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42-5-/2021-0125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1-01-25 |
文号 | 浏览量 |
——2021年1月20日在龙陵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 长 杨邵燕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亲临保山,为我们送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急剧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虽然部分经济指标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但全年经济发展仍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19亿元,增5.5%;人均生产总值40414元,增5%;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7亿元,增3.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699元、12638元,分别增4%、7.5%;固定资产投资降13.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亿元,降9.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3%、23.1%。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及早安排、从严管控,构建“指挥部+战区+指挥所”作战指挥及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防控体系。建立完善“3户5户联防联控”机制,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深入开展“龙城飞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反弹,做到了“五个管住”,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六保”任务全面落实。开发就业岗位4651个,新增城镇就业38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转移农村劳动力13140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1%、98.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严格落实税收、租金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8000余万元;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有序推进;追回农民工工资582.2万元。出台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系列措施,规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增3%。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全面落实,预计实现粮食总产15.4万吨,“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能源供给保障有力。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有效保障基层运转。
(三)美丽县城创建扎实推进。龙山中路、白塔大寨及五板桥片区棚户区改造对象签约率达99.2%,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建成书院路、雨屏路等市政道路。全面实行划线扫码停车。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06%。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城市旱厕全面消除,公厕全部达标;城区洗手设施实现重点公共场所全覆盖;餐馆环境明显改善,小型及以上餐馆卫生全部达标;公共场所消毒长效常态,实现卫生安全、公众放心;集贸市场“五乱”状况整治有力;健康知识全面普及,文明生活新风尚初步形成。
(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352项改革工作有序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水价改革试点顺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营商环境大幅提升,“一部手机办事通”有效推广,“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5%。争取到债券资金11亿元、财政无偿资金23.48亿元,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重大风险,债务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永昌硅业、永昌铅锌团队被授予省创新团队称号。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个,市外到位资金增8.5%。积极参与“一线两园”建设,腾龙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19万美元。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零,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和各级考核。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6%。保山隆基11GW单晶硅棒项目达产达效,实现水电硅材产业产值70.3亿元,预计第二产业增加值增6.7%。旅游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4.2%。教体支出5.73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进一步均衡,高考一本上线率达15.1%;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多样,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同步发展。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29个非遗项目实现生产性保护。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2亿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推进。
(六)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精细化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全面推行,“枫桥经验”加速推广。殡葬改革全面实施,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食品药品监管、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降50%。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抓好“最不满意三项工作”整改和“业务能力不能支撑政治站位”专项整治。意识形态责任制有效落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6件、政协委员提案84件。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畅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更加积极主动。各级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反馈意见全面整改。持续纠治“四风”,政府系统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分别降8.2%、9.6%和4.4%,从源头上为基层松绑减负。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案促改”深入开展,政府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五年,是龙陵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五年,我们准确研判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千方百计在困难和挑战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较好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9.7%。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23.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7.5%、9.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7.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5.4%、12.1%。
——“三大攻坚战”首战告捷。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6.05亿元,“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根本解决。搬迁安置群众3860户15847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357户。现行标准下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动态清零;省政府正式批准龙陵退出贫困县序列。污染防治取得实质性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象达勐蚌等5个村(社区)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5.65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45个百分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效。非法集资得到严厉打击,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县属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债务得到有效遏制,债务风险等级从红色降至黄色。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美丽县城建设全面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平安县城、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县。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有序推进,公租房运营管理规范高效,住房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平达安乐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象达小石房、南海寨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平达平安、腊勐大垭口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龙新茄子山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增公路里程1404.18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车率均达100%。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0.33万千瓦;居民用电、天然气供给等保障有力。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9平方公里,受益群众39万人次;人饮条件全面改善,集中供水率达99.68%。行政村“三网”、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商用试点全面启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投入民生领域各类资金121.98亿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就业形势趋于稳定。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办学条件稳步改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高考一本上线率提高8.2个百分点,4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县乡村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产业发展成效凸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7.6∶39.5∶32.9调整为22.3∶45.3∶32.4,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趋合理。农业规模化提质增效。石斛、“两烟”、甘蔗、茶叶、核桃、肉牛、生猪、龙陵黄山羊等产业稳步发展。农村土地资源充分盘活,流转土地11.03万亩;“褚橙模式”有效推广。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个。工业聚集化提档升级。龙陵工业园区荣获云南省10强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支撑有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13.7%。新增民营企业548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旅游品牌化提速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评定验收,“一部手机游云南”龙陵板块全面推广,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松山大战遗址公园景区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龙陵黄龙玉知名度美誉度稳步提升,邦腊掌温泉获评世界珍稀温泉。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分别增23.3%、33.1%。
——发展活力全面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农业农村、医药卫生、财税金融、生态文明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行。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8个;永昌硅业、永昌铅锌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龙陵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9个,市外到位资金年均增13.4%。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龙陵建设持续深化,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扫黑除恶、打击走私、缉枪治爆、命案防控、禁毒防艾、强边固防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更加有效,刑事案件降64.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六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连续四年被授予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深入实施,“七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工作全面加强,各类安全风险防控有力,五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社会和谐有序,边疆繁荣稳定。
