制和收购工作,力保提质增效。依托保龙公司,大力发展草食型畜牧业,在优势畜产品出口上取得突破;继续抓好黄山羊标准化示范项目,完成国家标准化鉴定和认证;加强畜禽检疫和疫病防治工作,研究草食畜饲料加工,加快育肥速度,提高出栏率,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63亿元、肉类总产量1.3万吨。同时,继续抓好咖啡、蔬菜、林果等产业的巩固与发展。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认真实施“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入万户”行动,通过整合项目、整合资金、重点帮扶、科技推广,切实解决农村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加大新兴产业技术推广和运用力度,引导农民正确看待新产业培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今年,重点抓好1000亩石斛、3000亩工业用无毒大麻、1000亩山葵、6500亩木薯种植。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八○八水库和坪子寨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河头先锋大沟二期改造,积极向上争取一批小型水利、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加快高稳产农田建设步伐,抓好勐糯东山梁子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和松白大沟改扩建前期工作,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
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通过政府组织、提供信息、搞好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有组织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500人,力争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次以上。
(二)落实“工业强县”战略,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龙陵县2000—2020年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以电带矿、以矿促电,做强做大农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以更大的气魄、更强的措施,全力推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22.1%以上。
做强做大矿电支柱产业。坚持走矿电结合道路,加快水电资源开发,配合抓好苏帕河流域电站建设,抓紧建设公养河、河冲河、龙川江流域电站,为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能源支撑。实施好八○八铁矿二期工程。扩大硅生产加工规模,支持好兴鑫硅厂技改扩建和顺康公司硅冶炼炉建设项目。全力支持配合云南冶金集团做好10万吨硅铁加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和精深加工的研究。继续抓好以糖、铅锌、硅、水泥等为主的重点工业生产,协调好电力调度工作,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用电需要,确保工业增长。
做深做精农特产品加工业。重点在石斛、麻类、山葵、畜产品、核桃、蔬菜等农特产品的加工上取得新的突破。在扩大石斛种植规模和规范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搞好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使其规模、效益得到提升;依托龙头企业,稳步扩大麻类种植规模,协调好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工作;做好山葵收购工作,帮助、扶持泰龙集团建设加工厂,使之尽快发挥龙头作用;着力打造龙陵黄山羊品牌,在产品的质量、宣传、包装上下功夫,将其培植成为龙陵餐饮业和草食畜肉产品的亮点;巩固核桃现有种植面积和生产加工成果,做好精深加工文章,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效益;按照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标准,建设蔬菜基地,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将其培植成为带动冷凉山区群众增收的绿色产业。通过乡、村、组、户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有特色、有品牌的农特产品加工业群体。积极筹办好第三届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不断探索市场营销渠道,增加订单,扩大规模,提升产品的档次、质量和数量,实现农特产品资源的整合、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
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强化整体意识,加大优势资源跨区域配置力度,推进资源、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支持康丰公司整合周边制糖企业,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支持永昌铅锌公司整合周边矿产资源和寻找新矿点;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硅工业及硅资源的整合,努力把龙陵建成全市最大的硅工业基地。
注重工业引力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对改制企业的指导和帮助,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切实转变观念,主动服务企业,构筑新型的政企关系。实施电子政务和广播电视综合宽带信息传输网络工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重视信息的获取、分析、利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理解和利用好中央“有促有控”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中央对经济“过热”一极发达地区控制的机遇,正确把握中央、省、市资金投向,掌握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导向,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和联系,以“兴边富民工程”为突破口,积极争取能够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落户龙陵,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重点支持配合做好保龙高速公路建设,切实抓好征地拆迁工作。支持苏帕河二、三、四级电站建设和五级扩容,实施公养河二级电站、龙川江腊寨电站、河冲河二级电站建设,抓好腊碧公路二期工程、县城电网改造等在建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三达地至龙镇桥二级油路、半斤坝至木城公路、勐柳至赧烈河公路、天宁至三江口公路、芒旦大桥。积极做好腾龙公路改造、松山抗战旅游、苏帕河流域生态治理、县城供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改造、三岔河水库、公养河三级和五级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和立项争取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开发怒江流域、建设大瑞铁路和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对龙陵境内有关项目的立项和支持。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
坚持以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围绕以县城、勐糯为两极带动的发展思路,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上报审批工作,编制好乡镇集镇建设规划,重点抓好镇安、龙新、碧寨、象达、平达、腊勐等交通干线的集镇规划和建设。县城的规划要与工业布局、行政办公、商住小区和旧城改造相结合,实现城镇化和产业化的良性互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和意达综合商场建设,加快实施东河、龙山南路改造。加大城镇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净化、美化、序化、亮化工程,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大力培植以非公经济为重点的二、三产业,把县乡集镇建设为集二、三产业支撑、商品生产交易、人员物资流动、信息文化交流、观念思想交融的区域经济文化辐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城镇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培植、吸引就业、劳务输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村人口、乡镇企业、商品流通及货运储备等向县城和集镇集中。大力发展城镇服务业,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五)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切实把扩大开放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云南加快实施走向南亚战略等机遇,积极谋划好、规划好、宣传好龙陵的对外开放优势和环境。主动走出去交朋友,寻求合作伙伴,谋求发展空间。积极探索与缅甸的区域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缅甸投资办厂,争取将等养口岸建设纳入全省“兴边富民工程”盘子。加强项目的开发、储备、包装和推介,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入驻龙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工作职责,规范招商引资程序,使招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坚决纠正重引进、轻服务的问题,在搞好服务、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切实转变社会和私人资本投资中农村广大群众的观念和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认真分析当前对外经济贸易中的重点、难点,努力拓展对外贸易,增加农特产品出口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对外经贸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扎实做好旅游业基础性工作。加快推进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近期把旅游业的发展定位于打好基础、突出特色上。充分利用龙陵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吸引社会投资、外资,着力打造“龙陵·松山”抗战文化旅游、邦腊掌健康旅游和“一湖一山”(蚌渺湖、小黑山)生态旅游品牌。围绕旅游产品开发,突出做好特色康体SPA、特色保健餐饮、民族民间工艺三篇文章。解决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力争邦腊掌旅游度假区在经营管理、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增加功能上取得突破。实现全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收入6020万元。
