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9-4-/2019-0205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
公开目录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与执行情况 | 发布日期 | 2019-02-05 |
文号 | 浏览量 |
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12)
龙陵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报告(书 面)
──2019年2月1日在龙陵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龙陵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恳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发展、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2.6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96.1%,增长1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完成年初计划的10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04%,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7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增长1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2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0%,增长12%。预计实现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增长21.5%,完成年初计划的108.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8.3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82.5%,增长-5.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99.2%,增长14.2%。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9元,完成年初计划的96.7%,增长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18元,完成年初计划的98.6%,增长8.2%。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72万美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12%,增长2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物价保持低位运行。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控制在4%以内。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
(二)坚持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上下直面压力和挑战,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实行“领导挂片、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成立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4个专项办公室,7个专项指挥部,设立10个乡(镇)为“战区”,120个村(社区)为“指挥所”,选派驻村工作队员691名,省、市、县、乡128个单位6755名干部职工全覆盖挂钩帮扶贫困群众,实现了力量再充实、责任再压实。扎实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精准锁定贫困对象15758户64216人。围绕“贫困人口退出7项指标、贫困村出列10项指标、贫困县摘帽5项指标”,落实好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提升等到村到户措施。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及“三同”行动。2018年预计56个村脱贫出列、5908户23288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71%。
(三)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稳步发展。预计全年粮食产量15.45万吨,连续11年增产,实现肉类总产量4.57万吨,甘蔗产量28.7万吨,茶叶产量7511吨,石斛鲜条产量3400吨,收购烤烟12.9万担、香料烟2.8万担,传统产业得到全面巩固提升。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褚橙等万亩农业示范区初步建成。肉牛产业初见成效,东方皓月勐冒肉牛养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牛洼屠宰加工厂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二关、勐蚌养殖示范场初步规划,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场74个,农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2.18亿元,增6.2%。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聚集化取得新进展,园区聚集效应初见成效,龙陵工业园区被评为2017年度“云南省10强工业园区”。规上企业支撑明显,隆基5GW单晶硅棒项目建成达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隆基年产6GW单晶硅棒、中科钢研科技硅深加工基地、永隆年产5万吨工业硅等项目稳步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民营经济户达1.35万户,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4%。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88亿元,增长17%。旅游品牌化成效初显。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龙陵板块成功上线平台。《保山市龙陵松山战役战场遗址保护条例》获批施行,松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被授予“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温泉引水、三关温泉颐养新村等温泉资源开发项目稳步推进。龙陵黄龙玉文化产业园被省文产办考核评定为“云南省优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龙陵松山山地自行车速降国际邀请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对外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52.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分别增长17.8%、34.5%。
(四)坚持项目支撑,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路网更加优化。瑞孟高速龙陵段、G219线黄草坝至龙镇桥段改扩建工程逐步推进,大瑞铁路龙陵段怒江四线特大桥钢桁拱成功合龙。X03S勐糯半斤坝至木城隔界洼公路、龙陵火车站至象达二级公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龙陵县旅游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农村公路建设及安防工程建设全面提速,行政村100%通硬化路。航空网稳步推进。《龙陵县通用机场选址报告》《龙陵县直升机场布点规划》完成修编,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水网设施明显改善。段家坝水库完成初期蓄水任务,轱辘河水库通过下闸蓄水验收,勐堆、板场河水库实现开工建设,大梨树、鸡心坡等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能源保障网逐步加强。腾龙桥一级、帕掌河一级水电站建成投产,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到58.13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步伐加快,公养河四级水电站、天然气龙陵支线、液化气充装站等能源项目顺利推进,编制完成了《龙陵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互联网便捷高效。深入推进三网融合,村(社区)实现有线宽带全覆盖,4G网络实现城乡行政村全覆盖。“互联网+”行动成效显著,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1亿元。
(五)坚持统筹推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编制完成了《龙陵县城乡总体规划修改(2018-2035)》,龙山湖公园(一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了君之路、县城洗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完成了龙华路东段、龙华路西段、云山路东段绿化提升改造以及小区绿化亮化提升改造等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有效提升。龙山中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白塔、大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启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9.32%,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6.42%,人均公园面积达10.29平方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谋划储备项目285个,总投资910.7亿元。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顺利推进,城镇供水、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控违拆违工作扎实开展。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5%。镇安、勐糯集镇供水工程基本建成,8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接近尾声。