此外,妇女儿童、老龄、搬迁安置、接待、档案、史志、侨务、老干部、外事、气象、残疾人、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优抚、社科、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等工作扎实开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驻龙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广大医务工作者、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城镇现代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社会事业短板较多、环境资源压力较重、发展风险隐患较大、干部能力有待提升,边境疫情防控“外防输入”任务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工作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文旅扬县、人才兴县、开放活县战略,统筹推进城市生态化、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数字化、治理现代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云南绿色硅材产业先行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县、云南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保山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保山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县,将龙陵建设成为支撑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基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年均增9%。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8.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8%、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3%、9%。
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中,我们将始终做到以下五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自觉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完善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生事业更具内涵、更有质感、更加温暖。三是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自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动融入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领域、立体型开放发展新格局。五是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坚持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全局性谋划,综合考量全县发展现状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战略性布局,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整体性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中,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进城市生态化。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格落实碳达峰要求,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高质量推进“五美”建设,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十四五”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3.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145亿元以上。
(二)全力以赴推进工业聚集化。依托龙陵硅资源、工业硅产能和绿色清洁能源优势,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推进以水电硅材一体化为主的硅基新材料及配套产业发展,形成硅基产业生态链。到“十四五”末,实现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产值60亿元以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16亿元以上;绿色硅材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其中硅基新材料产业产值80亿元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降2.3%以上。
(三)全力以赴推进农业规模化。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重点推进肉牛、生猪、龙陵黄山羊、石斛、茶叶、核桃、蔬菜、澳洲坚果、水果、中药材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提升粮食、甘蔗、“两烟”、家禽、稻花鱼等传统农业产业。全面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体系,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到“十四五”末,新增流转土地11万亩,实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值60亿元以上。
(四)全力以赴推进旅游品牌化。主动对接南亚东南亚国家黄金旅游圈,全方位融入保山旅游“三张名片”建设,着力打好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三张牌”。持续提升“中国松山·宝地龙陵”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做强做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统筹全县温泉资源,全面打响“康养福地、温泉城市”品牌。加快实施旅游度假区、半山酒店、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到“十四五”末,实现旅游人数52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99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产值90亿元以上。
(五)全力以赴推进发展数字化。大力推进“数字龙陵”建设,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政务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广电、远程医疗、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执法司法、边境管控、应急救援等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取得新突破。建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政府数据、重点行业数据、重点领域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共享。到“十四五”末,实现数字经济产值34亿元以上。
(六)全力以赴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工作,把安全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责任。坚决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陵。严格落实强边固防责任,切实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防范打击宗教极端、民族分裂活动,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8%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3%、9%左右。进出口总额增1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5%、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范围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激发农业农村活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政策,将特色产业、稳定就业、生态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精准监测、精准预防,强化防贫保险、防贫基金等保障,确保贫困发生率持续为零。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实施搭建救助平台、产业帮扶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扶志扶智“四个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工作。争取列入国家支持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质乡村产业发展。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确保粮食、蔬菜、肉类等供给持续稳定。力争创建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支持石斛、褚橙、茶叶、肉牛、生猪、龙陵黄山羊等产业发展,分别实现石斛鲜条、褚橙鲜果、茶叶鲜叶产量0.42万吨、1.5万吨、0.76万吨以上,肉牛、生猪、龙陵黄山羊出栏4.6万头、40万头、2万只以上。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个、示范家庭农场2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优化高原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布局,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最大程度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确保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47.5%、48%以上,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产值最大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抓实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全面推动勐糯、镇安、龙江3个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精品示范村5个,建设美丽乡村5个。扎实做好村庄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实现乡村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4%以上。加快推进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监管,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电商服务站点功能全覆盖。提高天然气县城利用普及率,并逐步向乡村延伸;完善照明、通信、广播电视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二)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探索国资监管运营和国企联动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运用“51+49”“10+3”等创新举措,争取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抓好教育、医疗、养老、殡葬、能源等民生领域改革,提升多层次多样化服务能力。加快“数字龙陵”建设。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数据存储服务,鼓励企业开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进创新型龙陵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立以院士工作站为重点带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施质量强县、名牌兴企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全面实施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中缅经济走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保山建设滇西辐射中心等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新局面。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主动对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鼓励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和多式联运,有序恢复进出口贸易。
(三)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打造“绿色食品牌”。加快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进以农特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为主的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以中药材种加销一体化发展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发展。加强与高水平技术公司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产品追溯平台。推进绿色食品申报认定,2个以上产品(企业)入选云南“10大名品”或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农业规模化土地流转率达20%以上,为农业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完成基地认证1000亩、产品认证8个以上。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6%以上。打造“绿色能源牌”。抓住保山建设滇西工业重镇机遇,优化园区“一园三片”规划布局,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园区要素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发挥龙陵工业园区、保山硅基产业园两大平台优势,整合硅矿资源,着力延伸硅材产业链,打造绿色硅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产业,着力改造提升冶金、能源、建材、化学、采矿等产业。确保年产3万立方米空分制氧及多种气体建设项目达产;加快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项目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以上;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9%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10%以上。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半山酒店、乡村旅游等业态,扎实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交汇点建设。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康养福地、温泉城市”的目标,加快邦腊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和松山旅游小镇、象达侨乡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重点实施温泉入城、镇安温泉(二期)、三关温泉颐养新村(一期)项目,加快推进滇缅公路惠通桥文化旅游区、温泉石斛康养小镇、高黎贡龙腾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大黄龙玉资源开发、保护和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黄龙玉文化内涵,擦亮中国黄龙玉原产地名片。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有序推进智慧监控、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实施重点旅游景区“刷脸就行”工程,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保持旅游市场整治高压严管态势,严厉查处涉文涉旅违法案件。实现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6.1%、1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10%以上。