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扩大领域、壮大规模、提高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认真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对非公企业的认识和区别对待问题,敢于同非公业主交朋友、话发展,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强监管,依法维护企业权益,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创新创业和平等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倡导非公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逐步完善非公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和诚信观念,强化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共同提高诚信程度,最终达到既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又保护非公企业利益、使其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六)认真抓好财税工作,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围绕增收节支抓好财税工作。进一步拓宽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深入研究财政增收新亮点,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活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看好、比较效益明显、财政见效快的骨干财源。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继续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加大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支出预算。抓好预算外资金管理,严禁设立“小金库”。坚持勤俭办事,从严控制车辆编制,规范公务车辆管理,减少人、车、会、话等经费支出。稳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乡财县管”试点工作。加大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和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杜绝各种“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严禁举债搞建设,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
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为加强银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认真开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三年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和内部经营机制转换,建立新的监督管理体制,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三农”。金融部门应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运用好金融货币政策,积极寻求新的贷款增长点,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大力发展金融产品,切实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力争全年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七)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建设新路子。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路子,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把我县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加快以邦腊掌为重点的休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和以松山抗战为主题的历史文化产品挖掘,着力打造2个民族文化精品(彝族香堂人土巴拉器乐和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展演),建设4个特色文化乡镇(勐糯、木城、平达、象达)、4个文化资源保护村(河头芒旦、平达石洞河、龙江葛根寨、木城花椒),抓好对宣传龙陵有重要作用的书刊、影视作品、歌曲的创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电影电视拍摄剧组到龙陵选景选点拍摄,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群体。加强对外宣传和项目推介,创新文化投融资体制,全面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科技知识宣传、培训,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科技投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实现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开发优势资源,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推行教师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加大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民办和国有民办教育,逐步拓宽办学渠道。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面向全国,实现与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结合,大力培养各类初、中级人才。加快发展高中教育,扩大招生规模,抓紧做好勐糯中学办高中班和龙陵一中扩招的准备工作,力争高中招生增长9.7%。积极稳妥地调整中小学布局,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排除中小学危房,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设立补助基金、强化帮扶措施、开展勤工俭学、实施“三免费”教育,确保中小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
强化卫生和计生工作。切实抓好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和卫生执法监督四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地方性疾病和艾滋病的防治措施,抓紧建设县疾控中心;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水平;扎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保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下。
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不断增强全民体质。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巩固和提高覆盖率,改善节目质量,提高收视和宣传效果。实行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解决好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做好水电、矿产开发和公路建设中的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工作。加强国防教育,认真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重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发挥其特殊作用。认真落实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抓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关心支持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实施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支持共青团工作,培养各类青年人才。支持工会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工作,探索在非公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视老年人工作,支持各种协会开展活动,发挥好老年人的余热作用。认真搞好经济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社会劳动力调查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继续做好侨务、外事、档案、史志、气象、地震、通信、邮政等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八)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为根本,以整村推进、优势产业培植、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为工作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信贷扶贫、挂钩扶贫、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力争实现解决5000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抓好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扩面和征缴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路子。