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助推保护力度。开展非遗传承保护排查,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分布、保护现状等信息。2022年12月,龙陵县傈僳族萨片麻姑制作技艺、傈僳族麻纺织技艺、象达面塑3个项目正式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目前,龙陵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11个、省级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项目29个、市级传承人41名;县级非遗项目26个,县级传承人34名。
“非遗+活动”助推知晓力度。主办龙陵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活动,3家非遗传承企业参与活动。活动现场有腊勐乡百花蛇舌草、黄氏蜂业公司人工养殖胡蜂技艺、龙江群艺刺绣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展示。活动期间制作非遗项目展板50余块,在龙陵县抗战纪念广场进行集中宣传,发放宣传册500余册。线上依托电视台、龙陵文化馆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公共文化云平台等新闻媒体展播,让更多的人随手知非遗,随手观非遗。
“非遗+产业”助推亮点品牌。以传统手工艺为核心,鼓励引导全县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积极研发非遗文创品牌,打造集体验、传习、展示、消费为一体特色非遗产品品牌的多元立体式非遗产业链。成立了“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龙陵县群艺刺绣专业合作社”。“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主要产品有傈僳族男女服饰和包头、围腰、筒帕、喜鹊尾、荷包、盘扣、耳坠等,通过对口帮扶定单签订,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合作社成员实现月收入3000余元。“龙陵县群艺刺绣专业合作社”主要手工产品有背腰、抱被、被面、绣花饰品等10余类刺绣产品,年销售1160件手工产品,年营业额160余万元。
“非遗+创新”助推旅游发展。以非遗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以旅游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将非遗注入旅游体验,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加大非遗在旅游发展中的产业优势。将龙陵非遗文创产品在松山景区、邦腊掌景区、老梨树温泉等景区进行展销。在东坡森林公园打造非遗展厅,展现龙陵的非遗资源及其独特魅力。围绕民族文化主题在勐糯镇大寨村打造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有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马腿琴、大鼓)、勐糯老傣文、勐糯镇傣族剪纸技艺等非遗项目融合景区,助推“非遗+创新”的旅游发展。