(四)持续巩固生态治理成果,让生态美成为龙陵的永续优势。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抓好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各类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融合统一,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完成《龙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理念,巩固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成果,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切实提高湿地保护率。全面抓好林长制工作,积极开展绿化行动,保护修复天然林、重点公益林、国家储备林224万亩。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动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保护。扎实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持续推进“两违”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矿产资源管护利用,加大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和低碳产品认证,推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机制,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坚持建设生态山水城市理念,以城市更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确保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全面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统筹抓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智慧中心、城市公园、市政道路、农贸市场、城市公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供排水管网、灯光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全力融入保山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优质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等设施,优化养老、托幼、医疗等服务机构布局,增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管理服务,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坚持公租房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满足住房困难群众基本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抓好物联网、数据中心、“城市大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新体系、建设新网络、培育新业态,构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配合做好大瑞铁路、瑞孟高速龙陵段和施勐高速勐糯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国道219黄草坝至龙镇桥二级公路,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项目;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全部硬化。重点推进勐堆、板场河等水库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河道治理、中型灌区建设、农村供水保障等工程,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完善供水安全保障。加快推进4G补盲提速、无线宽带覆盖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77个,实现县城5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72%以上。统筹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与“厕所革命”、城乡环境治理、“五美”建设、疫情防控等工作有机结合。突出抓好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七小”行业监管、城乡公厕建设管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
(六)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清单化。深入推广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部手机办事通”。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推进审批全程网上办,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落实好“跨省通办”,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网通办”“只进一门”“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要素保障。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降本减负、减证便民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落实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动态跟踪、“红黑榜”评价和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制度,深化营商环境评价、督查问效、责任追究等机制,营造诚实守信、公正法治、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聚焦数字经济、水电硅材、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实施展会招商、资源招商、网上招商,突出招大引强、招大不放小,坚持做到本地企业与引进企业一视同仁,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推进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严格落实项目推进“经理负责制”“代办制”,对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做到全程服务,推动一批招商项目尽快取得实效。确保市外到位资金增8%以上。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强化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坚决落实属地责任和“五个管住”,织密“五级”联动防控网,强化“3户5户联防联控”、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龙城飞将”专项行动,依法加大对偷渡等跨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切断境外疫情输入渠道。严格落实健康监测、扫码亮码等防控措施,继续加大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防控力度,抓实冷链食品管控,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高防控水平。确保不发生本土病例、不发生境外疫情输入病例、不发生县外通报倒查的病例或案例与龙陵有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发就业岗位3640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4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次以上。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2%、95%以上。强化低保、临时救助等措施,实现社会救助应救尽救,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整治工作。抓好养老机构运营管理,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完善和落实儿童福利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促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加快健康龙陵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向“以预防为主”转变,支持县域医共体深度融合。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步伐,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抓好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和县中医医院(二期)项目建设。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系列工程,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校长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四苦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发展在线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一村一幼”,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抓好赧场小学、县幼儿园迁建等项目建设,改善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办学条件。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9%、97%、91.5%以上,确保高考一本上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八)着力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陵。抓好平安龙陵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新型网络和跨境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落实命案防控措施。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抓好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理念,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深入开展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抓实早婚早育整治。全力推进立体化技防工程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行“三级三次”调处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落实重点人群排查包保管控责任,着力防范肇事肇祸和违法越级上访。抓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财源税源建设,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严格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兜牢“三保”底线。全力化解政府债务,确保风险等级稳步下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扎实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着力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风险管控。同时,统筹做好妇女儿童、老龄、搬迁安置、接待、档案、史志、侨务、老干部、外事、气象、残疾人、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优抚、社科、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等工作。
(九)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忠诚为民履职。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依法为民办事。深入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持续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政府热线受理事项。高效为民行政。始终把高效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严格绩效考核,形成鲜明的目标导向。强化分工协作,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中心工作定人定责抓落实。狠抓效能建设,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持续抓好各级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继续精文减会,严控各类考核检查,确保政府系统文件、会议和各类督查检查考核只减
不增。清廉为民服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构建一体推进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支持保障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执法,营造清正廉洁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自当勇往直前;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好龙陵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