落实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目标。抓好民政救济工作,加强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对灾害的预警预测能力,努力减轻各种灾害带来的损失。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做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推进“平安龙陵”建设。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切实抓好信访工作。整合各类调解资源,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和解决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重点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企业改制重组中侵害群众权益等问题,把不得出现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一条铁的纪律加以落实;坚决纠正教育收费、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加强对民间社团的引导和管理。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治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始终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及“两抢”、“两盗”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深入开展禁吸戒毒和无毒社区创建工作,努力遏制毒品危害,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依法管理宗教,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九)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抓好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县政协通报重要工作情况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强化监察、审计等行政执法监督,及时纠正行政执法机关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保障居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把普法重点放在农村及其他法制宣传薄弱的部门和单位,大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整顿执法队伍,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法律、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搞好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实施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十)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实施好“兴边富民工程”计划
扎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编制规划的方法、要求、步骤和措施,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摸清县域资源状况,搞好定量分析,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用改革的精神、开放的观念和务实的办法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我县今后五年的发展描绘一幅宏伟壮丽的蓝图。
认真编制和实施好“兴边富民工程”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这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边疆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之举,为龙陵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要紧紧围绕龙陵的发展现状,主动衔接省、市“盘子”,研究提出今后全县基础设施、经济产业、扶贫开发、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争取更多的支持,以此为带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力抓好各个项目的实施,为实现龙陵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作风,执政为民,切实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200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县委已把今年确定为机关作风建设年,我们要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创新,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五个问题”,努力建设“五型政府”。
(一)解决学习问题,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
认真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掌握业务技能,切实增强干部综合素质,不断巩固执政基础,着力提高政府的贯彻执行能力、经济促进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逐步建立政府重大决策的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今年,县人民政府将成立机关学风督查组,负责督促检查行政机关抓好学习。同时,要分阶段、有侧重地组织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培训。
(二)解决观念问题,努力建设开拓型政府
牢固树立观念就是财富的思想。坚决纠正和克服谁老实谁吃亏、守了规矩苦了自己的“吃亏”心理;与友邻地区、与过去比,感觉算不了什么的“攀比”心理;执行上级政策不敢创新、怕担风险的“保守”心理;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得过且过、推诿扯皮的“磨盘”心理。紧紧抓住龙陵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把上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力争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三)解决落实问题,努力建设务实型政府
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爱职尽责,把心思全部用到工作中,自觉从应酬圈、交往圈中跳出来,集中精力思工作、谋大事。要抓工作的全过程,从根本上解决“重部署、轻落实,重过程、轻效果”的陋习。要有坚韧性,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松劲、不罢休,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抓落实上,放到人民群众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上。
(四)解决效率问题,努力建设高效型政府
减少会议,加强会风建设。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开小会的坚决不开大会,可开短会的坚决不开长会。同时,建立健全会议审批、管理和通报制度。减少文电,转变文风。牢固树立效率就是生产力的思想,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用最短的时间解决;能够处理的事务,要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切实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五)解决作风问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奉献”的观念。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全过程”配套服务;在行政执法机关开展以“温情执法”、“微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评比活动,全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抓好政务公开,完善监督机制,凡是政府需要公开的文件要在“政府网站”上登载,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视台进行公布。今年,国家公务员法将颁布施行,要依法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深入贯彻执行公务员八条禁令,坚决抓好禁赌工作,从严整治国家公职人员参赌现象;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六项廉政承诺”;严惩腐败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县人民政府还要着力办好10件实事:一是认真实施好9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二是完成4853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三是继续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贫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四是帮助约1.7万特困人口和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是继续为农村免费放映电影750场;六是建设35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七是培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6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次以上,其中政府组织输出500人;八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基本完成去年灾后的恢复建设工程;九是继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十是建设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新的一年,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而光荣,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龙陵”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