(六)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有效落实,“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不断加快,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各类市场主体达38184户。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通过考核评估,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10+3”模式有序推进,“51+49”股权债权模式得到落实。农业农村、医疗、殡葬、电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0.74亿元,预计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0.78%,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0.5%,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47件,全县经济发展动能逐步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七)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狠抓生态修复,强化环境治理,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标准范围,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森林龙陵”建设持续开展,完成人工造林0.88万亩,国家森林抚育2万亩、国家造林补贴项目低效林改造1万亩、省级低效林改造1.5万亩、木本油料提质增效1万亩、义务植树56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08%。河(湖)长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建立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体系,全县江河湖库渠实现网格化、制度化、全方位管理。用地保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土地管理更加规范,地质矿产管理、执法监察规范开展。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自然村监测员全覆盖,全县未发生地质灾害伤亡事故。
(八)坚持全面发展,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教学设施明显改善,高中教育提质扩面,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5.32%、88.3%,2018年高考本科上线率59.16%,龙陵一中郑莉娇同学考取北京大学。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县人民医院迁建有序推进,县中医医院新院正式启用。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扩面提标。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扶持不断完善。全年开发就业岗位4793个,实现新增就业3854人,登记失业人数147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1万人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龙陵县融媒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为“七彩云”平台第一家投入使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比赛奖牌100枚,其中金牌28枚。平安龙陵建设深入推进,全县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新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未达到预期目标。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剧,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未达到预期目标,稳增长的形势十分严峻。二是第三产业增长乏力。全县第三产业增速仅为3.4%,低于人代会目标4.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八项支出增速逐步回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放缓,导致三产增速持续放缓。三是重大项目推进困难。部分新上项目推进缓慢,尚未形成新投资增长点,项目拉动投资效果不明显,融资通道日趋缩紧,资金短缺、土地供应不足等项目要素制约依然突出,重大项目推进仍然困难重重。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随着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逐步加大,收支矛盾日益加剧。以上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龙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龙陵的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相统一,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举全县之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综合考虑,建议201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8%左右,贷款余额增长1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任务以内。节能减排、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等指标具有约束性,必须确保完成;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属于预期性指标,鼓励各行业争取实现更好的结果。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2019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效。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补强薄弱环节,确保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评估验收。一是提升脱贫质量。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农村住房安全改造工程扫尾工作,确保群众高质量搬迁入住。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家容家貌。强化宣传培训和氛围营造,全面做好脱贫迎检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注重措施精准。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各项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求措施再精准。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针对脱贫人口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及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筑牢返贫防线。完善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实现贫困线、低保线“双线合一”。强化对口帮扶机制,继续选派驻村工作队,持续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
(二)强化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优化粮食、茶叶、甘蔗、“两烟”、畜牧等传统产业发展,加大石斛、褚橙、肉牛、龙陵黄山羊、中药材等新兴产业培植力度。稳步推进肉牛全产业链稳定脱贫项目,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服务业,不断创新发展类型,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2%。二是全力推进工业聚集化。以龙陵工业园区+保山硅基产业园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围绕“两个百亿元”的目标,加快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推进保山隆基年产6GW单晶硅棒、数字农业及GPU高性能运算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5%;三是全力推进旅游品牌化。深入推进“旅游+”行动,全面落实“一部手机游云南”各项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松山小镇、三关温泉、龙江特大桥国际旅游区等项目建设进度,抓实松山、龙江特大桥等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旅游环线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特色生态等多业态、多元化转型升级,确保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
(三)强化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大建设路网。全力配合大瑞铁路龙陵段、瑞孟高速龙陵段建设、施勐高速勐糯支线等项目推进。加快G219线黄草坝至龙镇桥二级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力争X03S勐糯半斤坝至木城隔界洼公路、赧烈河至佑民桥沿江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龙陵火车站至象达二级公路、段家坝至等养渡口三级公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19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455公里。二是加快填补航空网。继续加强通用机场及直升机起降点等航空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推进奠定基础。三是加快建设水网。全面推进勐堆、板场河等水库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淘金河水库,加快推进大硝河、柳树河、羊圈河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人饮、山区小水网等水利基础设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网保障。四是加快建设能源网。加快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城市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能源供给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五是加快建设互联网。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智慧龙陵建设,积极构建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加强无线基站、光纤升级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4G网络覆盖面。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及服务站点建设,确保龙陵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四)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以《龙陵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8—2035)》为龙头,加快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成果转换,实现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充分体现龙陵人文特色。积极推进杭瑞高速县城过境段生态走廊、龙山湖公园二期、县城景观绿化提升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市政道路和供排水管网等项目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9.5%,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6.4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编制完成《龙陵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并启动实施一批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全面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全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治理有效。大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
(五)强化改革开放,提升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完成“三去一降一补”各项目标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和群众网上登记“一次不跑”和线下登记“只跑一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政府性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认真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全面摸清经济家底。稳步推进统计、林业、教育、医药、文化、殡葬等各项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的发展潜力。突出招商重点,坚持内培外引、招大引强、资智并举,扩大开放领域和规模,瞄准行业龙头企业,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力争2019年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加快贸易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境外替代种植成果。主动争取外贸优惠和扶持政策,努力帮助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019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50万美元。
(六)强化绿色发展,打造美丽龙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科学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布局。严格保护各类保护区,加大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等工程,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用炭企业的管理,严厉打击偷砍盗伐、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毁林开荒等违法犯罪行为,让青山更青。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江、河、湖、库、渠巡管治工作,加大河流治理力度,让绿水更绿。淘汰落后产能,关闭转移过剩产能,杜绝“三高”项目进入,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实施重点行业治污减排专项行动,全力完成市下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城市扬尘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中有升,让蓝天更蓝。大力推进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工作,深入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切实做好“两违”建筑拆除整治,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加快城乡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农村“两污”治理和“厕所革命”,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让人居环境更美。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保护,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加大面山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到实处,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七)强化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确保201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70%、89%。着力扶持就业创业。持续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2019年开发就业岗位4700个、城镇新增就业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全面实行全民参保计划,全力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健康龙陵建设。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二期)、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处理好来信来访。坚决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各位代表,机遇承载使命,责任考验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笃实力行,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龙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附件:龙陵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表
附件
龙陵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7年实际 | 2018年预计 | 2019年预期目标 | 备注 | ||||
计划 | 全年预计 | 增长率(%) | 绝对值 | 增长率(%) | |||||
一、生产总值 | 亿元 | 76.3 | 86 | 82.65 | 10 | 92 | 10 | ||
第一产业 | 亿元 | 21 | 23 | 21.94 | 6.2 | 23.5 | 6.2 | ||
第二产业 | 亿元 | 31.7 | 36.4 | 36.61 | 16.9 | 42.6 | 15.5 |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23 | 28 | 25.88 | 17 | 30.1 | 15.1 | ||
第三产业 | 亿元 | 23.6 | 25.5 | 24.1 | 3.4 | 25.9 | 8 |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26312 | —— | 28332 | 10 | 30560 | 10 | ||
二、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14.2 | —— | —— | 33 | —— | 20 | 绝对值统计局未公布 | |
三、财政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5.85 | 6.4 | 6.44 | 10.1 | 6.76 | 5 |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亿元 | 29.2 | 31.5 | 32.75 | 12.2 | 33.7 | 3 | ||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6.45 | 18.42 | 18.42 | 12 | 20.63 | 12 | ||
五、外贸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596 | 690 | 772 | 29.5 | 850 | 10 | ||
六、金融 |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亿元 | 103.7 | 119.2 | 98.34 | -5.2 | 106.2 | 8 |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亿元 | 55.5 | 63.9 | 63.4 | 14.2 | 71.6 | 13 | ||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5987 | 28507 | 28118 | 8.2 | 30508 | 8.5 | ||
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9707 | 10991 | 10629 | 9.5 | 11639 | 9.5 | ||
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 | 1.3 | 3以内 | 3以内 | 3以内 | ||||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8 | 4以内 | 3.8 | 4以内 | ||||
十一、引进市外到位资金 | 亿元 | 92.14 | —— | —— | 21.5 | —— | 10 | ||
十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 | 6.68 | 2 | 2 | 2 |
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9年1月30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